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掌教拱手言道:“謹尊太上長老之言,我自當小心行事,不能讓這千年基業毀於我手。請幾位太上長老放心離峰吧!”
……
半個時辰後,靈心峰下來兩輛馬車,馬車下山後往北方而去。
豐收十月,江小白和王雪瑩及老劉頭已入北廣州。北廣州地廣人稀,山低林少,草被豐盛,遊牧業豐盛。
烽火書院位於北廣州州府城池廣安城內。
廣安城位於北廣州西北方,離江小白他們現在所行之地還有兩百裏左右,現在午時八刻,中食沒多久,馬車仍得奔跑。
一望無垠,氣溫極低,煞是陰冷。
官道旁,野草已枯,水亦凝形,從外看上去,靜止不動。掀簾抬眸望去,遠方小山丘凹裏麵一堆一堆的火紅色,那是陽光灑入白雪中才會映射出來的金燦燦的光影。
諾廣的草原上,稀稀疏疏的才會有些許牛羊低著頭啃著草根。
馬車置於其中奔跑,車輪滾動的聲音混和著馬蹄聲相擁著呼呼啦啦的風聲傳得老遠、老遠……
三人準備夜宿夕華小鎮。
夕華小鎮離廣安城池隻有一百二十裏路了,入得小鎮客棧聞得十天前烽火書院被監察司查封的事。
監察司給烽火書院定的罪名是烽火書院與塞外魔門有勾結。監察司司衛重重包圍烽火書院,除還未歸來的“儒院老人”餘副院長一夥人不在其中,其他烽火書院的人都被圍在了烽火書院內。
負責這次抓捕的監察司司案上官正雄讓烽火書院的人放棄抵抗,交出魔門中的門徒,即可放其他人離去。
烽火書院的副院長林副院長讓監察司拿出證據,誰又是魔門中人呢?
烽火書院要證據是吧!一通亂安罪名,已查實烽火書院院長私藏魔門門主駱素心之子的事,交出魔門之子,讓陳敬南院長去監察司接受調查,還有餘副院長曾在錦陽城夥同魔門的楊不凡鬧事等等。其他人暫不能離院,等事情落實,才可獲得自由。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烽火書院的人懶得解釋,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眾人皆不服,豈能任其擺布,怒火中燒,一觸即發。
兩千鐵騎箭已上弦,一千司衛大刀在手,隻等司案上官大人一聲令下,便可血洗烽火書院。
烽火書院由來已久,梁國開國以來便與其同存,已有兩千年曆史了。曾為梁國抵禦過外族侵犯,書院三百名好男兒血灑疆場,被開國皇帝封為梁國“第一書院”,開國皇帝禦賜免死金牌三枚。
可這是通敵之事,叛國之罪,當今的皇上這是要滅了梁國“第一書院”呀!免死金牌又有何用呢?又能救得幾人。
陳院長同兩位副院長和院內高層人士商議,為保書院之火不滅,不宜動武,由他攜一枚免死金牌去監察司府走一趟。本來眾人皆不同意,知曉當今皇上之奸詐,多疑,即動則必滅。可奈不住陳院長的決心,隻好無奈點頭。
可沒想到的是監察司上官司案抓捕了放棄抵抗的陳院長後,要書院交出魔門之子。哪有魔門之子可交,即使有,又如何交得。如交了上去,這不是擺明了不打自招嗎?給監察司送通敵之證據嗎?這梁國是不容他們烽火書院繼續存在了。
林副院長他們寧可戰死,也不願受這不白之冤,他們動了起來,上官司案的手也放了下來。
離弦之箭密密麻麻的飛向書院,刀劍箭相撞之聲猶如擂鼓,書院仍有些許人被傷。
陳院長怒火中燒,運內力震斷鐵枷鎖,他想來一個擒賊先擒王,躍向了上官正雄。
陳院長朝上官正雄躍來時,突有一銀袍青年持劍飛了過來,擋在了上官正雄的前麵。
劍指向陳院長,陳院長拍出的掌急忙變招改為抓向長劍劍身。銀袍青年劍一翻轉,削向陳院長的手腕……倆人就鬥在了一起。
陳院長與銀袍青年鬥了幾招才看清銀袍青年的容貌,原來他是京城監察司兩大司捕之一的燕十一燕司捕。陳院長邊與之相鬥邊思著,看來皇上確實容不得“烽火書院”了,今天隻有帶著眾人殺出一條血路逃到賽外才可讓書院香火得以延存。
陳院長想到這衝林院長他們喊道:“我來斷後,你帶眾人從暗道走,記得我跟你說得話,逃到那兒重啟書院,如若我戰死了,別為我報仇。”
林副院長雖心有不甘,仍隻能大吼道:“都跟著我從這邊殺出去。”
上官正雄又指揮弓箭手放箭攔截,第一波箭矢放出後,突然從後方飛來兩男一女,劍氣橫掃,鐵騎份紛倒下。
陳院長一掌拍開燕十一,朝前看去,見飛來之人,心中大喜,總算天不亡“烽火書院”,還能讓“烽火書院”留下些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