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經預料到,在諸侯王們還沒到達京城之前,這個案子應該會引起不少討論了。

低頭看向竹簡上的字跡,他想,這個問題也是該拿出來議一議了。

手指按在‘劉芍’的名字上,小白有了想法。

“把阜陽縣令和劉芍人等帶到洛京,孤與諸卿共議。”

登基大典選的時間是十月初五,劉芍殺人是九月初三,現在是九月二十。阜陽離洛京並不遠,快馬加鞭不到三天消息就能傳過去,那邊趕路就算慢點,最多七天也能過來。

公孫弘和朱平行禮稱是,看皇帝走了,兩個人對視一眼,也在想皇帝這麼做的意義。

這是要趕在登基前,當著天下和諸侯王,做出個表率?這位新君,居然是好名嗎?

又跪坐回大侄子的木柩前,小白繼續跟人家碎碎念。

現在有點理解大侄子你了,這麼一樁地方司法案子,也能報到洛京來,做大晉的皇帝要處理的事情是挺多的。

難怪我大侄子命差了點,開始時壓力大,後麵都是給累的。

沒關係,在下葬前我每天都會給你好好念經祈福的,絕對保你下輩子輕鬆……

公孫弘和朱平出了玄雍宮就回了各自的辦公點,和下麵人說了皇帝要在幾天後召開議事會議,把阜陽縣的案子也傳給大家看。

一石激起千層浪千層,原本新帝登基都還在觀望的大家都坐不住了。

上至九卿,下至小官吏,大家都知道了阜陽縣的案子,還在官府,一個個就開始按照自己所學的觀點發表起了意見。

本來還相安無事的同僚們討論著,發現了對方和自己觀點不一致甚至相左,瞬間想起了這人都是學的什麼,師承誰誰誰,還算友好交流的關係立刻土崩瓦解。

不止是在朝中有官職的官員,幾個已經退任的老人和洛京內外的知名學者也都聽了這事,有點坐不住了。

武帝是個什麼學派都用的,本人帶著大晉一統天下,話語權太高,沒人敢在他麵前說三道四,他都是需要什麼就用什麼。

之前的時候,用嚴厲的晉律管理國家,一統天下了,也會用各種人才管理天下。

到了皇太孫登基,先皇年紀雖小也一向有賢名,上來就是廢除了連坐,原本晉律裏那些砍手砍腳的嚴刑也廢了大半。

雖說行為很有仁君之相,奈何他改晉律也重晉律,對其他學派也興趣不大,哪怕從小到大的老師各種學派的知識都會教,他也沒有偏倚。

沒等這個皇帝再有一番作為,他已經因病去世了。

其他的諸侯王早在皇子時期,什麼思想偏向也都定型了,大家都清楚,可現在的新君,那是真的沒有偏好的學派。

他殿前即位了,洛京的人自然要把新君從前的一切都打聽清楚。

可就算是把那些教導先帝時候順便一起也教過皇帝的先生們都問了一遍,也沒發現新帝除了修他自己的道,有半點什麼別的興趣愛好,親近的學派那就更沒有了。

洛京的眾學派們蹭的就眼睛亮起:一個全新的,沒有被其他學派汙染過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