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經的關鍵穴位(1 / 1)

腸經的關鍵穴位

曲池:腹痛吐瀉不用愁

經穴現代研究的一項。實驗結果表明,曲池穴對人體的消化係統、血液循環係統、內分泌係統等均有明顯的調整作用。艾灸曲池可使胃蠕動弛緩,針刺曲池又可調節腸道蠕動、空腸、回腸蠕動弱者可使之增強,強者可使之減弱。

取該穴道時患者應采用正坐,側腕的取穴姿勢,曲池穴位於肘部,尋找穴位時屈肘,橫紋盡處,即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

針刺闌尾炎患者的曲池等穴,無論在X線觀察下或直接手術觀察,均可見闌尾的蠕動明顯加強,緊張度增加,或闌尾弧度變動、移位、呈卷曲擺動,或見分節氣泡移動加快,內容物排出,闌尾血管收縮,原來充血者,變為缺血狀態。

肩髃:肩膀的保健醫生

中醫認為肩髃穴主治:肩胛關節炎、中風、偏癱、高血壓甄權是隋末唐初的著名醫學家,擅長針灸治療。公元621年,唐太宗李世民平定河南,派李襲譽出任潞州地方官。當時,朝廷征召了一批醫生,甄權就是其中跟隨李襲譽的醫生之一。有一天,魯州刺史受風患之苦,雙手無力,沒法拉弓箭,四處遍尋名醫都沒有人能治這種病。後來,在別人的介紹下,魯州刺史找到甄權,要求甄權為他治病。甄權仔細檢查了病情後,便在刺史的肩髃穴上紮針,沒想到一針紮下去,刺史馬上就能夠拉弓箭了。

肩髃穴是“五十肩”的特效穴。那麼,什麼是“五十肩”呢?原來,長年累月在辦公室裏久坐,或者長期伏案工作,或者長時間坐在電腦前的上班族,經常都會遇到肩膀酸痛,頸項僵硬的問題。等到了50歲左右時,如果不注意身體的健康狀況,又受到了風寒,那麼在舉手、抬頭的時候,就有可能會拉傷肩膀,這就是俗稱的“五十肩”。此外,天氣的變化也會間接影響人體的健康。當氣候的冷熱在劇烈變化時,或者遇到季節的交替之時,也往往是風濕性關節炎肆虐橫行的時候。那麼,如何緩解這樣的症狀呢?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經常按揉肩髃穴,對肩膀酸、疼、僵、硬等各種病變,均有良好的療效。

陽溪:頭痛耳鳴一掃光

你是否曾經因為頭痛而輾轉難眠?你是否曾經耳朵內部總在“轟隆轟隆”地作響,或者像蟲鳴鳥叫一樣讓你異常難受?你是否曾經因為運動過度,或者頻繁使用電腦,導致手腕疼痛不已?陽溪穴能讓你的症狀迅速得到改善。

中醫養生根據中醫理論得出如下結論:陽溪穴有疏通氣血、通經清瘀的功能;對於頭痛、耳鳴、耳聾、扁桃體炎、牙齒痛、結膜炎、寒熱瘧疾等症,皆有調理保健的功效;對於手腕痛、肩臂不舉、小兒消化不良等病症,長期按壓或艾灸都會有很好的調理保健效果;可配合穀穴治頭痛。

後溪:為你解腰痛的憂急

曾經有一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中醫名家,每次給病人治療時,都會在病人腰部疼痛的部位紮上幾針,然後貼上一種特製的膏藥,最後在後溪穴上紮上一針。有些經年不愈的重症患者,經過這番治療,短時間內就恢複健康了。其實在腰部局部紮針、貼膏藥都是老中醫使用的輔助療法,真正管用的是紮在後溪穴上的那一針。紮針有個小竅門,進針之後邊撚轉邊提插,同時讓病人活動腰部。

針刺方法:取穴雙側後溪、申脈,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後,後溪穴以針尖向合穀方向刺1.5寸,以撚轉手法為主,輔以提插手法,平補平瀉;申脈穴以針尖沿外下緣凹陷處呈45度角刺1寸,以提插手法為主,用瀉法。兩穴均使針感向肘部、膝部放射傳導,同時令患者意念集中於腰部,想象疼痛較前減輕,並配合作腰部屈伸、旋轉、側彎活動,幅度由小到大,行針5分鍾,讓患者帶針高抬腿緩慢行走5分鍾,重複行針2~3次,最後囑患者做幾次深蹲。

後溪穴怎麼找呢?把手握成拳,在第5掌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即是(即把手握拳,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就是該穴)。如果你坐在電腦麵前,可以把雙手後溪穴的這個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關節帶動雙手,輕鬆地來回滾動,即可達到刺激效果。在滾動當中,它會有一種輕微的酸痛。這個動作不需要有意識地去做,每天隻用抽出三五分鍾的時間來,隨手動一下,這是一個簡單的治頸肩腰椎病的方法。堅持下來則對頸椎、腰椎確實有著非常非常好的療效,對保護視力也很好。

道家醫學裏也是非常注重後溪穴的。它可以直接通到督脈上去,屬於八脈交彙穴裏麵很重要的一個穴位。督脈主一身陽氣,陽氣旺,則全身旺。針灸是比較專業的治病手段,如果大家隻作養生保健時則隻需用按揉後溪穴的方法就可以,一般按揉幾分鍾後就可振奮全身的陽氣,身體就會像熊熊燃燒的火爐一樣,暖徹心扉。點揉此穴,對小腸經有熱、腿疼有很好的治療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