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州盛事
蒲州楊襄毅公博以少師為吏部書,其子舅王公崇古以太子太保領宣大節,楊公卒,王公以少保拜兵部尚書,其舅張公四維入內閣加太子太保,王公致仕,張公遂進少保至少傅、少師,三孤初各得其一,後得二。而居同裏又至親,為甚盛而奇。
吳中盛事
會元凡七人:常熟施顯,太倉吳钅弋,長州吳寬,吳縣王鏊,吳江趙寬,常熟瞿景淳,太倉王錫爵。
狀元凡六人:吳縣施,長洲吳寬,昆山毛澄、朱希周、顧鼎臣,吳縣申時行。又山陽沈坤,原籍昆山,亦當為七人。
及第凡六人:除會元二王、陸、瞿外,又有陳祭酒鑒、劉編修。
內閣七人:吳縣張學士益,徐華蓋有貞,王武英鏊,昆山顧武英鼎臣,常熟嚴武英訥,今吳縣中極申公時行,武英王公錫爵。
東閣掌誥敕二人:吳公寬,吳公一鵬。
伯爵一人:徐武功有貞。
太宰四人:餘公氣,太子太保陸公完,太子少保周公用,太子太保嚴公訥。
一品十人:太子太保陳公鎰,太子太保俞公士悅,武功伯徐公有貞,少傅王公鏊,少保陸公完,太子太傅毛公澄,少保顧公鼎臣,太子太保嚴公訥,少師今申公時行,太子太保王公錫爵。又常熟宗伯李公傑,郡城司寇劉公纓,正德中賜玉帶。
太子少保五人:吳公一鵬,周公用,淩公雲翼,徐公學謨,袁公洪愈。
學士十五人:張公益,劉公鉉,陳公鑒,李公傑,吳公寬,王公鏊,毛公澄,朱公希周,顧公鼎臣,陳公霽,嚴公訥,瞿公景淳,申公時行,王錫爵,徐公顯卿。實為光學者,毛、顧、嚴三人。
贈三公二人:太傅王公鏊,太保顧公鼎臣。得諡者十八人:劉文恭鉉,韓襄毅雍,陳僖敏鎰,李文安傑,王文恪鏊,吳文定寬,毛文簡澄,吳文端一鵬,朱恭靖希周,葉文莊盛,周康僖倫,顧文康鼎臣,魏恭簡校,周恭肅用,瞿文懿景淳,徐文敏縉,嚴文靖訥,陳簡肅瓚。
贈三孤三人:少保陳公鎰,毛公澄,嚴公訥。
贈東宮一品五人:太子太保李公傑,吳公一鵬,朱公希周,周公用,吳公寬。
尚書二十七人:除已登內閣者不載外,吏部餘氣、陸完、周用,南吏部朱希周、袁洪愈、楊成,戶部滕思勉,禮部楊翥、吳寬、李傑、毛澄、吳一鵬、徐學謨,南兵部淩雲翼,刑部顧禮、俞士悅、周倫、吳山,南刑部吳洪、顧、劉纓、錢邦彥,工部龔弘,南工部程宗、┉、王世貞。
左都禦史一人:陳鎰。右都禦史三人:韓雍、盛應期及先君諱。
贈尚書四人:禮部徐縉、瞿景淳,兵部先君子,工部王永和。
贈太子少保二人:劉纓、周倫。
吾郡之盛未有如庚辰以至今日者,庚、辛間,申公時行居內閣,而徐公學謨長禮部,楊公成長南工部,淩公雲翼以兵書督漕,張公任以副都禦史撫廣西。林下則大學士嚴公訥,尚書錢公邦彥、徐公┉,侍郎王公錫爵,而餘忝南刑侍,凡十人。丙戌,申、王二公為大學士,徐顯卿為少宰,韓世能為禮部,趙用賢為右庶子、祭酒,劉為左中允掌司經局,顧紹芳、徐應聘為翰林檢討。館閣凡八人。
一郡八座三元
甲、丙之際,吾郡申公時行以狀元,王公錫爵以會元居內閣,袁公洪愈以解元為大宗伯,真一時之選。
吾州盛事
萬曆己卯、壬午,南畿解元連為吾州人陸大成、吾子士騏。又一科為戊子,王衡複為解元,而武舉解元為吾州人徐中山,亦出州衛及屬所,亦一時之盛。
昆山盛事
嘉靖戊子、己醜間,昆山一城中,為刑部尚書周公倫、子大理寺丞鳳鳴,詹事顧公鼎臣,太常寺卿魏公校,南京太常卿方公鵬,光祿寺丞陸公鼇,京堂凡六人。而顧公以學士掌翰林院印,魏公以祭酒掌國子監印,方公以右庶子掌春坊印,皆極一時清華之選。
嚴州盛事
嚴州,小郡也,而成化初商文毅輅以戶部尚書、翰院學士居內閣,尋進太子少保、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姚莊敏公夔以太子少保為吏部尚書。又商公以乙卯解元為乙醜省殿元,姚公以辛酉解元為壬戌省元,二甲傳臚。商公自修撰超入內閣,姚自給事中超拜侍郎。可謂一時之盛矣。
一郡同榜兩元
永樂甲申狀元曾,永豐人,會元楊相,泰和人,俱吉安府。嘉靖壬戌狀元申時行,吳縣人,會元王錫爵,太倉人,俱蘇州府。至丁醜,二公俱為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王公掌府,申公掌院。
一郡三及第
建文庚辰狀元胡靖,第二名王艮,吉水人,第三名李貫,廬陵人,俱吉安府。而二甲第一名吳溥、第三名朱答,皆江西,溥又會元也。永樂甲申狀元曾,永豐人,第二名周述、第三名周孟簡俱吉水人。二甲第一名楊相、第四名王直俱泰和人,第二名宋子環,吉水人,第三名王訓,廬陵人,相又會元也,七人皆吉安府。而內閣學士讀卷五人:解縉、胡廣、楊士奇、胡儼、金幼孜皆江西,中三人皆吉安府,可謂極盛。
一郡三傳臚
正統丙辰第一甲第一名施,吳縣人,第二甲第一名張和,昆山人,第三甲一名莫震,吳江人,皆蘇州府。
國初三遺老
元楊維禎為浙江儒學提舉,國初召修史,年七十六而卒。沈夢麟為武康尹,入國朝,五司閩浙文衡,一考會試,九十三而卒。滕克恭為翰林學士,入國朝,一主河南鄉試,至百餘歲而卒。皆不肯屈節仕宦,其耆德為昭代之盛。
金處二郡文武分盛
國初浦江宋承旨濂,義烏王待製,金華胡教授翰、蘇編修自衡,皆以文章名天下,而皆為金華人。青田劉中丞基,龍泉章中丞溢、胡郡伯深,麗水葉太守琛,亦文章士也,而皆以武功顯,內王、胡、葉三公能以死見節。而浦江之鄭為義門。至方博士孝孺,遂爾卓絕,可謂盛而奇矣。
一榜四相
大約一榜中有一相者,二相三相者,以四相為盛。洪武庚辰,文淵閣大學士胡廣,謹身殿大學士楊榮,武英殿大學士金幼孜、楊溥、王統。戊辰,文淵閣大學士彭時,華蓋殿大學士萬安、劉吉,謹身殿大學士劉,而益以吏部二尚書尹、王恕。景泰甲戌,華蓋殿大學士徐溥,武英殿大學士丘浚,宮保學士彭華、尹直,而益以吏部二尚書耿裕、李裕。成化丁未,華蓋殿大學士費宏,謹身殿大學士蔣冕、毛紀,武英殿大學士石缶,而益以吏部一尚書陸完,又石公亦拜焉。弘治乙醜,華蓋殿大學士嚴嵩,謹身殿大學士翟鑾,武英殿大學士方獻夫、顧鼎臣,又益以吏部一尚書聞淵,而方公亦拜焉。若至五相者,則嘉靖辛醜,中極殿大學士高拱,武英殿大學士嚴訥、陳以勤、潘晟,而嚴公複正吏部,高公兼領之久,尤為盛事,潘至中途返,正得半耳。
一科六玉帶
一科中六人至一品腰玉者為盛,永樂乙未,少保陳循、高,太子太保陳鎰、俞士悅、何文淵、王翱。正統戊辰,少師萬安、劉吉,少保彭時,太子太傅尹,太子太保劉、王恕。嘉靖辛醜,少師高拱,少傅陳以勤,少保王崇古、方逢時,太子太保嚴訥、潘晟,皆六玉。若弘治乙醜,少師嚴嵩,少傅翟鸞,少保顧鼎臣、方獻夫、張瓚,太子太保聞淵、顧可學,凡七玉,為尤盛。若五玉,則天順甲申,少師李東陽、焦芳,少保閔,太子太保劉大夏、王軾。成化壬辰,少師楊一清,少傅劉宇,少保陳金,太子太保李燧、王;丁未,少師費宏,少傅蔣冕,少保毛紀、石缶,少保陸完。弘治庚戌,少保彭澤、席書、廖紀,太子太保靳貴、王憲,亦庶幾焉。
永樂丙戌一伯則王驥,宣德癸醜一伯則除有貞,景泰辛未一伯則王越,弘治己未一伯則王守仁,嘉靖丁未一太師則張居正。亦甲科之盛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