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集 賢人政治(1 / 3)

在那個天子的權威高於一切的年代,墨子石破天驚地拋出了他的政治理念民選君王!在他近乎烏托邦的政治藍圖中,墨子執著地為著理想,追尋著腳下的每一條可行的出路。墨子的出路究竟在何方?為何他的每一個夢想,總是投靠無門,以失敗而告終?

在上一講,我們說到了墨子“兼愛”的主張,天下所有的人,所有的國,無論貧富貴賤,一律都要平等相愛。這個主張實際上很有變革性,因為它實際上抹殺了儒家特別重視的血緣之親。兼愛可以合乎於邏輯地推導出,家庭及其內部的關係並不重要,並不高於家庭以外的其他關係。這實際上對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是一個嚴重的背離,所以孟子非常嚴厲地批評墨子,說墨子講兼愛,就是“無父”,就是沒有家庭關係了,沒有家庭倫理了,沒有家庭親情了。孟子進而罵無父的墨子是禽獸,罵得當然很嚴厲。

但是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墨子的兼愛,確實在家的層麵上,破壞了血緣之親,但是在國的層麵上,也打倒了“任人唯親”,從而倡導了“任人唯賢”。從私人關係上來講,道德倫理之愛,確實是有輕重親疏之分的。但是,在政治的層麵上,從公共關係上來講,大家的政治權利應該是平等的。比如,所有國家的公民都有一張選票,選票從形式到內涵,國家賦予的權利完全一樣,不能因為我們關係近一點,選票就更值錢一點。

我們從這兒可以看出來,“賤人”的墨子作為一個平民政治訴求的代言人,他在國家的政治層麵上,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主張,就是在國家的事務中,應該“尚賢”而不是“親親”。“親親”是什麼意思呢?在倫理道德的角度講,是愛我們親近的人,在政治的層麵上講,就是把國家的職位給那些跟國君有血緣之親的人,說白了就是貴族政治。

墨子天下大愛的思想表現在政治上,就是任用賢能。雖然,從家庭的角度看,墨子的思想忽視了中國人最看重的骨肉親情,然而從國家的角度來說,墨子所倡導的“任人唯賢”,一改儒家“任人唯親”的弊端。可以說,墨子“尚賢”的主張體現了草根平民的政治要求。

尚賢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國家的職位應該給予那些有才能和有品德的人,而不是看他是否跟國君有親屬關係。墨子提出這個主張,實際上是針對當時的政治狀況。當時是一個什麼樣的政治狀況呢?在墨子看來,當時那些王公大人把國家的職位給了誰?墨子有這麼一段話,他說,在當今這樣一種國家的體製裏麵。

親戚則使之,無故富貴、麵目佼好則使之。

國家的崗位給予了親戚,除了親戚之外,還有莫名其妙的人,和長得好看的人。這個莫名其妙的人,實際上肯定還是跟王公大人關係很好的人,“無故”就是沒有正當的理由。這些得到職位的人,沒有才能、沒有品德,這就是“無故”。

墨子對這樣的一種做法,實在是不能理解,為什麼不能理解呢?他覺得這些王公大人,是明於小,而不明於大也。

對小的事情很精明,對大事情非常糊塗。墨子舉了一個例子,比如王公大人家裏,有一隻牛、或者一隻羊,他當然不會親自動手去宰殺它,找誰來殺呢?“良宰”,就是一個好的屠夫。如果王公大人有一件衣料,要找人來把它做成漂亮的衣服。他找誰來做呢?“良工”,一個好的裁縫。為什麼這樣?因為他擔心,不好的裁縫會把衣料給糟蹋了,不好的屠宰師會把他的牛羊給糟蹋了。“恐其敗財”,他擔心這些無德無才的人,把他們的財產給糟蹋了,這些地方,他們很明白。

“不明於大”在什麼地方呢?國家大事。一個國家的職位,比家裏的一頭羊、一頭牛要重要得多,比你家裏的一件衣料要重要得多。可是對於國家的職位,王公大人請誰來擔當呢?第一、親戚,第二、關係好的人,第三、長得漂亮的人。墨子就反問了,難道親戚、跟你關係好的人、長得好看的人,就一定有德有才嗎?如果他的德和才不能夠般配這個職位,不是對國家造成了重大的損失嗎?這就是王公大人“不明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