正文 第78章 蝦(2 / 3)

□忌過冷、熱、硬食物:過涼的食物和飲料,食後可以導致胃痙攣,胃內黏膜血管收縮,不利於炎症消退;過熱的食品和飲料,食後會直接燙傷或刺激胃內黏膜。胃炎病人的食物應軟硬適度,過於堅硬粗糙的食品、粗纖維的蔬菜、用油煎炸或燒烤的食品,食用後可加重胃的機械消化負擔,使胃黏膜受到磨擦而損傷,加重黏膜的炎性病變。

□忌不潔飲食:胃炎患者要特別注意飲

食衛生,尤其是夏季,生吃瓜果要洗淨,不要吃變質食品。因為被汙染變質的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細菌和細菌毒素,對胃黏膜有直接破壞作用。放在冰箱內的食物,一定要燒熟煮透後再吃,如發現變質,要堅決扔掉,禁止食用。

預防胃癌的營養原則

胃癌與食物有關,這是有道理的。因為食物直接接觸胃,又在胃內停留消化,胃要經常受到物理、化學、生物學因素的刺激,而食物中的各種致癌物、促癌物,也是先接觸胃。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食物因素在胃癌的發病和預防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對於預防胃癌有著積極的作用。

□避免高鹽飲食:健康的胃有十分嚴密、完善的自我保護機製,即胃黏膜屏障。攝入過多的高鹽飲食,可損壞胃黏膜屏障。高鹽飲食會使胃黏膜上皮細胞對致癌物,如對亞硝基化合物敏感性增加。

□少食鹽醃食品和熏烤食品:鹽醃食品和熏烤食品中含有亞硝基化合物和多環芳烴類化合物,這兩類物質進入體內後可以轉化為強致癌物。煙熏食品,特別是鹹魚,不僅含鹽分高,而且還含有大量亞硝基化合物及多環烴類化合物,後者直接致癌,前者則可在低酸或細菌作用下合成致癌的亞硝胺類化合物。

□不要食用不新鮮的食品:如黴變的食物、不鮮甚至腐爛的蔬菜和罐頭。飲料的防腐劑和不潔的飲用水等,均含有強致癌性亞硝胺化合物。黴變食物及糧食,特別是雜色曲黴菌汙染,可能是致癌因素之一。

□食新鮮水果和綠色蔬菜水果:蔬菜中富含維生素C及維生素A(β-胡蘿卜素),能阻斷強致癌物的合成,抑製其活化,促進其代謝,並刺激體內抗腫瘤免疫係統,胡蘿卜素的這種作用尤其強烈。維生素E也有抑製致癌物和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攝取充足的優質蛋白質:低蛋白膳食,降低了胃內酸度的緩衝能力,有利於亞硝胺的形成,也使胃黏膜的修複能力下降。適當增加蛋、奶、鮮魚、鮮肉和豆製品的攝入量,這些食物有一定的胃黏膜保護作用,豆製品還有抑癌作用。

□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吃飯過快、三餐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喜食幹、硬、燙食等都是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有調查顯示,經常三餐不定時者發生胃癌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群的1.3倍,生氣進食者為1.5倍,喜食燙食者為4.22倍。

□戒煙限酒:煙草本身含有致癌物,吸煙者比不吸煙者胃癌高發50%,且開始吸煙年齡越低,死亡率越高。飲烈性酒者比不飲酒者胃癌高發2~9倍,這主要與酒精破壞胃黏膜屏障有關。

腹瀉的營養原則

腹瀉是較常見的消化係統症狀,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腹瀉通常是因為胃腸疾病、食物中毒或某些全身性疾病,而慢性腹瀉則多是由於急性腹瀉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所致。

◎急性腹瀉營養治療

□腹瀉嚴重禁食急性期需暫時禁食,使腸管完全休息。

□清淡流質飲食不需禁食者,發病初宜給清淡流質。如蛋白水、果汁、米湯、薄麵湯等,以鹹為主。早期禁食牛奶、蔗糖等易產氣的食物。有些患者對牛奶不適應,服牛奶後常加重腹瀉。

□低脂流質飲食排便次數減少,症狀緩解後改為低脂流質,或低脂少渣、細軟易消化的半流質。如大米粥、藕粉、爛麵條、麵片等。

□低脂少渣半流質飲食腹瀉基本停止後,可供給低脂少渣半流質或軟飯。少量多餐,以利於消化。如麵條、粥、饅頭、爛米飯、瘦肉泥等。仍應適當限製含食物纖維多的蔬菜水果等,以後逐漸過渡到普食。

□補充維生素注意複合維生素B和維生素C補充,如鮮桔汁、果汁、番茄汁、菜湯等。

□限製刺激性食物禁酒,忌肥肉、堅硬及含食物纖維多的蔬菜、生冷瓜果,油脂多的點心及冷飲等。

◎慢性腹瀉營養治療

□低脂少渣飲食每天脂肪40g左右,過多不易消化並加重胃腸負擔,刺激胃腸蠕動加重腹瀉。故植物油也應限製,並注意烹調方法,以蒸、煮、汆、燴、燒等為主,禁用油煎炸,爆炒、滑溜等。可用食物有瘦肉、雞、蝦、魚、豆製品等。注意少渣,食物纖維多的食物能刺激腸蠕動,使腹瀉加重。當腹瀉次數多時最好暫時不吃或盡量少吃蔬菜和水果,可給予鮮果汁、番茄汁以補充維生素;少渣飲食可減少腸蠕動、減輕腹瀉,故宜進食細掛麵、粥、爛飯等。

□高蛋白高能量慢性腹瀉常反複發作,影響食物消化吸收,並造成體內貯存的能量消耗。為改善營養狀況,應給予高蛋白高能量飲食,並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如增加過快,營養素不能完全吸收,反而可能加重胃腸負擔。

□禁忌食物如粗糧、生冷瓜果、冷拌菜等,含食物纖維多的韭菜、芹菜、榨菜等;堅硬不易消化的肉類如火腿、香腸、醃肉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烈酒、芥末、辣椒粉及肥肉、油酥點心等高脂肪食物。

預防便秘的營養原則

◎營養防治

□高纖維飲食:多食用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包括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纖維,以刺激腸道,促進胃腸蠕動,增強排便能力。多吃新鮮蔬菜,每天加食糠皮、麥麩等,可增加飲食中纖維的攝取量,以擴充糞便體積,減少便秘的發生。

□大量飲水:尤其在食用高纖維食品時,每日至少要喝8杯水。特別是晨起喝一杯淡鹽開水,對保持腸道清潔通暢、軟化糞便大有益處。

□適量食用產氣蔬菜及有軟化作用的果膠食品:適量食用產氣蔬菜,如馬鈴薯、蘿卜、洋蔥、黃豆、生黃瓜等,氣體在腸內鼓漲能增加腸蠕動,可下氣利便。食用果膠含量多的食品,如蘋果、香蕉、胡蘿卜、甜菜、卷心菜、柑橘等可軟化大便,減輕症狀。

□常食用蜂蜜、澱粉:經常食用蜂蜜和澱粉會減少便秘的發生,蜂蜜對腸道有潤滑作用,澱粉可吸收水分使糞便軟化。

□增加B族維生素食品:多食用含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可促進消化液的分泌,維持和促進腸道蠕動,有利於排便。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如粗糧、豆類及其製品、酵母等,盡量選用天然、未經加工的食品。

□攝取脂肪:適當增加高脂肪食物。植物油能直接潤滑腸道,且脂肪的分解產物脂肪酸有刺激腸道蠕動的作用。可加食花生、芝麻、核桃、花生油、芝麻油、豆油等,以植物性食物為好。

□不宜選擇哪些食物:避免食用刺激黏液腺分泌的食物,如乳製品、含脂肪高的食物和加香料的食物。

導致消化道癌症的因素很多。遺傳,環境與飲食,如抽煙、喝酒,或是工作、居住環境遭到汙染,都是因素之一。醫學研究顯示,隻要避開致癌因子,即使遺傳性癌症,也能降低誘發率,因此,一般人更是可從預防工作著手。

日常飲食中,如果經常攝取某些食物,確實有預防癌症、降低罹病幾率的效果。而所謂“飲食防癌”,其本上有兩大原則:

□不讓可能致癌物在體內產生。

□增加人體排除毒素的速度。一般較粗糙的食物,例如蔬菜、水果、胚芽米、全麥食物等,因為纖維素含量很高,在人體內不僅可以吸收毒素,更可加速其排除毒素,所以應該多吃;相反的,過於精致的食物,如白麵、高脂食物、糖甜點等,則要少吃。

大量的流行病學證據表明膳食結構和某些特殊飲食習慣確實與癌症的發生有密切關係,因此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對個人和家庭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注意防癌。

◎要改進食物的烹調方法和改變部分飲食習慣

□不吃或少吃用高溫油煎炸的食品。因為油鍋的溫度如燒到200℃以上,鍋裏的食油進行著複雜的化學反應,食油裏會產生苯並芘等致癌物質,經過反複高溫的油所產生的致癌物質會更多。鍋裏的油如加熱到200℃以上,油鍋裏會冒出煙霧。在油裏煎炸的魚或肉類可產生致癌的雜環化合物,煎炸時間越長,產生的致癌物質越多。例如兩麵焦黃的油炸魚或肉,對人健康是有害的,是有致癌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