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六相
永樂初,內閣七人,如解公輩初以六品後稍進為五品而已。宣德元年,楊公士奇以少傅,黃公淮以少保,楊公榮以太子少傅,金公幼孜以太子少保,楊公溥以太常卿,尋黃公移疾去,而進尚書陳公山、張公瑛,凡六人。景泰末,陳公循、高公、王公文俱以少保,蕭公、江公淵以太子少師,商公輅以兵部左侍郎。隆慶初,徐公階以少師,李公春芳、郭公樸以少傅,高公拱以少保,俱內閣。而陳公以勤、張公居正以尚書侍郎人,未幾加保傅等官,蓋前後滿六人者三而已。
二相同時極品
正德四年,李公東陽首揆,焦芳次之。七年,李公仍首揆,楊廷和次之。十四年,楊公首揆,梁儲次之。皆少師、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而楊與梁又皆特進、左柱國。四公皆同年,為一時之盛,而焦以阿附中官見時詆。正統三年,楊公士奇、楊公榮皆少師,又同姓,然一為兵書、華蓋殿學,一為工書、謹身殿學。嘉靖三十六年,夏公言、嚴公嵩俱為特進、少師、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俱華蓋殿,唯夏至上柱國,小異耳。二公同鄉而好不終。
翰林十五學士
天順初,上擬學士多,以陳汝言“十八學士”語解。案:此時內閣,李文達賢、呂文懿原、彭文憲時,並李紹、黃諫、林文、劉定之皆學士,倪謙、錢溥為講讀學士,僅九人。弘治中,吳文定寬以禮書,梁文康儲、王太宰華以少詹,俱兼學士,楊少師廷和以坊學兼讀學,武少卿衛、張太常芮、江文昭瀾、劉文肅忠、劉太宰機俱光學,楊太常時為讀學,時有翰林十學士之稱,並內閣劉、李、謝,南京張東白元禎為十四人,固已盛矣。嘉靖戊午,內閣自三大學士嚴、徐、李外,禮部則吳尚書山、茅侍郎瓚、袁侍郎煒,吏部則郭侍郎樸,詹府則李石侍郎機,太常則嚴少卿訥、李少卿春芳、董少卿份,俱光學,翰林則秦讀學鳴雷、高講學拱,並南京吏部王學士用賓,掌院全講學元立,凡一十五人,蓋前所未有。萬曆十四年,內閣申、許、二王公為中極、武英、文淵、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沈鯉兼翰林院學士,吏部左侍郎掌詹事府周子義,吏部左侍郎沈一貫,吏部左、右侍郎朱金庭、王弘海,詹事徐顯卿,少詹事張位,俱兼侍讀學士,於慎行為侍讀學士,陳於陛為侍講學士,合之得十三人,亦庶幾焉。
林下九相
宜德初,內閣大臣俱在位。正統元年,少保黃公淮、太子賓客胡公儼居林下,二人。景泰元年無。天順元年,苗公衷及少保高公乞歸。成化元年,少保陳公循、武功伯徐公有貞自赦所歸,侍郎許公彬,三人。弘治元年,少師萬公安罷,與太子太保劉公、太子少保彭公華、尹公直,凡四人。正德元年,尹公直一人。嘉靖元年,少師劉公健、梁公儲、少傅謝公遷、劉公忠、王公鏊、楊公一清,五人,唯梁公初罷歸,其餘皆以名德存問。隆慶元年,少傅李公本、太子太保嚴公訥,二人。萬曆元年,李公改姓為呂,及嚴公,少師徐公階、李公春芳,前少師高公拱,少傅郭公樸、陳公以勤,少保殷公士儋,太子太保趙公貞吉,凡九人,皆一品腰玉,逍遙林下,尤前代所無。
壬子浙江三仁
浙江壬子舉人為餘姚孫公钅遂、錢唐胡公世寧、餘姚王公守仁。宸濠之變,胡公以按察副使指其漸,孫公以巡撫右副都禦史殉其節,王公以提督右副都禦史戡其亂。胡至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贈少保,諡端敏;孫贈禮部尚書,諡忠烈;王封新建伯,贈侯,諡文成。禦史周汝員合而祀之,曰三仁祠。
浙江三大功文臣
洪武三年庚戌,禦史中丞劉基以謀策功封誠意伯天順十四年己巳,兵部尚書於謙以靖亂功加少保;正德十六年辛巳,南京兵部尚書王守仁以擒叛功封新建伯。文臣中最為灼然者,皆浙人。劉贈太師,於贈太傅,王贈侯,皆在易世論定之後,於事尤奇。
壬戌首甲三相
首甲三人無俱至尚書者,惟嘉靖壬戌二十二年中第一人申時行今為少師、中極殿學,第三人餘有丁至少傅、建極殿學,第二人王錫爵今為太子太保、武英殿學。光絕前古。
內閣三元
萬曆乙酉,內閣首揆申公時行壬戌狀元,次揆許公國辛酉解元,三揆王公錫爵壬戌會元,而皆南直隸,近代所無。
三省長官同鄉
洪武初,中書省長官左丞相李善長,右丞相徐達,平章軍國重事常遇春,大都督府長官右都督馮勝,禦史台長官左禦史大夫湯和,右禦史大夫鄧愈。十年以後,中書左丞相胡惟庸,右丞相汪廣洋,大都督府左都督李文忠,右都督馮勝,禦史台左大夫陳寧,右大夫丁玉、安然。省府台一品,總攝天下機務,而皆南直隸江北人。蓋高帝起濠上,一時賢傑雲蒸龍從,故不必借才於異地也,盛矣。
內閣同鄉
永樂初元,選翰林臣入內閣,而江西居其五,曰吉水解學士縉、胡文穆廣,廬陵楊文貞士奇,南昌胡賓客儼,新淦金文靖幼孜。縉、廣、幼孜皆吉安府,而官皆僅五品。景泰中,陳芳洲循以少保首揆,而蕭孟勤以太子少師位第四,二公皆泰和人也。成化初,陳莊靖文、彭文憲時俱以太子少保,劉文安定之以工侍,俱兼學士在閣,時無它相參之,三公皆吉安人也。最後彭文思華以太子少傅,尹文和直以太子少保,俱兼學士在閣,又皆吉安人也,江西吉安之盛至此。後至嘉靖,夏貴溪言、嚴分宜嵩俱以江西人官少師,不參它相,寵眷事寄絕埒,而用郤終。正德初,焦泌陽芳以少師任華蓋殿,劉鈞州宇以少傅任文淵閣,然劉僅六日而予告,又俱以附中人削其後。楊文襄一清、靳文僖貴同為丹徒人,楊以少傅,靳以太子太保,同為武英殿學。嘉靖末,郭安陽樸、高新鄭拱同日大拜,至隆慶初,同為少傅、吏部、殿學,同歲罷。又嘉靖末,吾直隸華亭徐公階以少師,常熟嚴公訥、興化李公春芳俱以太子太保,同在閣,凡三人。萬曆年,南直隸吳縣申公時行以少師,歙縣許公國公以少保在內閣,而吾州王公錫爵又以宮保繼之,三公皆在大江以南,則尤盛也。申、王同郡,又盛也。案:永樂之五人,僅五品,成化之三人,不登一品,則吾直隸為盛。
內閣首輔太宰同鄉
我朝大政寄之內閣,次則吏部,正統中楊文貞士奇以少師首揆,而王文端直拜太宰,景泰中文端進加少傅,而何盱江文淵以宮保同為尚書,陳廬陵循以少保居首揆,四公皆江西人,楊、王、陳又皆吉安也。弘治劉文靖健以少師首揆,而馬端肅文升以少師為太宰,馬致仕,焦泌陽芳繼之,皆河南人。嘉靖嚴少師嵩首揆,而熊宮保浹、萬宮保鏜、歐陽少保必進後先為太宰,皆江西人,歐陽又嚴之兒女姻也。其後徐公階首揆,而滁州胡簡肅鬆及嚴公訥為太宰,皆吾直隸人。張公四維首揆,而王太保國光為太宰,皆山西人。如不必首揆,則棗強王公文以少保居內閣,而鹽山王公翱以宮保居吏部。淳安商公輅以戶書居內閣,而桐廬姚公夔居吏部。壽光劉公以太子太保居內閣,而曆城尹公以太子太傅居吏部。泰和尹公直居內閣,而豐城李公裕居吏部。洛陽劉公健、盧氏耿公裕以宮保居內閣、吏部。丹徒靳公貴以宮保居內閣,而同裏楊公一清以少傅居吏部,楊公入閣,而長洲陸公完以宮保代之。焦泌陽芳、許靈寶進、劉鈞州宇相繼居內閣、吏部。槁城石公缶、東光廖公紀俱以少保居內閣、吏部。鄞縣聞公淵以宮保居吏部,而餘姚李公本自少詹入閣,李公加少保,而秀水吳公鵬入吏部。蓋不可屈指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