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幻愛》的作者徐兆壽先生是一位教授、學者,早年以詩歌聞名於文壇,近年來致力於校園題材的長篇小說寫作。作為學者,他的關注麵是寬泛的,思想深刻,見解獨到,且對當下的生活,尤其是思想流變有著異常的敏銳的洞察力,這使得他的小說寫作具備了前沿性的思想品質和緊貼當下人情感和精神肌理的廣闊性。其新近出版的《幻愛》(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年九月版),既是作家致力於當下表現當下人群情感變異和精神迷亂的一部力作。
小說從旅行開始,一個作家,偶然的機會,跟隨神秘女人琴心,進入一個名叫“西北偏西”的村莊,這裏奇怪的風俗,簡樸的生活,充滿原始意味的建築和風物,與當下欲望洶湧、精神迷亂的現實社會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是有意味的,尤其是作家在路上的那種隨遇而安,無所安定的心態,深刻地揭示了現代人渴望回歸的一種精神要求。
原始使得心情放鬆,逃避喧嘩使得靈魂有所安妥。這大概是現代知識分子普遍的一種內心渴望。而小說並沒有就此停止,製造一個類似《消失的地平線》那樣的理想主義純虛構文本。作家很巧妙地將故事引領到了紛紜煩亂,物質主義盛行和精神迷亂的城市生活當中。一個叫楊樹的男人,和他的妻子程琦,再加上一個芳名美麗的女子。三個人之間演變了一個情感糾纏,生活困頓乃至精神迷失的虛擬愛情故事。
或許這部小說的重點就在於此,可以看出,作家徐兆壽在這一個章節的故事上是最用力的。楊樹和美麗因手機誕生的虛擬感情,妻子程琦在兒子生病後的高度疲憊和內心絕望,深刻地揭示了現代人情感乃至內心困境。楊樹與美麗從未謀麵,但愛的堅決而綿長,有些類似於柏拉圖的“精神之戀”。從某一方麵說,這種似是而非的感情,恰恰是當前都市人群最為普遍的一種現象,在高度物化的現實生活中不能自拔,生存的難度和生活的厄難使得妻子程琦身心疲憊憔悴,不堪重負;楊樹在美麗和程琦之間搖擺,惶惑又充滿愉悅。這裏的惶惑是基於傳統道德層麵的,一個男人在家庭中的責任,背叛和迷失,在妻子和不曾謀麵的女子美麗之間,楊樹的表現或許正是當下城市已婚男性的某種集體的情感逃逸表現。
也就是說,家庭是溫暖的,但也是牢籠,久居和深陷的人的情感會有所飄移,且往往會在無所依傍的浮著狀態下,構成另一種無意識的奔逃和陷入。說到底,楊樹與妻子麵臨的才是真正的生活本質:瑣碎、重複,甚至充滿了無休止的荒涼;而楊樹與美麗的愛情,是一種數字化信息化的愛情,這正好契合了現代城市人不堪負重,消淡責任,常常在虛擬之中自己被自己裹挾的憂慮和苦悶,快慰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