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恒見二人不再爭辯,連忙岔開話題道:“那盟主此次的另一目的,可是為了那傳說中的武林神物——天地寶鑒?”
符問劍歎道:“正是為了此物。唉,天地寶鑒,天地寶鑒,此物重現於世,武林轉眼間怕便要天翻地覆了。”轉首對緣善大師道:“天地寶鑒自古就被天下所盛傳,卻不知究竟是何寶物。大師過去雲遊四方,對此物可有見教?”
緣善聞言雙眉緊縮,搖頭道:“老衲所知之情,比起盟主手上的‘武林筆錄’所載,怕也隻是相差仿佛。”
符問劍詢問道:“據‘筆錄’上記載,該物出自於‘天機城’,不知是也不是?”
在座諸人聽到“天機城”三字,神情均是微微一變。
緣善大師點點頭,緩緩說道:“不錯,這‘天地寶鑒’確是出自於天機城,相傳是天機城開山祖師遺留之物,具有奪天地造化之功,通宇宙玄機之妙,委實非同小可,曆來便被視為天機城的鎮城之寶,深藏閣中。據傳說外人固是無緣一見,便是天機城城主,等閑之間也不得隨意接觸。因此這寶鑒究竟是何物事,外人實在是不得而知。”
徐謙說道:“寶鑒,寶鑒,照這名字來看,似乎是一麵銅鏡。不過若是一麵銅鏡的話,又有什麼用處值得人們如此看重?”
田通突道:“這個我倒知曉!”
眾人聞言肅然起敬,符問劍麵露喜色道:“田兄快快講來,我等洗耳恭聽。”
田通沉吟道:“大夥兒有誰聽過‘陰陽寶鑒’之名?”眾人互相望了一眼,均搖頭表示不知,心道:“天地寶鑒已是這般神秘,難道世上還有什麼陰陽寶鑒?”
田通見眾人都看向他來,心頭得意,道:“巫行有句老話,降魔杵頭照妖鏡,閻王遇著也心驚。說的是照妖鏡的厲害,不論什麼陰魂鬼祟,在它麵前都無處遁形。”
劉道恒道:“這不過是我道家喻世之說,和田掌門所說的陰陽寶鑒有什麼幹係?”
田通嘿嘿笑道:“大有幹係!這陰陽寶鑒便是照妖鏡中的極品,能知曉過去未來,看破五行三界,傳說是太乙金仙的法寶,後來降服上古火龍時,化作一泊湖水將五龍真魂鎮於潭下,如今便在我們齊州境內。那個什麼天地寶鑒,想來是它的近親,也是一樣的法力無邊……”
眾人聽得都是暗暗皺眉,大失所望,均是心想:“泰山派果然再也無人,否則怎也不會輪到他來坐這掌門之位。泰山派幾代以來人才凋零,名頭日沒,如今在此人帶領下,看來也是無甚指望。”
符問劍連忙打住,說道:“田兄所言俱是民間的神話傳說,做不得準。不過銅鏡確是道家法器之一,廬山派是道門正統,劉道長可知這世上有什麼特殊功用的銅鏡?”
廬山派是天下聞名的道家門派,乃南北朝著名道士陸修靜在廬山避亂修道時所創,故亦是“南天師道”的根祗所在。其時道門派係雖以上清派的茅山宗和雲錦山的龍虎宗最具盛名,但在武林間,廬山太虛觀卻是道教眾山門之首,江湖上數一數二的大派,向來與嵩山少林寺齊名。兩派一道一佛,都是武林中的泰山北鬥。
劉道恒沉吟道:“我道門典籍中對一些銅鏡確實有所提及,古人對此也不乏所述,但多數怕是無稽之談,不足為信。據古書《西京雜記》上所載,秦始皇便有一麵方鏡,長四尺,高五尺九寸,表裏洞明,可照人肝膽,以辨正邪,因此後世喚作‘照膽鏡’,然不見於正史,多半是子虛烏有之事。世間又有‘辟邪鏡’,上多書以‘黃帝授予’等字,用以鎮鬼降妖,祛邪消災,卻是由本門符籙演化而來了。除此之外,還有用於去病除魔的‘辟瘧鏡’、鎮宅避凶的‘八卦鏡’等等。但與這武林故老相傳的天地寶鑒,恐怕是完全不符。”
徐謙道:“看來僅從名字上來推測,實在難以知曉。這寶鑒既然是天機城開山祖師之物,那定然與此人大有幹係。盟主可知天機城是何人所創?”符問劍搖頭道:“天機城與世隔絕,其開山祖師是誰,從未聽人說起,亦無從考察。但關於天地寶鑒的種種傳聞,曆來倒是不絕於世,由此引發的故事,大家一起聽聽,或許能從中知道些什麼。”
他略頓了頓,開始講述:“最早在武周年間,洛陽城裏有一位富商,他不知從何處聽說,東海之濱有一座天機城,裏麵有種寶物,喚作天地寶鑒,得之便可翻雲覆雨,掌控天下大勢。那位富商倒沒有什麼其它心思,隻想取了來獻上朝廷,換個仕途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