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據一:古代曾有兼愛時代。
第一個論據,墨子認為在《尚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在曆史上曾經有過一個兼愛的時代,甚至講“親親”的儒家所推崇的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在墨子看來,也都是兼愛的模範人物。所以墨子說,兼愛不是不可能實現的,兼愛實際上已經實現過,隻不過是現在我們把這個傳統給丟了,這是他的一個證據。
我們要說明的是,從今天比較科學的觀點來看,《尚書》裏麵所描寫的那些時代,譬如說周文王、周武王、商湯的時代,是否就是一個兼愛的時代?是否那個時代天下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相愛的?我們肯定是很懷疑的,所以墨子的這個證據,實際上無法說服我們當代的人。
論據二:政府提倡。
墨子證明兼愛的第二點,是他舉例說明兼愛實際上隻要有政府的提倡,就一定能夠做到。他舉了三個例子。
一、楚靈王好細腰。他說,以前楚靈王喜歡他身邊的這些大臣們腰肢細,凡是腰肢很細的,楚王都喜歡,然後給他們封官加爵。而大腹便便的,就不喜歡。結果是楚國的大臣們,一天就吃一頓飯,吸一口氣再把腰帶係上,這樣會顯得腰很細。餓到最後,大臣們扶著牆才能站得起來,一年下來每個人都麵黃肌瘦。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墨子解釋是因為國君喜歡,所以大臣就能夠做得到。
第二個例子,越王勾踐好勇。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之後,一心一意想要報仇。為了能夠很好地報仇,他在國內提倡士兵們要很勇敢。據說,有一次越王勾踐把這些士兵們都集合起來,然後,一把火把船給燒著了,然後對他的士兵講,越國所有國家的珍寶都在這個船上,現在你們必須把這些珍寶從火海中搶救出來。越王勾踐親自擂鼓,士兵們聽到越王在擊鼓,都爭先恐後衝入火海。最後,在這場大火裏,被燒死的有一百多人,而且大家絕不退縮,直到越王勾踐鳴金的時候,士兵們才退下來。
墨子舉的第三個例子,跟晉文公重耳有關。晉文公重耳很儉樸,穿的衣服都比較樸素,於是晉國的人紛紛穿上破衣爛衫。
墨子舉了這三個例子之後,做了一個總結。楚靈王好細腰,於是大臣們就願意挨餓。越王勾踐提倡勇敢,於是越國的士兵都敢於獻出自己的生命。晉文公重耳講究儉樸,於是人人都穿破衣爛衫。這三件事情都是天下的難事,但是,在墨子看來,隻要君王提倡,就能形成社會風氣。然後墨子就反問了,既然這樣,隻要有君王提倡兼愛,何愁不能實現呢?
實際上,我們如果對墨子進行一些反思的話,我們也可以發現,墨子舉這樣的例子,並不具備有多少的說服力。很簡單,這些例子用來說明人們趨附權勢倒是很貼切。用來說明榜樣的力量,用來說明政府提倡的力量,倒不大有說服力。
墨子提倡兼愛用心良苦,但是兼愛能否實現?這實在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問題。當然,從思想史的角度來說,墨子用兼愛來反對“親親”,並且指出了“親親”的自私,指出來“家天下”的危害性,看穿了統治階級自私的本質,這確確實實是墨子的偉大之處。更重要的一點是什麼呢?“兼愛”實際上肯定了天下所有的人在道德上的平等,而道德上的平等,又必然要求政治上的平等。那麼,在倫理學的領域裏麵,鼓吹“兼愛”的墨子,在政治學的領域裏麵又會有什麼樣的主張呢?我們下一講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