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肺經的養生(1 / 1)

《十四經發揮》reference_book_ids\":[7317562790284102718,731421055376792273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八章肺經的養生

《內經》上說肺為“相傅之官”,就是宰相大人,可見其地位之重要與尊貴。因此肺經的功效巨大,上可疏解肝經之鬱結,中可運化脘腹之濕濁,下可補腎中之虧虛,可以通過調節肺的功能來實現氣虛的培補、氣逆的順調、濁氣的排放、清氣的灌溉。寒性體質的人容易出現風寒束肺、寒邪客肺或者痰濕阻肺證,這時肺經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了。

《靈樞·經脈》: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係,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1.中焦:宋·王維一《銅入腧穴針灸圖經》注:“中焦者,在胃中脘,主腐熟水穀,水穀精微上注於肺”。

2.胃口:《銅人》注:“胃口,謂胃之上口,賚門之位也。”

3.肺係:元·滑伯仁《十四經發揮》注:“謂喉嚨也。”喉嚨,兼指氣管而言。

4.臑內:臑音鬧。指上臂。屈側稱臑內,當肱二頭肌部;伸側稱臑外,當肱三頭肌部。

5.少陰:此處指手少陰心經。

6.心主:指手厥陰心包經。

7.臂內:臂,指前臂;內,指內側,即掌側。

8.上骨:“臂之上骨”指橈骨。

9.廉:指側邊而言。

10.寸口:腕後橈動脈搏動處。

11.魚,魚際:“魚”或稱“手魚”,今稱“大魚際”,“魚際”即指魚的邊緣部分。

譯文:手太陰肺經:起始於中焦胃部,向下絡於大腸,回過來沿著胃上口,穿過膈肌,屬於肺髒。從肺係——氣管、喉嚨部橫出腋下(中府、雲門),下循上臂內側,走手少陰,手厥陰經之前(天府、俠白),下向肘中(尺澤),沿前臂內側橈骨邊緣(孔最),進入寸口——橈動脈搏動處(經渠、太淵),上向大魚際部,沿邊際(魚際),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它的支脈:從腕後(列缺)走向食指內(橈)側,出其末端,接手陽明大腸經。

肺經的常見症狀

肺位於胸中,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上一身之氣,司呼吸;主宣發,外合皮毛,開竅於鼻;主肅降,通調水道;助心主治節,朝百脈;其脈下絡大腸,與大腸相表裏。故外邪多由皮毛口鼻而入,首先犯於肺。若肺病日久,則可影響其他髒腑,其他髒腑的病變亦可影響於肺。肺病的主要病理變化是肺失宣降,常見的症候如鼻塞,流涕、咳嗽、哮喘、咯血、咯痰、喘息、胸悶、胸痛,咽喉腫痛,鼻衄、失音等。

肺部的主要症狀有以下情況:

肺氣虛證:是指肺功能活動減弱所表現的證候。多由久病咳喘,或氣的生化不足所致。症見咳喘無力,氣少不足以息,動則益甚,痰液清稀,聲音低怯,麵色淡白或苔白,神疲體倦,或有自汗,畏風,易於感冒。舌淡苔白,脈虛。治宜補益肺氣,如喘證之肺氣虛,用輕柔的按、揉或一指禪推法在肺腧、太淵等穴處治療。

肺陰虛證:多因久咳傷陰,癆蟲襲肺,或熱病後期陰津損傷致肺陰不足,虛熱內生。症見咳嗽無痰,或少而黏,口咽幹燥,形體消瘦,午後潮熱,五心煩熱,盜汗顴紅,甚至痰中帶血,聲音嘶啞,舌紅少津,脈細數。治宜養陰潤肺,如陰虛型之咽喉腫痛,可用輕柔的一指禪推法、拿法、揉法、按法在天突、合穀、魚際、列缺等穴處治療。

風寒束肺證:是因感受風寒,肺氣被束所致。證見咳嗽鼻塞,鼻流清涕,痰白稀薄,微惡風寒,輕度發熱,無汗,苔白,脈浮緊。治宜疏散風寒,宣通肺氣,如風寒型之咳嗽,可直擦背部膀胱經至透熱,再用一指禪推法或按揉法在肺腧、風門、大椎、列缺、合穀等穴處治療。

寒邪客肺證:是由寒邪內客於肺所致。證見咳嗽氣喘,痰稀色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脈遲緩。治宜宣肺散寒,平喘止咳,可在背部推擦至溫熱,再在風門、定喘、大椎、肺腧、天突、列缺等穴處按、揉、拿、捏。

痰濕阻肺:多因脾虛不運,痰濕內生,或久咳傷肺,或感受寒濕之邪所致。症見咳嗽痰多,色白而黏,易咯胸悶,甚則氣喘痰鳴,舌淡苔白膩,脈滑。治宜宣肺化痰,健脾除濕,如痰濕型之咳嗽,可在肺腧、脾腧、中脘、足三裏、尺澤、太白、豐隆等穴處按摩,及橫擦左側背部至透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