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之美(一) 文\劉慶邦
上次我談的是《小說創作的實與虛》,這次主要談談小說的《細節之美》。
小說是一種美學現象,或者說是一種以詞表情、表意的美術。作者寫小說,是發現美、捕捉美、表達美的過程。讀者讀小說,也是尋找美、欣賞美、享受美的過程。不管是書寫,還是閱讀,都離不開審美意識的參與。世界上的任何現實都是可以批判的,同時也是可以審美的。這就要求寫作者要對現實保持審美的敏感、審美的能力和審美的態度,哪兒美就往哪兒走。我曾給《解放日報》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就叫《哪兒美往哪兒走》。我說好比外出旅遊,打聽到哪兒有瀑布,哪兒有噴泉,哪兒有奇鬆怪石、珍禽異獸、遍地野花和夢幻般的雲霧,我們就奔哪兒去。
小說的美是由多種美組成的,其中有情感之美、自然之美、情節之美、形式之美、思想之美、勞動之美、語言之美、節奏之美、韻味之美等等,當然還有細節之美。這麼多美相輔相成,組合得當,作品才稱得上完美。如果有一樣不美,就有可能給作品帶來瑕疵,並影響作品的整體審美效果。而在諸多審美要素中,千萬不要因為細節的細微而看不起它,忽視它。一滴水可映太陽,針尖小的窟窿可透進鬥大的風,一個蟻穴可毀掉千裏長堤,這些警句都說明著微和著的關係,說明著細節的重要。可以說每一篇好的小說都是由細節編織而成,細節既是經線,也是緯線,經緯交織才能形成緊湊的小說織品,並形成織品上的各色美妙圖案。
我們都知道,在藝術作品中,所謂細節,是相對情節而言。不管是小說,還是戲劇、電影、電視劇等,都是情節和細節互為支持,誰都離不開誰。情節若離開了細節,情節很可能隻是一個框架,一個空殼。而細節離開了情節呢,也會無所依附,握不成拳頭。隻不過,情節要簡單一些,細節會豐富一些。拿一個人的一生作比,情節是有限的,是數得過來的。生,是一個情節;死,又是一個情節。在生與死之間,還有戀愛、結婚、生孩子等情節。有人情節多一些,有人情節少一些。因人們的生命長度差不多,情節多的,也不會多到哪裏去;情節少的呢,也不會少多少。相比之下,人的一生細節就多了,從每天的吃喝拉撒睡,到油鹽醬醋茶,一顰一笑,一言一行,都構成了細節,這些細節誰能數得清呢!
拿人的身體作比,什麼是情節?什麼是細節呢?如果把人體的軀幹、頭顱、四肢比作情節的話,那麼人體組織內的細胞就是細節。作為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當然很細小,有的細胞小得我們肉眼看不到,須借助顯微鏡才能看到。每個人身上的細胞數以萬計,百萬計,億計,誰都弄不清自己身上的細胞到底有多少。而且,細胞的數量是動態的,永遠都是一個變量。比如我這會兒在談細節之美時,腦力要高度集中,要一句接一句說話,很可能消耗掉了不少細胞,也新生了不少細胞。這個比喻進一步說明了細節和情節的緊密關係,同時說明了細節對於情節的重要性。
是否可以這樣說,情節是因,是果,細節是從因到果的過程。情節是從此岸到彼岸,細節是從此岸到彼岸的流水和渡船。
如果讓我給細節下一個定義的話,我認為,所謂細節,就是事物的細微組成部分。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以細節的方式存在的。抹去了細節,整個世界就會變得空洞無物。我們看世界,也主要是看細節。看到了細節,我們就看到了萬事萬物的生動存在。如果看不到細節,等於兩眼空空,心裏空空,什麼都沒看到。看小說也是同樣的道理,也是通過細節看情節,通過細節看世界。小說世界是再造的世界,是心靈的世界,它對讀者看細節的水平要求更高。好的讀者都是有耐心的讀者,總是慢慢看來,細細領略。他們不急於看情節,不急於知道事情的結果,而是專注於細節,在細節的百花叢中流連忘返,盡情享受。
現在我們大致知道了什麼是細節,知道了細節對於寫作的重要,真正談細節,還是要從現實中的細節談起,然後再談小說中的細節,以及怎樣發現、捕捉和使用細節。既然是談細節之美,請朋友們不要著急,允許我細細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