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父親與果園(3)(3 / 3)

告別雙喜叔時,他非要送我到門口。我走了很遠,回頭還能看見他站在那棵樹下,身影又黑又小,在雪色中分外醒目。我用力朝他揮了揮手,心中湧起一陣悲涼,我不知道還會不會再到果園來,也不知道還能不能再見到他。

在路口站了一會兒,天很冷,好不容易才攔到了一輛車。坐在車上,看著窗外白茫茫的田野,和路邊一閃而過的樹,果園中的往事又一一浮上心頭。我在外地已漂泊了多年,也走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但不知為何,卻總是忘不了這裏的人與事。在兒時它是我向往的遠方,而今,它又成了我思念的故鄉,縱使它今天已經荒蕪敗落,卻依然永遠鮮活地活在我的心中,讓我懷念,讓我眷戀。其實關於果園,我又了解些什麼呢?關於那裏的是非,關於那裏的恩怨,未必會比別的地方更少,隻是我並不知道而已。我所知道的,隻是那一望無際的蘋果林,那桃園結義般的情誼,那淳樸而又溫暖的人心,而這,或許隻是我童年的一個夢。如今即使這個夢已然消逝,已然褪色,卻足以讓我在浮世中立定腳跟,從容麵對人生中的得意與失意,從容麵對都市中的荒謬與虛妄、迷宮與深淵。

車子繼續前行,這是當年母親帶我去果園的那一條路,而今我又沿著這條路走了回來。一路上,不見了那五六棵幾百年的老柳樹,不見了紅牆上有“教育要革命”的代銷點,也不見了亂哄哄的豬市與羊市,它們都在歲月中消逝了。新的樹木與新的建築取代了它們,一切都是那麼平整光滑,那麼欣欣向榮,但這一切,似乎又都與我沒有關係。

我在村北口下了車,拖著行李箱向家走,腳下的這條路,也不再是黃土路了,而是一條新修的柏油路,黑色的路麵為白雪所覆蓋,一片蒼茫。天色已近黃昏,家家都升起了青色的炊煙,我想著我的母親肯定已在家為我做好了飯,於是加快了腳步往回走。遠遠的,我就看到了電線杆下站著一個小小的身影,他佇立在那裏,向北眺望著。越走越近,我逐漸看清了,那就是童年的我,他虎頭虎腦的,穿著笨重的棉衣,在寒風中,交替地跺著腳,盯著每一個從北邊走來的人。我知道他一直在等我,是的,我終於回來了。

⊙文學短評

這是一篇滿含感傷而意味深長的小說。在小說中,果園不僅僅是父親工作過的地方,還連結著一段美好的記憶,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果園解散了,“我”也漸漸地長大,並最終離開了果園。對“我”來說,過去雖如雲煙,但記憶卻始終深刻在心中,糾纏著“我”,小說就是在這種回憶,及其同現實的穿插中展開敘述,兩個時代的“我”在果園的天空相遇,疊加成不同的夢,因而也使得小說格外有深意流露。果園之美好,正在其寧靜諧和,但這景象,在今天,顯然已被全球化的觸角揉碎,隻留下回憶,連同作者無盡的感傷。從這個角度看,小說其實是在抒情的筆調中暗含著某種無奈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