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是好呢?”想到義和團的浩大聲勢,餘隆泰麵有難色,一時之間,他已是束手無策了。”說是殺什麼二毛子;怕他們一時半時還找不到我的麻煩,名聲在外,我餘隆泰就是三井洋行中國掌櫃,開洋行、辦洋務、吃洋飯,可是我不信什麼天主教、耶穌教,我隻信孔聖人的仁義道德。祖祖輩輩,我們家掛過六塊善人匾,大門外建有善人牌坊。義和團在天津立足,還要借我的名聲壯大他們的威風,我無恐無懼。”
“不過呢,此事隻可順受,不可逆來。”真正無畏無懼的是嚴夫子,他一直恪守聖賢之道,而且最知做人的骨氣,義和團所崇敬的氣節,正就是嚴夫子的品格,如此他才最知道好友餘隆泰於義和團昌盛之時的心境,所以他才勸解餘隆泰要好自為之。
“義和團嘛,憑他是什麼天兵天將,終究也還是血肉之軀。”
黃道台一旁插話說著,“在府衙門設壇的那個大師兄,就絕非不食人間煙火。每於他祭壇之日,我總吩咐差人備好酒席。早先,師爺們還伯我惹出是非,招來什麼禍端,誰料那大師兄祭壇之後也來大吃大喝,那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樣子果然豪爽。但老實講,他們吃得那樣香的紅燒豬肉,油油膩膩,我們平日嗅一嗅都覺得膩人的。酒足飯飽,又見有道台大人親自作陪,他等也是受寵若驚,幹恩萬謝,還拍著胸脯放言,舍下身家性命,咱也要保道台大人的寶眷平安。你看,這不就相安無事了嗎?隆泰年兄,我看你府上也設個壇口吧。”黃道台說著,極力勸說餘隆泰不可過於執拗。
“審時度勢,識時務者為俊傑呀!”嚴夫子在一旁也在勸說。
“大勢所趨,大勢所趨呀!”餘隆泰不再固執己見,看來他也準備回府設壇了。
來餘府設壇的大師兄叫夏十三,虎背熊腰的漢子,40多歲,據吳三代介紹說,原來在子牙河扛河壩,人極本分,不是那等蠻不講理的人物,講義氣、忠厚,沒有壞心眼。
“主家怎麼稱呼?”吳三代將夏十三領進餘隆泰府邸裏的一間下房,夏十三開門見山,便問主家的名姓。
“民家餘隆泰。”餘隆泰冷冷地順聲回答著。請大師兄到餘府立壇,餘隆泰沒往書房和大花廳裏讓,怕的是讓大師兄看出這處餘府原來是如此的金碧輝煌,在下房相見,餘隆泰也沒穿續羅綢緞,隻一件半舊藍布衫,看上去頗似一位落魄的寒儒。
“信洋教嗎?”夏十三又間。
“一心敬佛。”餘隆泰回答。
“在哪兒當差?”夏十三繼續問.
“三井貨莊。”餘隆泰沒說是三並洋行,怕大師兄不愛聽這個”洋”字。
“好,就這麼著了。”當即,夏十三便滿口答應下來了,“逢三祭壇。”那就是凡是數3和成3倍數的日子,他便來這處壇口祭壇。餘隆泰自然十分高興,當即便吩咐吳三代去廚房包了些雞、魚之類的菜肴、交給夏十三帶走了。
設在餘隆泰家的壇口屬於”離”字團;義和團的壇口按乾、坤、震、巽、坎、離、良、兌分為八大團係,夏十三隻是一個大師兄,他上邊有首領,統管這一方的百多個壇口。
夏十三自然看得出來,這戶餘姓人家的財勢非同一般。大門外有拴馬樁,停轎坪,高朋貴友中多是些有官品、有權勢的人。大門兩側一對石獅子戲彩球,看不出餘家的官位。常說的一品獅子二品狗,到了天津衛便亂了套。北京城裏規矩大,差了一點方寸便會有人到宮裏去奏本。天津衛不聽那套,誰愛在門外立什麼便立什麼,有錢有勢把你家門樓修得比京城前門樓子還要高三尺,也沒有人管你,也沒有人到皇帝麵前去參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