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3 / 3)

政府的人說,我們搞改革開放,我們搞招商引資,就是想把我們地區的經濟發展起來,讓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

我們不反對改革開放,也不反對招商引資,我們反對你們破壞我們的環境,破壞我們的自然資源。我們現在已經是寅吃卯糧,占用著子孫的地盤,消耗著子孫的資源。

政府的人說,通過招商引資,我們有了大筆的資金,我們就會治理環境。你們放心吧,為了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富強,再也不受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現在也必須做出相應的犧牲。改革開放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我們現在這樣做,就是付出代價。

為了能說服群眾,政府還給他們算了一筆帳,土地在他們手裏,一平米一年的效益隻有五毛錢,因為土地在農民手裏隻能種玉米。而把土地變成工業園區,賣給日本人,它所創造的價值是現在的二百多倍。你們好好地想一想,沒有效益,我們還搞什麼改革開放。

這是大勢所趨,你不隨波逐流也不行。在政府的解釋之下,大多數人也隻好散去了。

政府的人也一南告訴他們,他們為改革開放做出了貢獻,政府也不會虧待他們。

有幾個有頭腦的人悄聲地議論著,他們搞的改革開放,其實就是在搞第二次土地革命,把土地從農民手裏奪回來,再賣給日本人。你們算一算,是不是這樣一筆帳,占了我們土地,發給我們土地賠償金,我們得到的隻是少得不能再少賠償金。可那大筆的款子到什麼地方去了?咱們不得而知。

劉允他就在人群人當中,他眼不花,耳不聾,有關工業園區的事情,他也明白七八分。

開發區與日本方麵的有關工業園的談判過程當中,就安排了劉允老先生會見日本客人的日程。會見的時間安排在那天下午四點,因為日本人中午是不喝酒的。會見結束以後,就一起參加宴會。

接劉允從鄉下到城裏,政府專門派了一名辦公室主任。主任帶著劉成,開著專門為外賓服務的林肯轎車,去接劉老先生。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劉允死活也不肯答應跟他們去會見日本人。無論政府辦公室主任,無論是自己的侄孫劉成如何勸說,劉允就是不肯上車。

辦公室的主任說,劉老先生,已經安排好的事情,你突然說不去就不去了,你應該說出個因為什麼。有什麼問題,我們也好商量著解決。這是外事活動,外事無小事,這是周總理說的,咱們可不能隨心所欲啊。

劉允問辦公室主任,你實事求是地跟我說,這個工業園區的項目到底是怎麼回事?

辦公室主任說,這個項目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反正這麼說吧,我們現在搞改革開放,一個中心思想就是要把我們國家的經濟搞上去。

劉允說,我聽說,工業園區的項目都是人家日本國內不許生產的汙染項目。日本人怕汙染,我們中國人就不怕汙染嗎?

辦公室主任說,這個我也說不好,劉老先生可能不清楚,這些年,全國各省各市向國外吸引資金,招商引資都紅了眼睛。但凡有一絲的線索,也要刻尖腦袋往裏鑽。隻要是外商的項目,隻要能引進來安家落戶,隻要能安排我們的勞動力,我們都是歡迎的。而且還要為人家提供優惠政策。劉老先生,有些事情不是以我們的意誌為轉移的。中國如果強大,我們何必要改革開放,中國要是先進,何必要搞招商引資。我們現在在外商麵前就象三孫子似的,陪著笑臉說好話。你不這樣做不行啊,任務完不成,你無法向上級,向人民群眾交待。

劉允感歎到,我呀,老朽啊,不能給政府出力幫忙,反倒讓你們在百忙之中派車來接我。我是受之有愧啊。你們回去吧,我一介老朽草民,別去給政府丟臉了。

辦公室主任著急了,劉老先生,不是我們領導請你去,而是日本方麵提出想見你的要求。政府也有心請劉老先生出麵幫忙,利用其在日本的關係和影響,幫助家鄉招商引資,吸引日本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