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日常生活和工作裏的經絡穴位養生(1 / 2)

《黃庭內景經》reference_book_ids\":[731264330281202794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5,\"start_container_index\":2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1},\"quote_content\":\"《難經》reference_book_ids\":[7317851714634124327,731541725428213658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下篇日常生活和工作裏的經絡穴位養生

第一章胃經的養生

“人以胃氣為本”。胃在人體中的作用主要是容納、消化食物,使之轉化為人體可以吸收利用的營養物質。受納於胃的水穀,在胃的不斷蠕動及胃中陽氣的蒸化下,使水穀變成食糜,有利於進一步消化吸收,這個過程中醫稱之為腐熟。胃的受納、腐熟水穀功能必須與脾的運化功能相配合,缺少了脾胃的正常運轉,飲食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則不能正常進行,人體的生長發育、新陳代謝也就沒有了物質來源。所以中醫稱脾胃為“後天之本”,胃經養生在人體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根據祖國醫學裏“子午流注”規律,人體氣血在辰時(7~9點)流注到足陽明胃經裏,此時足陽明胃經氣血最旺,是胃最活躍的時間,所以人在7~9點之間吃東西是最容易消化的,辰時也是最適合調理胃腸的時間。如果一個人胃火過盛,會出現嘴唇幹裂或生瘡,則在辰時滋胃陰效果最佳;胃寒的人平時會出現口中流涎、胃痛,則在辰時升脾陽效果最佳。而且辰時是自然界陽氣最旺的時候,所以早飯一定要吃,而且還要吃得有營養和吃飽。

中醫傳統醫學認為,在人體上共有十二條經脈,八條奇脈,循環運行於人體,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針灸理論正是基於經絡學說的基礎上而發展起來的。十二經脈以其主要主導的髒腑功能為主命名,胃經就是十二經脈中的一條,全稱為“足陽明胃經”。胃經是主要分布在人體正麵的一條很重要的經脈。

《靈樞·經脈》: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交頞中,旁約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發際,至額顱。

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

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廉,下挾臍,入氣街中。

其支者:起於胃口,下循腹裏,下至氣街中而合。——以下髀關,抵伏兔,下膝髕中,下循脛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內間。

其支者,下三寸而別,下入中指外間。

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間,出其端。

1.頞——音遏。鼻莖,指鼻根,又稱山根。

2.太陽之脈——指足太陽膀胱經。“約”或作“納”。

3.承漿——穴在頦唇溝中央,屬任脈。

4.頤——音夷。口角後,下頜部。

5.大迎——穴在下頜角前(1)3寸骨陷中,適當下頜骨斜線部,有麵動脈。

6.頰車——穴在下頜角前,咬肌中。

7.客主人——即上關穴,當耳前顴弓上緣。

8.額顱——即前額骨部,在發下眉上處。

9.人迎——穴在結喉兩側,頸動脈搏動處。

10.脾——按古人說“脾”,每兼指胰而言。《難經》雲:“脾,扁廣三寸,長五寸,有散膏半斤。”《黃庭內景經》說:“脾長一尺掩太倉。”是指胰掩於胃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