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出身於一個比較貧寒的家庭,父母是最一般的打工族。
成龍不喜歡讀書,直到成名以後文化程度仍然很低。一次為影迷簽名,影迷要求他寫上“小莉,祝新婚快樂”一句話,成龍非常為難,因為他隻會寫“小”和“快樂”三個字。就這種文化程度,成龍居然成為集編、導、演才能於一身的世界電影巨星,這是成龍在漫長的時間裏摸索和挖掘自己優勢的結果。成龍小時候的理想並不是當演員,他的最大興趣是練一身好武功,當個大武術家。在自己的軟磨硬泡之下,8歲時父親就不得不把他送到香港著名武師、京劇武生於占元的門下,進了於占元辦的中國戲劇學校。成龍的興趣完全不在學戲,隻是想學武功,為此經常受到師傅於占元的嚴厲體罰,但成龍毫不在乎,隻要能學武,成龍什麼代價都願意付出。10年功夫,成龍練就了紮實的武術基本功,並且鍛煉出了堅強的體魄和意誌。
成龍8歲時因和師傅到夜總會表演特技開始接觸電影圈。
他從10歲開始當小童星直到20歲,演了不少角色,但是始終毫無影響。成龍攬鏡自照,認為自己屬於那種“在別人麵前晃一千次也晃不出印象的人。”成龍對自己在這一行業裏究竟有什麼優勢,究竟該怎樣走還不清楚,1975年成龍失望地告別影壇去了澳大利亞,在那裏,他白天當建築工,晚上當調酒員。
1976年成龍在朋友的推薦之下在名導演羅維的《新精武門》一片中擔任主角,影片上市後,賺了350萬港元。但成龍還是沒有紅起來,此後成龍在羅維公司拍了9部影片,一直扮演冷麵凶悍的“硬漢”形象,但一直沒有走紅。導演羅維很奇怪:“成龍功夫又好,身手又漂亮,憑哪樣不走紅?”
就在羅維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香港思遠公司的名導演袁和平看中了成龍,讓成龍主演喜劇影片《蛇形刁手》,袁和平認為成龍身材魁梧,性格粗獷,但沒有那種冷峻、剛烈的肅殺之氣,不適合演那類叛逆性的悲劇英雄,也不適合演英俊瀟灑的正麵英雄形象。袁導演從成龍偶而地展顏一笑和克敵製勝後的得意神情中發現了成龍的憨厚、調皮、可愛的因素,他認為成龍扮演喜劇性的人物一定成功。
就從袁和平對成龍進行一翻分析的這一時刻起,成龍終於發現了自己是一棵什麼“樹”。在《蛇形刁手》中,成龍不再是冷麵凶悍的“硬漢”,而是明朗、詼諧、和善、快樂、隨和、親切的形象,一如鄰家之子。《蛇形刁手》上映後,成龍一鳴驚人,1978年10月成龍主演的《醉拳》上映,成龍大紅特紅。
被稱為“李小龍第二”。接著成龍自導自演《笑拳怪招》一片,19天票房高達544萬港元。成龍徹底走出了“李小龍”的陰影,奠定了自己在影壇的地位。
成龍在演《蛇形刁手》之前,已經在電影圈呆了16年,這16年成龍結交了一批文化高、有見識的朋友,給自己出謀劃策,彌補了自己文化不高的弱點,然後在一次一次的演藝實踐中,在一次次失敗中發現了自己的種種“不可能”,逐步縮小了努力的點,終於發現了自己的優勢。可見,一個人“持之以恒”的過程,應當是一個發現自己並且塑造自己優勢的過程,而不應當是一個簡單機械的“鐵杆磨成針”的過程。隻有那些使優勢更優的努力才是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