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2 / 2)

“……其實做任何一件事,或者以任何一種方式做,都是有利有弊的。平平淡淡有平平淡淡的好處,風風雨雨有風風雨雨的好處,關鍵在於你本人有何感受。你感受到了平淡的好處,就會覺得平淡好,平平淡淡才是真。你感受到了風吹雨打的好處,就會覺得櫛風沐雨好。每個人都應該順其自然,順應內心的呼喚,隨遇而安,因勢利導。拿做愛來講,這跟吃飯沒啥兩樣。男歡女愛,僅僅如此而已。這不是談戀愛,不能刻意追求。就像請對方吃個飯,給對方一件禮物,要彼此願意才行。隻要彼此願意,彼此都感受到快樂,事情就這麼簡單。

“……我說過我信奉自由主義。那麼自由的觀念是什麼呢?不是免於什麼的自由,而是去做什麼的自由。這是I·伯林的觀點。伯林在他的一本書中寫道:‘我希望我的生活與選擇,能夠由我本身來決定,而不取決於任何外界的力量。我希望成為我自己的意誌,而不是別人意誌的工具。希望成為主體,而不是他人行為的對象。我希望我的行為出於我自己的理性、有意識的目的,而不是出於外來的原因。我希望能成為重要的角色,不要做無名小卒。我希望成為一個行為者,自己做決定,而不是由別人決定。我希望擁有自我導向,而不是受外在自然力影響,或者被人當作一件物品、一隻動物、一個無法扮演人性角色的奴隸。我希望我的人性角色,是自己設定自己的目標和決策,並且去實現它們。當我說我是理性的,當我說理智使我成為一個人,而有別於世界其他事物時,我所指的,至少有一部分就是上述的意思。人,最重要的,我希望能夠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有思想、有意誌而積極的人,是一個能夠為我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並且用我自己的思想和目的,來解釋我為什麼做這些選擇的人。隻要我相信這一點是真理,我就覺得自己是自由的,而如果有人強迫我認為這一點不是真理,那麼,我就覺得在這種情形下,我已經受到奴役。’

“……不過,伯林還講到另一點。他在同一本書中寫道:‘隻要我置身於社會,我所做的每一件事,就都無可避免地影響到別人,而且也受到別人的影響。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可能會對別人造成不利的影響。除此之外,我是社會性的動物這一事實,所指的,也不隻是我和別人之間,有互動的情形存在而已,它的意義比這深刻得多。’”

李楠的講演戛然而止,這比陳於珊預想的要短得多。她當然知道I·伯林,早在讀大學時她就讀過伯林的好幾本書。現在她才明白,她的思想,她的意識,以及她的行為,早就受到約翰·密爾的《論自由》,I·伯林的《兩種自由概念》的影響。顯然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此刻聽李楠幾乎一字不差地背出伯林的這兩段著名論述,她才猛然恍悟,原來這種影響對自己竟如此深刻而持久。

李楠舉了舉酒杯,叫陳於珊別發呆。

“伯林所講的‘我是社會性的動物’,一是講我在某個社會圈子裏,二是講我具有動物性的本能。他同時指出,當你順從你的動物本能時,往往給別人造成不利的影響。當然,你可以更少地跟別人打交道,不在這個圈子裏,也不在那個圈子裏,盡可能不影響別人,雖作繭自縛,但氣定神閑。當然如果你樂意,也可以更深地介入某個圈子,就像走在懸崖邊緣,你領略了無限風光,享受了莫大快樂,可你容易跌入深穀,而且把別人也帶下去。其結果是,簡單的事情會變得複雜,快樂的事情會變得痛苦,戲謔性的喜劇會變成慘烈的悲劇。”

李楠又舉了舉酒杯。

“假如你對這個圈子隻是好奇,內心喜歡,不規避什麼,不追求什麼,你就不會跌下去,也不會把別人帶下去。可你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這要具備無為自化的觀念才行。這個圈子為什麼有年齡規定,一定要三十五歲以上?我的理解是,不論男人女人,過了三十五歲,才肯接受這種古老而睿智的觀念。”

陳於珊點點頭,她理解李楠所說的這些話,並知道“無為自化”出自《老子》一書。

其原文是:“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李楠將酒杯裏的酒一飲而盡。

“安莉跟我講你在新東方待過一年時間,碰巧我有個朋友也在新東方,他知道你的情況,知道你今年才三十一歲,知道你本科讀的是新聞專業。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你進入這個圈子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它,報道它,學以致用呢,對不對?”

陳於珊臉色煞白。

“昨晚我們六人晚餐時,我注意到,你帶去的那隻粉色Sherlock包包很特別,並發現裏麵有綠色光點。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那是一支正在工作的愛國者錄音筆。”

陳於珊端酒杯的手哆嗦起來。

“小陳,你聽我一句忠告。”李楠對她說,“假如你離開這個圈子,或者放棄你的新聞調查,你會平安無事。不然的話,你將時刻麵臨危險,而這種危險的性質及嚴重程度,事先無從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