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經的關鍵穴位(1 / 1)

膽經的關鍵穴位

懸顱:注意力集中不走神

長時間伏案工作總會有注意力不夠集中的時候,按摩懸顱穴能幫助你集中注意力。從額角發際向後5毫米,再向下兩個手指寬的地方就是懸顱穴了。兩手的拇指指肚用力按壓左右兩邊的穴位,按壓5秒鍾左右放開,重複這個動作直到感覺清醒。

懸厘:結束頭痛煩惱,提高工作效率

有時整個頭部都感覺不適,不僅是頭痛而已,甚至會感覺頭重腳輕。這種情形除了是由感冒引發之外,疲勞及氣候發生變化時、有精神上的壓力時也會發生。指壓與揉撚對於精神上的壓力、疲勞、氣候變化等有關的頭痛及頭重,特別有效。

重要的有效的穴道有百會穴、太陽穴、懸厘穴、天柱穴、風池穴等。

百會穴——整個頭部都會重而痛的感覺,或是頭內部中央有刺痛時。

太陽穴——太陽穴痛,與眼疾造成的頭痛。

懸厘穴——偏頭痛,熱性疾病與高血壓等。

天柱穴——頭後部疼痛,失眠等。與頭後部的血管有密切關係。

其他——可以利用風池穴、頭維穴、率穀穴、完骨穴、肩井穴等。

指壓和揉撚混合使用

(1)以食指、中指、無名指,好像要貫穿到頭內中央似的,向正下方輕輕地壓揉百會穴。太陽穴、懸厘穴則以食指、中指壓揉。天柱穴、風池穴的指壓,也用好像要穿通到頭內的方式來壓揉。

(2)揉撚要柔和地揉撫整個頭部,尤其要一邊探尋偏頭部的壓痛點,一邊繼續揉。

風池:清熱醒腦還治感冒

風池穴屬足膽經經脈的穴道,位於人體的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大概與耳垂齊平。

按摩這個穴位,具有醒腦明目,快速止痛、保健調理的功效。長期按摩這個穴位,對感冒、頭痛、頭暈、中風、熱病、頸項強痛、眼病、鼻炎、耳鳴、咽喉患病、腰痛等疾患,具有很好的調理保健效能。每天堅持按摩風池穴,對高血壓、腦震蕩、麵肌痙攣和蕁麻疹也有治療效果。

取穴技巧:正坐,舉臂抬肘,肘約與肩同高,屈肘向頭,雙手置於耳後,掌心向內,指尖朝上,四指輕扶頭(耳上雙側)大拇指指腹位置的穴位即是。

自我按摩:用大拇指的指腹從下往上按揉,左右兩穴,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1~3分鍾。

陽陵泉:陰陽兩泉合並消除膽結石

膽囊炎、膽結石發作,右上腹可發生劇烈絞痛,若距醫院較遠,病人可在小腿外側腓骨頭下尋找壓痛敏感點,此點多在陽陵泉穴上。兩手大拇指分別按壓此穴,並持續按摩2分鍾,可獲良好止痛效果。

將陽陵泉和陰陵泉一起按,對調理肝和脾、膽的疼痛都有很好的效果。

足臨泣:疏通肝膽有奇效

說到足臨泣,有一個關於人體的小秘密,很有趣,大家可以試驗一下。據說將兩足並緊站立,圍繞兩足劃一周,大小正好和人的麵部相等。在這個輪廓中填上口耳鼻目等,外眼角的地方,也就是膽經的起始處,恰巧是足臨泣穴所在的位置。之所以成為臨泣,是因為內外眼角是眼淚流出的地方。

在我們的頭上,還有一個叫“臨泣”的穴位,就是頭臨泣,兩穴一上一下,首尾呼應。頭臨泣在頭上,沿著瞳孔一直向上,入發際0.5寸的地方就是。我們在低頭看的時候,頭足臨泣剛好相對,很有點“君住長江頭,妾住長江尾”的味道。如果經絡通的話,二穴的氣血還能相互“交流”,否則就是“日日思君不見君”,隻有相對“哭泣”的份了。

這兩個穴位合起來,對於需要哺乳的新媽媽來說非常好,因為它的作用是回乳。很多女性會發現,在哺乳期即將要結束的時候,會突然出現乳汁不通的現象。而且乳房會很脹痛,去醫院可能還檢查不出所以然來。這時候,按揉我們的頭足臨泣,效果就非常好,因為乳汁和肝膽的關係非常密切,乳汁不通基本就是由肝膽經不通造成的。按揉這兩個穴,等於上下同時疏通膽經,可以順利地幫助回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