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公置酒後堂,並傳昌團練來,與魯參軍會飲。飲酒間,狄公問起魯惠曾婚娶否,昌期便把昔日欲招他為婿,他以未奉親命為辭。狄公道:“參軍與團練本係同鄉,且久寓其中,這姻自不容辭。況相女配夫,以參軍之才,而團練欲以女為配,其令嬡必是閨中之秀了。”昌期道:“小女不敢雲閨秀,然亦不俗。卑職因見她無心中稱讚參軍的佳詠,故有婚姻之議。”魯惠道:“令嬡幾曾見過拙句?”昌期笑道:“不但見過,且曾和過。不但小女見過尊詠,足下也曾見過小女和章。昔日那扇上的詩與字,實俱小女所書,非學生之筆也。”魯惠驚訝道:“原來如此,怪道那字體妍媚,不像先生的翰墨。”
狄公便問:“什麼詩扇?”昌期將二詩一一念出。狄公讚道:“才士才女,正當作配。老夫作媒,今日便可聯姻,參軍不必更卻。”魯惠還欲推辭,一來感昌期厚恩,二來蒙狄公盛意,三來也敬服小姐之才,隻得應允。用取身邊所帶象牙環一枚,權為聘物。昌期亦以所佩碧玉貓兒墜答之。約定扶柩歸後,徐議婚禮。正是:
象環身未還,玉墜姻先遂。
貴人執斧柯,權把絲羅擊。
魯惠當日就住在狄公府中,昌期自去公館審理逃回人口。
次日,魯惠問起狄公如何敗死儂智高,狄公道:“據軍士報稱,此賊自投山澗中溺死,其屍已腐,不可識認。因有他所穿金甲在澗邊,以此為信。”魯惠沉吟道:“據愚生看來,此賊恐未死。”狄公點頭道:“吾亦疑之,但今無可蹤跡。且賊眾已或殺或降,即使賊首逃脫,亦孤掌難鳴,故寬追捕耳。”魯惠道:“然雖如此,擒賊必擒其主。愚聞此賊巢穴向在大理府,今若逃至彼處,嘯聚諸蠻,重複作亂,亦大可憂。還宜覓一鄉導,遣兵直窮其穴為是。”
正議問,忽報昌團練稟事。狄公召進,問有何事。昌期道:“其事甚奇。卑職審問逃回人口,內有一人自稱是上林知縣魯翔。”魯惠聽說,大驚道:“不信有這事!”狄公亦驚道:“魯知縣已死,文憑現據,如何還在?既如此,前日死的是誰?”昌期道:“據他說,死的是家人沈忠。當日為路途艱難,假扮客商而行。因沈忠少年精壯,令其挎刀防護,文憑也托他收藏。不意路遇賊兵,見沈忠挎刀,疑是兵丁,即行殺死。餘人皆被掠去,今始是歸還。有同被掠的接官衙役,口供亦同。卑職雖與魯翔同鄉,向未識麵,不知真偽,伏候完裁。”
狄公道:“這不難,今魯參軍現在此,叫他去識認便了。”昌期道:“他又說有機密事,要麵稟大人。卑職現帶他在轅門伺候。”狄公即命喚進。魯惠仔細一看,果然是父親魯翔,此時也顧不得狄公在上,便奔上堂,抱住大哭。魯翔見了兒子,也相抱而哭。
狄公叫左右勸住,細問來曆。魯翔備言前事,與昌期述所一般。又雲:“儂智高查問被掠人口中有文人秀士,及有職官員,即授為爵。知縣不肯失身,改易名姓,甘為俘囚。”狄公道:“被掠不失身,具見有守。”又問:“有何機密事要說?”魯翔道:“儂賊戰敗,我軍獲其金甲於山澗邊,誤認彼已死。不知此賊解甲脫逃,現在大理府中,複謀為亂。知縣在賊中深知備細。今其降將,實知其事。大人可即用為鄉導,速除亂本,勿遺後患。”狄公聽了,回顧魯惠道:“果不出參軍所料。參軍真智士,而尊父實忠臣也!”遂傳令遣兵發將,星夜至大理府,務要速除賊首儂智高。其降將姑免前此知而不首之罪,用為鄉異自贈。一麵令昌期回柳州任所,將前所立魯翔之碑仆倒,一麵撥公館與魯翔父子安歇。
魯翔謝了狄公,與魯惠至公館。此時魯惠喜出望外,正是:
終天憂恨一野舒,數載哀情今日快。
當下家人吳成也叩頭稱賀。少頃,昌期也來賀喜,說起聯姻的事。魯翔歡喜拜謝。昌期別過,自回柳州任所。魯家父子相聚,各述別後之事。魯翔聞家鄉寇警,不知家眷如何,又聞幼子不育,楚娘出家,未免喜中一憂。
過了幾日,那發去大理府的兵將,果然追獲儂智高,解赴軍前。狄公斬其首級,馳送京師獻捷,表奏魯翔被掠不屈,更探得賊中情事來報,其功足錄;魯惠孝行可嘉,才識堪用。敘功本上,又標昌期名字。不一日,聖旨到下:狄青加升樞密副使班師回家;魯翔加三級,改先京府大尹;魯惠賜進士第,授中書舍人;昌期升山西指揮使。各準休沐一年,然後供職。恩命即頒,狄公即擇日興師。憐有邸報到,報朝廷因貝州妖人未平,特命潞國公文彥博督師征討去了。狄公對魯翔道:“文潞公老成練達,旌旗所指,小醜必滅。賢喬梓與昌指揮使既奉旨休沐,可即同歸矣。”
魯翔大喜,即與魯惠辭謝狄公,至柳州昌期任所商議,欲先教魯惠與月仙小姐成婚,以便同行。魯惠哭道:“母親存亡未卜,為子的豈忍先自婚娶。”魯翔見他孝思誠至,不忍強他,遂別了昌期,主仆三人起身先行。昌期領了家眷。隨後進發。魯翔等行至半途,早聞貝州妖賊被文潞公剿滅,河北一路已平,即趲程前進。魯惠此時巴不得一翅飛到貝州看母親下落。這話且按在下。
卻說石氏夫人自兒子去後,日夜懸望。不意妖人王則,勾結妖黨,據城反叛。那王則原是州裏的衙役,因州官克減兵糧,激變軍心,便便恃著妻子胡永兒,丈母聖姑姑的妖術,乘機作亂。據城之後,從兵丁打糧三日。城中男女,一時驚竄。且喜這班妖人,都奉什麼天書道法,凡係道觀,不許兵丁混入。因此,男女都望著道觀中躲避。那些道士、道姑,又恐惹禍,認得的便留了幾個,不認得的一概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