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三(1 / 3)

父子兄弟貴盛一時

嘉靖初,《武宗實錄》完,少保、大學士費公宏進少師,從弟編修き進左讚善,從子懋中進修撰,而子懋賢複為庶吉士。隆慶初,徐公階以少師當首揆,而弟陟為南少司寇,長子以太常卿掌尚寶司,次子瑛、少子琨俱為少卿歸,後孫元春舉進士,亦為太常寺卿。楊公博以師傅位太宰,而子俊民以會魁曆提學、太仆少卿,後至侍郎;俊卿鄉武會第一,至錦衣衛都指揮,後至都督同知;俊士舉進士,一子鄉舉,餘蔭敘又二人。沒後俊卿子元祥十九舉進士,為翰林檢討。萬曆初,張公居正太師當揆,而子懋修為儀部郎,嗣修榜眼、敬修狀元為翰林編修、修撰,簡修為錦衣衛指揮同知。景泰中,楊潁公洪以昌平侯掛鎮朔大將軍印鎮宣府,從子信以都督同知充宣府左參將,從弟能以都督僉事充宣府右參將,子俊以左都督總三千營兵馬,領敕,候有聲息為後繼。寧遠伯李成梁以太保鎮遼東,子如鬆以都督僉事鎮宣府,如柏以督都僉事充副總兵,如楨以都指揮使掌南鎮撫。可謂文武一時一家之盛。張後闔門削奪,楊氏俊嗣侯,信、能皆封伯。

郭氏子孫蕃顯

武定侯營國威襄公郭英兄弟四人,長早卒,次子興以軍功封鞏昌侯,贈陝國公,諡宣武;次德成,福建都指揮。姊為高皇帝妃。子十二人:鎮、銘、鏞、鑒、鑰、銓、鈺、鈁、镔、鋼、鑰。鎮,駙馬都尉,尚永嘉公主;銘,遼王府典寶,追封武定侯;鏞,中軍都督府右都督;鑒,中都留守司副留守;鑰,散騎舍人;鈺,贈承德郎,尚寶司丞;鈁,旗手衛指揮使。女九人:長適府軍衛指揮僉事藺瑜,次適濟寧衛指揮使戈某,次遼王妃,次適府軍衛指揮僉事趙斌,次郢王妃,次適金吾右衛指揮同知範聚。孫男二十有八:琮、玄、璧、塘、瑾、武、、登、、、瑋、璦、、璨、貴、琬、琰,餘尚幼。琮,府軍衛指揮僉事;玄為都督同知襲武定侯;武,尚寶司丞;,梁王府典寶。曾孫登為名將,封定襄伯,贈侯,女為仁宗昭皇帝貴妃。公之勳名祿位雖未敢上躋汾陽,而子孫之盛,殆有光於昔矣。

門宗仕宦

一門科第祿位之重,弘治、正德間無過於鄞縣楊氏者:吏部右侍郎、詹事府丞守陳,南吏部尚書守,工部尚書掌大理寺事守隨,廣西右布政使守隅,皆昆季也;刑部右侍郎茂元,按察使茂仁,皆守陳子也。

靈寶之許,則太子少保、吏部尚書進,進子少保、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讚,南京戶部尚書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論及諸子孫為郡守、曹郎、登科甲者又十餘人。

福州之林,自郡守元美,子南京吏部尚書瀚,瀚子太子太保、工部尚書庭昂,南京禮部尚書庭機,庭昂子通政司參議炫,庭機子南京禮部尚書廉,建昌知府烴及他蔭敘者亦不下數人。

吳江之吳,尚書洪,子尚書山,參政岩,知府昆,諸孫行太仆卿邦楨,曾孫布政承燾,餘鄉貢士凡五人。

餘姚之孫,副都禦史贈尚書燧,子都督僉事堪,尚寶卿墀,南京禮部尚書升,堪子都督同知鈺,升子禮部侍郎鋌,刑部侍郎钅龍,布政使钅宗,太常少卿钅廣,钅龍子進士如法,墀子亦舉鄉試。

鉛山之費,少師大學士宏,少保、尚書き,伯父參議,宏子武選懋賢,從子修撰懋中,工部郎中懋良。

四川之劉,禦史規,子尚書春,參政台,春子副都禦史彭年,彭年子行太仆卿起宗,子布政使世賞,台子參政鶴年,後有右都禦史世曾,蔭敘者亦數人。

若宗黨貴盛一時者,嘉靖間少宰歐陽鐸,大宗伯德,少司空塾,少保必進,太仆卿衢,都禦史重,禦史席,餘丞郎守令數人。

少司馬潘珍、潘旦,少司空希曾,大司空鑒,大司馬潢。

及會稽之陶參議懌,司馬都憲諧,少宰學士大臨,南大宗伯承學,布政使幼學,參政大年,都禦史大壯,布政使大順,憲副大有,尚寶丞允淳,主事允宜,編修陶望齡,九進士,而薦鄉科者又十餘人。

闕裏恩澤

洪武初年,衍聖公孔希學來朝,詔襲封,予誥,還其祭田,備禮器樂器樂舞。置屬官,管句、典籍、司樂各一員。會班亞丞相。十七年,子訥嗣,來朝,特賜一品織文誥命,白玉軸。每歲入覲,得給符乘傳,班序文臣首。洪熙元年,彥縉來朝,賜第東安門北。景泰三年,賜三台、銀印、玉帶、麒麟服。六年,子弘緒嗣,入朝,賜玉帶,以軀小,去二胯授之,俾藏焉。又範金為圖書,其文曰“謹禮崇德”以賜。天順元年入朝,上見便殿,握手置膝上與語,改賜大第,給三氏教授印,開生員歲貢格,蠲孔氏田租。弘治中,加廟祭禮樂。景泰、弘治、嘉靖、隆慶四幸學,衍聖公率三氏子孫觀禮,公賜大紅織金仙鶴羅紗帽、金鑲犀束帶,三氏各冠帶有差。

又衍聖公次子一人為子思後,得世襲五經博士,而嫡係在衢州者亦得世襲五經博士,還其西安祭田五頃。在河南省世襲國子學正。又族之賢者一人,世為曲阜知縣。後先給複其家人五百名。

永樂中,其宗人孔諤以會試副榜第一人見皇太子,特授左春坊左中允,後改禦史。天順中,其宗人公恂自禮科給事中超拜為詹事府少詹事。

義門恩澤

浦江鄭氏有《恩育錄》,予節其略,筆之以見祖宗風勵天下之意。洪武十四年,為內藏金銀事發,連鄭氏,以義門故釋之。家長鄭濂、鄭麵見,擢福建左參政,吏部奏無見缺,添設左參議,授之。二十六年,詔鄭氏子弟三十以上者來見,擢鄭濟左春坊左庶子,伴太孫。三十年起取天下稅戶,鄭沂入見,授禮部尚書,以其從子為禦史。永樂十二年,禦名七十二歲,進《平胡詩》,稱旨,乞歸,上曰:“教翰林院寫敕書,禮部宴他用正官,陪教坊伎樂。”陛辭,賜金繡衣楮帛。薦從子甚可用,上曰:“禦史舉,也除禦史。”後累遷大理寺丞。永樂十七年,北京初受賀,致仕禦史及弟致仕長史楷來朝,賜宴及楮幣與《為善陰騭》二部,上曰:“他家人多,與二十部。”十九年,翰林檢討鄭叔美以告病例為民。仁宗立,與子弟來朝,上顧:“長者非鄭檢討乎?何為冠平巾?”呂震以故對。上特詔子冠帶致仕,各賜鈔二千貫,給驛舟還家。

王氏奇跡

萬曆中,吾州王錫爵以會元及第,四十餘而至少宗伯,抗時相,直節重天下。會其弟提學副使鼎爵歸省父封,詹事夢祥母吳淑人俱無恙,女曇陽子以貞節得仙,白日升舉。後五載,服初礻覃,召入,為文淵閣大學士,天下豔之。

番將子孫兄弟勳烈

永樂中,番將吳允誠來歸,居涼州,累功封恭順伯。長子克忠進封侯,孫瑾嗣侯。克忠、瑾俱以殉節開公號,賜美諡。次子管者以都督累功封伯,少子克勤複以都督同克忠殉節,封伯賜諡,雖日之盛,不得專於前矣。故拈出之。

三番將種

永樂虜酋阿魯台嚐受國家印誥,為太師、和寧王,後敗於他部,見殺。其子阿卜俺隻來歸,仕至左都督。子勇以和為姓,累功封靖安伯,子孫世錦衣衛指揮。阿魯台時忌其別部王也先土幹來歸,封忠勇王,累加至太保,卒無子,甥把台從封忠勇伯,賜姓名蔣信,卒,子善嗣。羅秉忠,沙州左都督困即來子,累功封順義伯。皆酋長貴種也,故誌之。

師弟同居內閣

李文達賢以吏書、學士入內閣,而薛文清以禮侍、學士繼之,李公,薛公之講學門人也。楊少師廷和為靳宮保貴座主,靳公又嚐受業楊少師一清,二楊先後入,皆同官。近袁少傅煒為少師徐公階督學所取士,少保江陵張公居正為徐公教習庶吉士。弘治乙醜,少傅謝公遷廷試讀卷,己醜與是科進士翟公鑾同居內閣。正德庚辰,少保石公缶以禮侍主考,丁亥罷相,是科進士張公孚敬實代之,張公加至少師,而主考李公廷相猶為侍郎。嘉靖戊戌,分宜以禮書知貢舉,辛酉與是科及第進士袁公煒同居內閣。若經房取士年位相邇者,所不論也。

文臣一時十玉

陸文裕《玉堂雜筆》謂:正德二年,內閣李公東陽為少師,焦公芳、王公鏊俱加少傅,塚宰許公進、大司馬劉公宇、宗伯李公傑、司寇屠公勳、司徒顧公佐、司空李公钅遂,皆賜玉帶。尋,屠公氵庸以太子太傅掌都察院。孤卿十玉帶,以為奇事。然武廟以左班皆老臣,而服色不稱,故賜玉耳,不為奇也。景泰三年,吏部王公直、禮部胡公氵熒俱以少傅,內閣陳公循、高公、兵部於公謙俱以少保兼宮秩,戶部、都察院王公文俱先為太子太保,吏部何公文淵、兵部儀公銘、刑部俞公士悅、工部石公璞、都察院陳公鎰、王公翱俱以易儲加太子太保。蓋一品而玉者十三人。正德末,內閣楊公廷和、梁公儲、兵部王公瓊俱少師,內閣蔣公冕、少傅毛公紀、吏部陸公完、都察院陳公金俱少保,刑部張公子麟、工部李公钅遂、都察院王公俱太子太保,一品十人。賜玉者,戶部鄭公宗仁、禮部毛公澄,又二人,尤為一時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