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五(1 / 3)

親王高壽

親王壽過八十者,肅恭王貢钅宗八十,瀋莊王幼學八十六,益恭王厚炫八十二。

若過七十者,則晉莊王鍾鉉七十五,魯靖王肇七十九,莊王陽鑄七十六,代簡王桂七十三,寧獻王權七十一,靖王奠培七十四,岷莊王便七十三,唐敬王宇溫七十六,襄憲王瞻善七十三,康王質七十六,德莊王七十,衡莊王厚喬七十一。

郡王過八十者,慶成恭裕王表欒八十七,鄢陵□□王睦枸九十。餘者堵陽安僖王同钅去八十二,東阿端懿王泰八十一,內江莊懿王友番八十二,襄坦安惠王仕坯九十一,子□王成钅癸九十二,吉陽恭順王钅民注八十,安化惠懿王秩冬八十八,襄陵恭惠王範址八十二,子安穆王征鈐八十三,樂平定肅王衝八十二,唐山恭懿王勳八十三,郾城恭端王彌钅民钅民八十,富順王厚、懷安王厚廉俱八十餘。

見任高年文臣

舊例,文臣京職七十、方麵以下六十五致仕。其過期而留任者,永樂中,儀少宗伯智滿八十致仕。正統中,楊文貞士奇八十以首揆終。天順初,胡忠安氵熒八十二始以大宗伯得請。王靖遠驥八十二複為大司馬。成化初,王忠肅翱八十四猶為太宰。正德初,馬端肅文升八十一始以太宰得請。嘉靖初,謝文正遷以八十複相,明年致仕。嘉靖末,嚴分宜八十三始以首揆斥免。其他若秦襄毅總三邊年七十九。黃忠定福參讚機務、黃太宰宗載,俱以七十八在任。李韓公善長以太師得罪,王端毅以太宰致仕,俱七十七。萬文康以少師罷,楊文定溥以少保卒,時俱七十五;屠簡肅僑以太保卒,楊文襄一清以少師罷,時年七十六;楊興濟善封伯,蹇忠定義、吳榮襄中為少師,陳少保循在首揆,王威寧越為太師,俱七十三。他不可悉數也。隆、萬中起左僉都禦史海瑞,年七十三,按察使丁湛七十九,南京工部尚書孫植七十八。今見任者,薑宗伯寶七十六,楊太宰巍七十四,傅司馬希摯七十一。太仆卿崔文奎初為寺丞,滿九載,年七十三,例當退,自陳守城功,特升少卿,至八十三複自陳,升本寺卿,八十六始致仕。而蒯祥年八十餘猶為工部左侍郎,黎澄八十為尚書。至欽天監,例不引年,又所不論也。

大臣眉壽

大臣眉壽至九十者,魏文靖驥九十八,劉文靖健九十四,王端毅恕九十三,尚書胡公拱辰、陳公雍,大理寺卿葛公浩,俱九十三。嘉靖以來廣東按臣言,致仕尚書湛若水年九十,請賜存問,已之,又五年而卒。末年,喻尚書茂堅、萬曆初王尚書學夔,俱九十餘,王以九十四。應尚書大猷以九十五卒,應公凡四遇優詔存問。南兵書郭宗皋九十,刑書錢邦彥九十一,存問加夫米。

其尚書以上至八十餘者,胡忠安氵熒、韓司寇邦問、蔣恭靖瑤、方尚書鈍,俱八十九。鄒宗伯、殷司寇從儉、李太宰裕、張太保子麟、馮司寇嶽,俱八十八。王恭靖、潘恭定恩,俱八十七。馬端肅文升、林司馬瀚、韓忠定文、章文懿懋、高襄簡友璣、劉清惠麟、嚴分宜嵩,俱八十六。單司馬安仁、楊宗伯翥、王靖遠驥、孫司馬原貞、王崇簡宗彝、陶恭介琰、趙康敏鑒、李莊簡浩、朱宗伯恩、焦泌陽芳,俱八十五。王文端直、王忠肅翱、崔司空文奎、賈文靖詠、朱恭襄希周、孫司徒應奎、何右都棟、呂少傅本,俱八十四。黃文簡淮、胡賓客儼、劉宮保障、薛司馬遠、尹文和直、陳太保金、謝文正遷、毛文簡紀、羅文莊欽順、顧宮保應祥、張恭肅潤、胡司空鬆、俱八十三。陸康僖瑜、尹恭簡、李襄敏秉、閔莊靖、李恭襄钅遂、劉司寇纓、李司空善、王右都火廣、王太宰崇慶,俱八十二。徐宗伯瓊、侯司空瓚、洪太保鍾、林司徒泮、李司徒瀚、周司寇倫、鄭尚書紳、徐少師階,俱八十一。俞司寇士悅、苗文康衷、何司馬鑒、雍司徒泰、王司寇鑒之、鄧司徒璋、孫司徒交、楊司徒潭、文莊靖淵、孫宗伯承恩、吳太宰鵬、黃司寇中、張太宰瀚、陸大宗伯樹聲,俱八十二。董宗伯份八十一。王左都廷八十五。

若三品京堂,則禮部右侍郎錢習禮八十九。戶部侍郎王儼、萬虞愷,副都禦史朱鑒,大理卿夏時正八十八。禮部右侍郎王士嘉,右副都禦史孫曰良八十七。左副都禦史吳訥,刑部左侍郎曾,南京工部右侍郎範嵩八十六。禮部左侍郎陳璉,太常卿兼學士吳節,工部左侍郎龔輝八十五。兵部左侍郎吳寧,工部左侍郎蒯祥,右副都禦史王嵩八十四。工部右侍郎潘禮,太常寺卿夏昶,順天府尹王賢八十三。兵部左侍郎陳皋謨,禮部右侍郎趙永,右副都禦史毛呈八十二。戶部左侍郎韓福八十一。工部左侍郎郝璜,兵部左侍郎範欽,府尹王弼八十。今戶部侍郎林應亮八十五。

正統丙辰進士古鏞,天順丁醜以大理左少卿謫戍,赦還,至正德己巳猶在,能躍馬豪飲,時人謂之古進士。考登科,鏞以二十四登第,至己巳又七十三年,蓋得文王之歲矣。

勳臣享封爵高壽

會昌伯孫忠、宣城伯衛穎八十八。鎮遠侯顧成、泰寧侯陳、寧陽侯陳懋、會昌侯孫繼宗、宣城伯衛钅享八十五。成安侯郭亮亦近之。平江侯陳豫、東寧伯焦禮、永寧伯譚廣、新寧伯譚八十二。隆平侯張信八十一。伏羌伯毛銳、遂安伯陳韶、子惠皆八十餘。懷守侯孫鏜八十。今英公張溶、鎮遠侯顧寰亦如之。

都督同知吳良,番將也,以洪武中來降有功,至成化時始卒,年九十九。蘇火耳灰,乃靖難時舉槍擬太宗者,為童信射馬蹶被擒,釋之,累戰功至左軍左都督,八十四猶請效用。趙清守彰德,不下,太宗釋之。俾仍以都督僉事守邊,年八十八卒。有子九人,長同時為都督,而琮、、瑛、玄俱世襲指揮使。李達八十八歲猶以都督守邊。

高年人瑞

高皇帝詔諸耆老謁見,而昆山周壽誼居首,年一百十六歲,賜宴及鈔幣。天順中召京人百四歲茹大中入見,便殿賜宴,順天府賜冠帶襲衣,命禮部尚書姚夔造其第賀之。成化中濟寧人王士能,以百十六歲征,又七年終。又韓王奏群牧所千戶朱政曾祖信年一百六歲而終,祖全一百二歲,父鏞八十二歲見存,三代皆以千戶致仕。詔信、全俱進階宣武將軍,各賜羊酒白米二石。弘治中,吾州毛弼年百歲,而孫澄狀元及第,有司為蓋人瑞狀元坊。福建林知府春澤百歲時,有司為蓋百歲坊,而子侍郎應亮年七十三,孫學憲如楚乞歸侍,又四年而春澤始卒。今亮八十五。

舊德

黃文簡淮以永樂甲申右庶子主考會試,後以宣德癸醜致仕少保謝恩主會試,相去三十年。謝文正遷以弘治乙卯入相,至嘉靖戊子複召,相去三十年。費文憲宏以正德辛未入相,辛巳再召,至嘉靖乙未三召,相去二十五年。可謂舊德。

丙辰兩狀元

吾吳朱恭靖希周,弘治丙辰狀元,盛德為天下師表,雖壽止八十四,然及見嘉靖丙辰狀元諸大綬而沒,亦吾吳盛事也。今少師徐公以癸未第三人及第,至癸未沒之,旬日而傳臚,唱名不及見。

驟貴

高帝不愛官爵以收天下賢才,故有布衣或下僚徑超八座者,別有紀紀之。茲錄其遷轉之驟者三人於後:

大理寺右評事王雋以有過當罰,上念其年少才美,赦之,超為工部左侍郎,尋進尚書,予誥命。禦史淩漢上言閫外不宜專製,召為右僉都禦史,數日遂進右都禦史。吏科庶吉士楊靖使還,擢戶部右侍郎,數月轉左,遂進尚書,曆刑、禮二部、都察院左都禦史,加太子賓客,最隆委寄。

洪熙,楊文貞士奇以左春坊大學士進禮部左侍郎、華蓋殿大學士,再進少保、少縛、尚書。黃文簡淮以右春坊大學士係獄,出為通政司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學士,再進少保、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楊榮加太常卿兼謹身殿大學士,再進太子少保,尋加工部尚書。金幼孜加戶部右侍郎兼武英殿大學士,再進太子少保,尋加戶部尚書。

宣德,左庶子陳山進戶部右侍郎,再進戶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司經局洗馬張瑛進禮部左侍郎,再進禮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首尾數月內事耳。

正統,曹狀元鼐以侍講入內閣,進翰林院學士,遂進吏部左侍郎兼學士,居首揆。

景泰,商狀元輅以侍讀入內閣,進翰林院學士,遂進兵部左侍郎兼大坊學。

嘉靖初,主事桂文襄萼、張文忠璁,以議追崇獻皇帝稱旨,俱超授翰林學士。方文襄獻夫以員外、霍文敏韜以主事,俱為侍講學士。萼、璁俱進詹事府,萼為吏、禮左右侍郎、尚書,加太子太保,再加少保、太子太傅,尋兼武英殿大學士;璁為兵部左右侍郎、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加少保,再加少傅、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累進少師、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獻夫進少詹事、禮部左侍郎、尚書,加太子太保,改吏部,進武英殿大學士;韜進詹事,複遷禮部尚書不拜,久之始為吏部左侍郎、南禮吏尚書,召掌詹事府,加太子少保。預議者席文襄書以南兵部右侍郎進禮部尚書,加少保、太子太保。黃綰都察院經曆,由南京刑部員外郎進光祿少卿、大理少卿、少詹事、南北禮部左右侍郎,遂進尚書兼學士。黃宗明以運使進光祿卿、兵禮左右侍郎。熊浹以給事中出為參議,進右僉都禦史,遂為副都以至右都,後至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張、桂等不五年而登大位。八年,夏文湣言以吏科都給事中議郊廟禮稱旨,進侍講學士、少詹事、禮部左侍郎、尚書,累加少傅入閣,官至少師、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其自都給事中至尚書隻二年中事耳。嘉靖末,以撰玄稱旨,侍講袁煒進侍講學士,吏、禮左右侍郎、尚書,至少傅、太子太傅、戶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嚴訥以侍讀、李春芳以修撰、董份以左中允,俱為翰林院學士,俱進太常少卿。後訥至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春芳至少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份至禮部尚書兼學士。胡宗憲以禦史禦倭,進僉都禦史,遂進兵部侍郎、總督,累加至少保、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左都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