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猝不及防扔出結界的仨:“?!?!!”
*
在年紀小的時候,感情是一件很簡單、很純粹的東西。
對於三歲這麽大的孩子來說,世界非黑即白,分為兩麵:喜歡,不喜歡。
很喜歡很喜歡,那就是愛;
很不喜歡很不喜歡,那就是討厭。
眠禮喜歡的東西有很多:焦糖餅幹,各種好吃的,漂亮的新衣服,慧慧做的小熊玩偶,幼托班的積木。
眠禮的“愛”也同樣分給很多人,其中燦燦、父神和嘉嘉,不分先後順序佔據最多。
小神仙不喜歡的東西也不少:以青菜為首的各種蔬菜,陌生人的觸碰,突然中止的動畫片,尖銳的吵擾。
祂討厭孤獨,討厭一個人與漫長的等待,討厭父神冷漠的背影,討厭離開燦燦。
眠禮自己對整個世界的感情大致分為這四類,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多的變化與成長,都來自模仿相熟的大人,和祂相伴最多的,一個是幾乎沒有感情的神使奧利爾,一個是秉性單純的人類卓燦。
這兩人對世界的看法,大致也可以套入眠禮的“四分法則”中。
所以理所當然的,小神明認定全天下人都應該這樣。
祂比撒迦利亞弱小太多,不能完全探知對方所想,讀心術基本失效。
然而神自有神的感知。
在讀別人的心時,眠禮是需要動用神力的。哪怕微弱,也總是要動一動手或者腦。
可在感知父神的情緒、狀態時,不需要絲毫刻意,是天然的、來自心與心的感應。
這是幼神並不知曉的、名為「血緣」的力量。
所以祂同樣不知曉,在麵對撒迦利亞時同樣感受到的這種羈絆,出自何處。
祂在撒迦利亞身邊的這些天,惡魔的情緒變化對祂來說幾乎是幅直白展現的具象畫。
在吃焦糖味的甜點時是上升;
在責罰黑影仆從的錯誤時是下降;
在看黑豹姐弟玩鬧時是悠閑的平和;
在哄哭鬧不止的自己先是陡峭的下降,再慢慢爬上來。
總體來說,這些波動都是平和的。撒迦利亞是個情緒穩定的魔鬼。
隻是,這種穩定在父神到來後被打破。
它猛然激蕩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後期盡管波動劇烈,整體仍不斷攀升。
這些眠禮全都看在眼裏——或者說印在心裏。
祂從來沒有告訴過撒迦利亞或任何人。
平緩下降是不喜歡。
垂直墜落是討厭。
慢慢上升是喜歡。
直衝雲霄是愛。
所以,撒撒就是愛著父神。
這是個很簡單的、連三歲的孩子都可以得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