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師尊?難道......心中疑惑,長弓雲還是乖巧的跟在仙老後麵步入山壁的石洞中。
石洞寬闊、敞亮、清爽,非長弓父子居住的山洞可比!地麵光潔,石壁平整,以明珠為光,以卷軸、帛畫、石刻、書幅為飾,簡而不陋,氣質高雅,隱隱然流淌著仙道氣韻。
一間洞室內,氣韻陡變,一杆亮銀長戟和一張紋飾精美的銀灰色雙曲大弓交叉於當麵石壁上,石壁前有一張香案,案上燃著香燭,香煙嫋繞著一方木牌,木牌有字曰:先賢桐大夫風華之靈。香案前右邊有一尊披掛亮銀龍鱗甲胄的石像,觀石像身形眉目,與身旁的仙老桐風英竟有七八分相似,氣質體形卻與甲胄格格不入。香案前左邊立著一麵同是亮銀色,飾以龍子睚眥形象的盾牌;盾牌之上的有黑漆為底,紅色虎豹雲紋裝飾的木架,架上橫著一柄長劍,劍鞘、劍柄皆有古樸紋飾卻散發陣陣殺氣,令人望之肅然。
“流星子,這便是你師尊,三拜九叩吧。”
“是。”沒來由的,小小的長弓雲走進這間石室就覺得親近,又猜出仙老與桐風華必然有緊密關係,就算眼前隻是石像和靈牌,為學仙術也是拜得。他按照爹爹叮囑,整理衣衫,恭敬的取來三支線香就著燭火點燃,麵對石像和靈牌欠身三拜,而後雙膝一曲邊跪在石板上,口稱“弟子長弓雲拜見師尊”,咚咚有聲的連叩九個響頭。
一旁的仙老桐風英眼見小小孩童三拜九叩,竟然也是道心不穩,一陣眼熱心顫。
禮成,石室內響起“哢哢”的機樞運轉聲,石像緩緩移動,露出正方形的暗格。
長弓雲不解扭頭望向桐風英,桐風英指點道:“去取。”
暗格中隻有一個金黃錦緞包裹的長方形之物,入手略沉重,取出後解開包裹,顯出一塊長九寸、寬六寸、厚三寸的紫銅板,銅板上僅鐫刻有兩字——帝經,別無文字或紋飾。翻看背麵,也是空無一文,再看側麵,依然如此。
這......無字天書啊?
孩童迷惘,桐風英也是無解。四百年前,他以博聞強記,修仙有術而名聲斐然,刻意屈膝侍奉兩代帝皇,方才得到信任掌管皇室天寶閣,得到此經後連夜逃入大蒼山大雪峰與胞弟會合,希冀修習帝經而匡複舊製。四百年來,兄弟倆使盡溫養、浸泡、炙烤、焚燒、灌注真力、塗抹藥水靈液等等各種手段,始終未能窺破此銅板的奧妙,得見《帝經》真文。
曾經,桐風英兄弟倆還以為這是贗品,經幾百年暗中查訪求證,確定《帝經》確乎就是一塊銅板,除卻二字之外空無一文,傳聞有緣者方能得窺真經。
流星子,該是有緣者了吧?如不是,這《帝經》對桐風英而言就是銅板一塊。
“《帝經》無字,你且收好,日夜溫養,如三年之內仍然看不到真經,就還歸此處。”
在桐風英指點下,長弓雲把銅板包好,收入懷中,不甘心的說:“仙老,師尊.......”
“亙古以來,學道求仙者多矣,無論神道、仙道,最終登臨至尊,踏足那一境界者又有幾人?唉,我和你師尊窮盡心力和四百年光陰方才醒悟,得道者不僅在於仙術功法,還在於博覽天下,胸藏寰宇,方能洞悉天地運轉奧義。引至道為己用,則能所言皆為真理,言出而法隨;所行皆為至道,饒是通天路無窮極也可一步達成;彈指間自成仙法,卻有幾人能學?”
“仙老,雲兒不懂。”
桐風英默默執了孩童的小手,拉著他出了這間石室,行了不遠進入另一間滿是甲骨、竹簡、絹帛冊頁的石室。
“此處皆是仙法,流星子,你須閱盡此處仙法才可得窺修行門道。”
啊?學仙法就是讀書啊?!長弓雲有些失望,又覺得有幾分道理,就好像進山洞前仙老講的那番話一般,至於是何道理?小孩兒琢磨不透,說不出所以然來,隻能按照爹爹的囑咐,一切聽從仙老之命。
讀書就讀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