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穆宗同治(3 / 3)

福州船政局

福州船政局,1866年由閩浙總督左宗棠創辦,用以製造和修理水師武器裝備,是中國近代最重要的軍艦生產基地。李鴻章曾稱讚其為“開山之祖”。後在船政大臣沈葆禎的苦心經營下,福州船政局成為當時遠東最大的造船廠。船政局在創辦的過程中雖然遇到了很多困難,但大家齊心協力,還是在造船技術上有了很大提高,終於在1887年,製成了第一艘鐵甲船。

安德海的輝煌與毀滅

慈禧身邊曾經有過比較著名的幾名太監,而最早期在慈禧身邊受寵的就是安德海。安德海,直隸南皮人,在八九歲的時候淨身進宮。進宮後,他比較幸運地在鹹豐帝身邊當差。很快,他憑著自己的聰明伶俐和善於奉承,得到了鹹豐帝和那拉氏的好感。

鹹豐帝雖然比較寵那拉氏,但他知道那拉氏是個有野心的人,為了以防萬一,他臨終前給慈安太後留了一份手諭,如果那拉氏以後確實有不軌的行為,慈安太後可以憑這份手諭除掉她。但不幸的是,這樣一份重要的諭示,竟然被安德海知道了,於是,他冒著殺頭的危險,把這份遺旨告訴給那拉氏。自此以後,安德海成為了那拉氏的心腹。

安德海最得慈禧賞識的事,就是在安德海的全力協助下,慈禧除掉了肅順、載垣、端華,剝奪了顧命八大臣臨政之權,將皇權牢牢地控製在手裏,所以,辛酉政變之後,慈禧就把安德海升任為大內總管。

此時的安德海年僅20歲,但卻已經坐上了總管太監的寶座。此後,他自恃有功,開始忘乎所以,不把那些朝廷的重臣包括議政王奕放在眼裏,甚至連同治帝也不放在眼中。這招致了奕和同治的仇恨,他們想方設法要除掉安德海。

很快的,這個機會就來了。同治八年,安德海為皇帝大婚到廣東采辦皇上的婚禮用衣。安德海在出行的這一路上,風光無限,不僅沿途的官員都要來接拜他,而且還要按一定的規格為他置辦酒席,並且他還帶了二十多個歌妓隨他一路同行。清朝祖製,太監不得擅自離宮,更不能招搖生事,違者斬。於是,同治和奕抓住這個機會,授意山東巡撫丁寶楨,讓丁寶楨上書彈劾安德海。同治收到丁寶楨的奏折後,瞞著慈禧,快刀斬亂麻地處死了安德海。

《萬國公報》

同治七年,美國傳教士林樂如在上海自費創辦了一份教會刊物——《中國教會新報》。後來,因為影響麵比較大,又更名為《教會新報》,變更了體例,刊登內容不僅僅限於教會內容了,而是增加了政事、中外、雜事、格致這四類。後來,這份刊物的影響麵進一步擴大,為了適合廣大的普通人閱讀,同治十三年,這份刊物再一次改名,叫《萬國公報》,正式從教會刊物變成社會性綜合刊物。

同治帝的死因成謎

和曆代皇帝的死亡一樣,同治帝的死因也是街頭巷尾人們喜愛談論的話題。同治皇帝19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到底是什麼讓這個這麼年輕的皇帝就此撒手人寰?這件事的真相,恐怕沒有人知道,我們隻能通過曆史的縫隙來看一看他死因的可能性。

在上麵已經說過了,同治帝的婚姻因為母親的幹預,雖然如願立了他喜歡的阿魯特氏為皇後,但因為母親不斷從中阻撓,同治帝並不能像一個丈夫一樣去親近阿魯特氏,他隻能自己一個人在乾清宮裏獨守空屋。同治也是一個正常的男人,在這種情況下,他怎能不受誘惑呢?在恭親王的長子的帶動下,同治經常微服出宮,到那些煙花柳巷去尋歡作樂。不久後,伺候同治的小宮女發現同治帝身上出現了一些紅的斑點。禦醫經過診治,發現這是梅毒。他知道如果讓別人知道同治帝患了梅毒的話,那宮中將永無寧日,於是,他就報告說皇上是得了天花,因為天花和梅毒的症狀差不多,所以大家都沒有懷疑。

經過太醫一段時間的診治後,同治的病有一定的好轉,但不巧的是,有一天,皇後來看望皇上,言談之間,皇後淚流滿麵,同治問她發生了什麼事,皇後說是慈禧百般刁難,此時,慈禧太後正躲在屏風的後麵聽他們說話呢,聽到此處她從屏風後衝了出來,揪住皇後的頭發一陣痛打。同治十分吃驚,一下子昏迷了過去,當天晚上就去世了。

在當時的情況下,天花雖然還沒找到良藥醫治,但還不至於突然死亡。所以,同治帝在被診為天花的情況下突然死亡,大家都覺得非常可疑。其實,同治帝之所以會突然死亡,是因為他在患天花的同時患了感冒並發症。在同治脈案中,有同治帝患感冒並發症的記錄。在本來已經很虛弱的身體裏,又增加了感冒病毒,這就使同治帝的身體情況急轉直下,終於導致不治身亡。

天津教案

同治八年,天津法國傳教士在繁華的三岔河口地區建造教堂,拆除了這裏原有的房屋,導致許多百姓無家可歸。教堂建成以後,法國傳教士還網羅了一批地痞惡霸欺壓百姓。同治九年六月,教堂收容的中國兒童,因發生瘟疫大批死亡,教堂將之葬於河東鹽坨之地,每二三人一棺,屍骸暴露,慘不忍睹,引起群眾憤恨。剛好當時天津不斷發生迷拐兒童事件,被捕案犯說是受教堂指使,人民對教堂的仇恨更深了。二十一日,民眾聚集到教堂門口與教徒發生衝突,法國駐津領事到場向民眾開槍,激起了天津民眾更大的憤慨,從而引發了著名的“天津教案”。

同治帝皇後為什麼自盡

在同治帝大婚的問題上,同治帝和母親慈禧太後的意見不合,雖後來同治得以按照自己的意思立了阿魯特氏為皇後,但慈禧對此事一直很是生氣。

在皇帝大婚後,麵對皇帝和皇後的百般恩愛,慈禧是怒從中來,他對他們的關係是百般挑撥,還禁止皇帝去找皇後,同時,還強迫同治帝親近她自己喜歡的慧妃。同治帝對她母親的這般做法十分不滿,但她畢竟是自己的母親,也是無可奈何。

還有一點讓慈禧對皇後恨之入骨的事情,就是阿魯特氏是在辛酉政變中被慈禧賜死的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慈禧把對端華的恨都轉移到了皇後的身上。

同治十三年,同治帝身染天花,一日,皇後到皇上宮中探視皇上,說到動情處,皇後淚流滿麵,同治忙問她究竟什麼事這樣?皇後說是母後對自己百般刁難,沒想到,慈禧此時正躲在屏風的後麵偷聽他們說話,慈禧聽到皇後這麼說自己,衝出來揪住皇後就是一頓痛打。同治帝見這個陣勢便嚇暈過去了。當天晚上就去世了。

慈禧見自己的兒子死了,便把同治之死的責任栽到皇後頭上,對她更是百般淩辱。而皇後見自己的丈夫就這麼撒手離開了自己,悲痛欲絕,幾天都不吃不喝,後來還想要吞金自殺,但所幸被救下來了。皇後的父親崇綺把這件事報告給慈禧知道,慈禧聽說後沒有任何的感情波動,隻是說,既然這樣的話,那就隨先皇去吧。崇綺把慈禧的這些話告訴了女兒,皇後的心裏更是一片寒冷。再加上慈禧又立了同治的堂弟兼姨表弟載湉(tian)繼承皇位,這就等於讓阿魯特氏在後宮中沒有一點立足之地。皇後無奈,隻有自盡一條路可走。光緒元年二月,就在同治帝死後七十五天,皇後阿魯特氏“遽爾崩逝”,年僅22歲。

同治帝的後妃們

同治帝雖然19歲就去世了,但他的後妃還是一個也不缺的。同治帝在位的時候一共封了一後一妃兩嬪一貴人。皇後是阿魯特氏,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日冊為皇後。同治帝死後被封為嘉順皇後。慧妃,富察氏,與皇後同日被封。珣嬪阿魯特氏,大學士賽尚阿的女兒,是皇後的姑姑。還有一嬪赫舍裏氏以及一貴人西林覺羅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