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不是一個單純的教育問題,是社會的係統工程問題。某些社會觀念和現實情況都會讓家長很無奈。”
不過,趙長天說:“我們《萌芽》就絕不。隻要你能幹,發行量如果你能從3萬上到10萬,小學生我也要,刊物編得好,我才不管你是什麼學曆,研究生進來很沒用的也多的是。人歸根結底還在於實力,在你沒有實力的時候,才會把文憑、職位那些外在的東西掛在外麵。”
“自己的路就應該我自己負責,就算錯了我也自己負責。”
父母“望子成龍”是自然而然的。趙延說:“可能一般的父母覺得孩子上了中專,成不了龍就成‘蛇’了,我父親從來不要求我成‘龍’。”
趙長天說:“都想自己的孩子有成就,哪有那麼多有成就的人?社會結構就是這樣,頂部的總是少數,大部分人都在基座,你得承認這個現實。對孩子的期望太高,就會拔苗助長,搞得孩子精神緊張的、有問題的、自殺的、自暴自棄的、出走的,這樣的還少嗎?幹嗎要把孩子逼成這樣?”
“他能自食其力,平安、快樂地過一輩子,能享受一個普通人能享受到的快樂就行。”
當時同意兒子上中專還有一個原因,專業是海關,將來就業的環境和收入都不錯。
“他的中專學曆可能就是讓他當不上海關關長而已。”趙說,“幹嗎非得讓孩子成為什麼呢?隻要孩子不學壞、日子過得下去,開開心心的,這就很簡單了,怎麼達不到呢?”
他覺得,孩子健康就是好,健康的身體和健康的心理。
趙延畢業兩年了。工作輕鬆穩定,但他並不滿意現在的狀態。
對於他的“不安現狀”,又有一些人不理解。“海關多好啊,現在大學畢業也不一定進得去呢。”
“你父親什麼意見?”
趙延說:“父親很早就把許多選擇的權利交給我,他隻在認為不對的時候提建議。年紀小的時候不懂,覺得他很放縱我。”
“現在想來我是很感激的,自己的路就應該我自己負責,就算錯了我也自己負責。”
有一回,父子倆一起到電台做節目。主持人問兒子:“你對爸爸的最大要求是什麼?”
父親心裏挺緊張,不知道兒子會說什麼。
兒子回答:“當我最需要他的時候他在我身邊。”
主持人又問;“他做到了嗎?”
兒子答:“做到了”。
父親說:“我聽了特別特別開心。”
(摘自1999年11月2日《特區青年報》,馮玥文)
附三:漫畫大家為什麼退學
蔡誌忠隻有初中二年級的學曆,他把中國先賢的智慧以漫畫的形式介紹給世人,成為華人世界影響最大的漫畫家。蔡誌忠的經曆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想成功,應該在兩大問提上下功夫:第一,你適合於幹什麼;第二,社會需要什麼。
應該說,蔡誌忠是華人世界中影響最大的漫畫家,他的漫畫圖書作品銷量超過億冊。這種業績不僅在華人世界中是首屈一指的,即使在整個世界範圍內也屬鳳毛麟角。中國大陸的讀者是從他的《莊子說》、《老子說》、《孔子說》等作品中認識蔡誌忠的。他的作品以兒童的天真和學者的智慧征服了中國大陸的讀者。
蔡誌忠從小喜歡漫畫,並且畫得很好,他和這門藝術有一種天然的親和感。但他的功課卻很一般,他一直為此深感苦惱。
初二那年,一位新來的老師的一段話為蔡誌忠那還稚嫩的意誌係統注入了一種奇特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