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記者懷特曼指出,害怕陌生人這種心理,我們大家都會產生,例如:在聚會上我們想不到有什麼風趣或是言之有物的話可說的時候,在求職麵試中拚命想給人留下好印象的時候。實際上,無論何時何地,隻要我們遇到了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心裏都會七上八下,不知道該怎樣打開話匣子。

然而,仔細想想,我們的朋友哪一個原本不是陌生人呢?正因如此,所以懷特曼又說:“世界上沒有陌生人,隻有還未認識的朋友。”假如運氣好的話,和陌生人的偶遇還會發展成為終生不渝的友誼。因此,我們必須有效克服“社交恐懼症”,這是與陌生人交往的最大障礙。

要想克服“社交恐懼症”,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自卑感。哲人說:“自卑就像受了潮的火柴,再怎麼使勁,也很難點燃。”如果一個人總是表現得猶猶豫豫,縮手縮腳,別人自然也認為他真的很無能,不願和他交往。

自卑不僅會使一個人陷於孤獨、膽怯之中,而且會造成心理壓抑。受這種心理的支配,人們就會越來越不敢主動去和陌生人交往,在社會上越來越封閉。

克服自卑感的方法有很多,最有效的就是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的辦法。比如,在和陌生人交往感到恐懼時,你不妨想一想:我的社交能力雖然還不夠好,但別人開始時也是這樣的;不管做什麼事,開始時都不見得能做好,多做幾次就會更好了,其實大家都是這樣的。

問題的關鍵在於,你必須敢於走出與陌生人交往的第一步。實踐出真知,練習多了,你就會不再感到害怕、膽怯、靦腆、羞澀了。這樣就會使自己的社交能力大大提高。

其實與陌生人交往的最大障礙,就是自己的“心理障礙”,除此之外別無障礙。隻要你回憶一下別人主動與你交談時內心的激動,就會明白認識別人與被人認識都是令人愉快的事情。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曆:在一個相互都不熟悉的聚會上,90%以上的人都在等待別人與自己打招呼,他們也許認為這樣做是最容易也是最穩妥的。但其他不到10%的人則不然,他們通常會走到陌生人麵前,一邊主動伸出手來,一邊作自我介紹。

主動向別人打招呼和表示友好的做法,會使對方產生“他鄉遇故知”的美好感覺和心理上的信賴。如果一個人以主動熱情的姿態走遍會場的每個角落,那麼,他一定會成為這次聚會中最重要最知名的人物。

有人說,大人物與小人物最主要的區別之一,就是大人物認識的人比小人物多得多。而大人物之所以能夠認識更多的人,就是因為他們總是樂於和陌生人交往。從這一點上看,做一個大人物並不難,隻要你能主動地把手伸給陌生人就可以了。

當你嚐試著向陌生人伸過手去,並主動介紹自己時,你就會發現這比被動站在那裏要輕鬆、自在多了。一旦這種做法成為習慣,你就會變得更加灑脫自然,你的朋友會越來越多,事業也會越來越興旺發達。而你的“社交恐懼症”也就被克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