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二(1 / 3)

父子封王

隴西恭獻王李貞,子岐陽武靖王文忠;黔寧昭靖王沐英,子定遠忠敬王晟;東平武烈王朱能,子平陰武湣王勇。凡三家。

三代封王

河間忠武王張玉,子定興忠烈王輔,孫寧陽恭靖王懋。凡三代王。東平朱武烈王能,子平陰武湣王勇,又再世而定襄恭靖王希忠繼之,亦可稱三代也。

封三代王

洪武中中山、開平、岐陽、黔寧,永樂中河間、東平,薨後俱封王,其曾祖、祖、父三代俱追封王爵,他功臣不得同。

一門兩公

中山王首佐太祖定天下,功業、爵位、朝班、廟享皆第一,封魏國公,歲祿獨五千石,世世承襲。嗣公輝祖既殉節以終,次子增壽複以龍潛翊戴贈爵上公,啟國於定。一門兩公,往往對握二都兵政,諸勳貴無敢埒者。

又三女:一為文皇後,一為代簡王妃,一為安惠王妃。

父子三公

太師英公張輔,子懋複為太師,俱加階特進,俱勳左柱國,俱再知經筵事,俱再監修國史,足稱東第之冠。其次則朱保公永為太師,子暉為太保。孫會昌侯繼宗為太傅,孫銘為太保。僅三家。

父子贈爵

令典:開茅土者,公贈王,侯贈公,伯贈侯;其嗣爵者,非有奇功異能,不得加贈。今聊記之。除前封王外,元帥、贈河間公俞廷玉,長子平章政事、贈虢國公通海。魏國公、贈中山王徐達,次子左都督、贈定國公增壽。都督同知、贈蘄國公康茂才,子蘄春侯、贈蘄國公鐸。都指揮、初贈榮國公、加贈河間王張玉,子英國公、贈定興王輔,次子文安伯、贈文安忠僖侯兒,太平侯、贈裕國武襄公兀。平江伯、贈平江侯陳,子平江侯、贈黟國公豫。右都督、贈涇國公陳亨,子寧陽侯、贈國公懋。武進伯、贈武進侯朱榮,子嗣伯、贈武進侯冕。豐城侯、贈茂國公李彬,子嗣侯、贈豐國公賢。廣寧伯、贈廣寧侯劉榮,子廣寧侯、贈嶧國公安。恭順侯、贈國公吳克忠,子嗣侯、贈涼國公瑾。會昌伯、累贈安國公孫忠,子嗣侯、贈郯國公繼宗。撫寧伯、,曾撫寧侯朱謙,子保國公、贈宜平王永。慶雲伯、累贈寧國公周能,子慶雲侯、贈宣國公壽。

三世知經筵再監修國史

英公輔知宣、英二朝經筵,監修仁、宣二朝《實錄》,子公懋知孝、武二朝經筵,監修憲、孝二朝《實錄》,至曾孫公溶,知今上朝經筵,監修世、穆二朝《實錄》。亦本朝所無。

父子兄弟封三國

鄂國常公遇春,子茂封鄭國公,以罪廢,複封弟為開國公,然皆遇春功也。父子兄弟封三國,足稱盛事。又衛國鄧愈,子申國公鎮,其國名亦有二。

三代尚書

尚書宰執大臣,漢則楊震四公,唐則張嘉貞三相耳。國朝尤不易得,唯南京兵部尚書林公瀚,瀚子南京禮部尚書庭機,庭機子南京禮部尚書廉,僅一家。

父子尚書

父子俱仕至尚書者:吏部尚書兼翰林學士承旨詹公同,太子少保、吏部尚書兼都察院左都禦史徽。案:詹同見任時,尚書尚止三品,今以其名職皆尚書,故記之。太子太保、吏部尚書何公文淵,刑部尚書喬新。少保、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王公文,南京禮部尚書宗彝。刑部尚書耿公九疇,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裕。南京刑部尚書周公,太子太保、禮部尚書經。南京禮部尚書倪公謙,太子少保、吏部尚書嶽。刑部尚書施公禮,太子少保、禮部尚書、掌鴻臚寺事純。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白公圭,太子少保、禮部尚書、翰林院學士鉞。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王公恕,南京戶部尚書承裕。南京工部尚書侯公瓚,戶部尚書觀。太子少保、吏部尚書許公進,南京戶部尚書誥,少傅、太子太傅、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訁讚,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論。南京兵部尚書林公瀚,太子太保、工部尚書庭昂,南京禮部尚書庭機。南京吏部尚書王公華,新建伯、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禦史守仁。南京刑部尚書吳公洪,刑部尚書山。戶部尚書李公瓚,太子賓客、戶部尚書、翰林院學士廷相。太子少保、刑部尚書劉公,刑部尚書訁刃。南京工部尚書何公詔,刑部尚書鼇。少師、太子太師、吏部尚書楊公博,戶部尚書俊民。南京禮部尚書孫公升,南京吏部尚書钅龍。先父都察院右都禦史王諱,南京刑部尚書世貞。凡二十二家,四十七人。內詹、許俱太宰,倪氏俱學士,林氏俱司成。又朱複為燕府左相,位尚書上,而子為刑部尚書。楊公博為少師,而次子俊卿至都督同知,雖文武異途,然俱腰玉,皆可紀也。

父子至三品九卿

若三品九卿,則翰林院學士朱公升,子禮部右侍郎大同。兵部右侍郎鍾公勖,戶部右侍郎永。吏部尚書趙公好德,工部左侍郎毅。戶部尚書王公鈍,戶部右侍郎瀹。工部左侍郎陳公壽,戶部右侍郎常。禮部左侍郎儀公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銘。工部尚書黎公澄,右侍郎叔林。禮部左侍郎蔣公驥,都察院左副都禦史琳。工部尚書畢公亨,都察院右副都禦史昭。少師、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萬公安,南京禮部左侍郎翼。兵部尚書兼大理寺卿程公信,禮部右侍郎、翰林院學士、贈尚書敏政。戶部右侍郎李公暹,南京戶部左侍郎益。吏部右侍郎楊公守陳,刑部右侍郎茂元。南京吏部尚書王公亻與,都察院右副都禦史沂。太子太傅、刑部尚書白公昂,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圻。都察院右副都禦史李公介,兵部左侍郎昆。少傅、太子太傅、戶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謝公遷,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學士丕。南京禮部尚書江公瀾,工部右侍郎曉。兵部右侍邊公鏞,都察院左都禦史憲,右副都禦史德。禮部尚書劉公春,右副都禦史彭年。南京工部尚書董公越,大理寺卿天錫。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王公,右副都禦史崇文。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孫公钅遂,禮部尚書升。都察院右都禦史劉公洪,右副都禦史臬。刑部尚書楊公誌學,兵部左侍郎守謙。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王公憲,都察院右副都禦史汝孝。兵部左侍郎陶公諧,右副都禦史大順,吏部右侍郎大臨。少師、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嚴嵩,工部右侍郎世蕃。刑部左侍郎劉公玉,南京工部右侍郎愨。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吳公瀚,通政司通政使三樂。兵部尚書王公邦瑞,南京刑部右侍郎正國。大理寺卿汪公文盛,南京吏部尚書宗伊。署兵部尚書李公燧、僉都禦史材亦可附見。

三代三品九卿

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孫忠烈公燧,南京禮部尚書文恪公升,南京禮部右侍郎鋌,吏部左侍郎钅龍。先大父用檢公為南京兵部右侍郎,先父民應公為都察院右都禦史兼兵部左侍郎,而貞不肖,亦忝南京刑部尚書。次則少師、大學士徐文貞階,子太常卿球,孫太常卿元春。

三代司馬中丞

先大父以正德甲戌擢右副都禦史;先父以嘉靖庚戌擢右僉都,甲寅轉右副都,至右都、兵左侍;貞不肖,亦以萬曆甲戌忝轉右副都,與先大父前後相去六十年,俱轉侍郎,皆兵部。

三代大司成

林文安瀚,子庭機,孫廉,俱為國子祭酒。三代國師惟王儉有之,近世罕見。

三代翰林

林文安瀚為編修,庭機為檢討,廉亦為檢討至學士。三代翰林,亦國朝所無。

四代尊官

刑部尚書劉公廣衡,子湖廣左布政使喬,喬子刑部左侍郎玉,玉子南京工部右侍郎懿。二品三品合四代,亦近世所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