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6章 怎樣開發寶寶右腦智能(3 / 3)

故事要短,形象要生動,情節不要太曲折。故事所涉及的內容一定是寶寶所熟悉的,因為隻有寶寶喜歡和熟知的事物,才能喚起他們聽故事的興致,更好地促進他們的聯想能力。1歲左右的寶寶對植物、動物等非常感興趣,父母可多給他講這方麵的故事,讓這些小動物、漂亮植物都成為會說話的小人兒,豐富寶寶的想象力。講故事時盡量多用一些繪聲繪色的詞語,用標準的成人話語講,而不是刻意將故事內容兒童化了。

在睡前講故事還得講究催眠效率。雖然一些情節有趣的故事能引起寶寶注意,但也容易使寶寶過度興奮,不適宜睡前講述。最好挑選有安定感、情節變化平靜的故事,寶寶才容易安靜入睡。

在講故事的過程中,父母的態度非常重要,比故事內容本身重要多了。父母要盡量用柔和的語氣,充滿感情的語調給寶寶講,並且盡量微笑著邊講邊注視著寶寶的眼睛,和寶寶進行目光交流,且表情和語調要隨著故事的情節而變化,而不隻是幹巴巴地用同一個語調背誦內容。如果父母有閑情雅致的話,還可以放一段柔和的背景音樂,讓音樂與故事結合,給寶寶創造一個溫馨柔和的睡眠氛圍。

對於有些寶寶聽不懂的名稱或情節可適度地改編一下,如很長的外國人物名稱可換成寶寶熟悉的夥伴的名稱或寶寶自己的名稱。

孕育一個富有同情的心

寶寶這時候已經具有一定的情感能力了,他的各種感情越來越豐富,對事物的認識和體會也越來越有深度。

此時是塑造寶寶秉性和習性的原始階段,如果從這時候父母就注重塑造寶寶的各種秉性和習性,為寶寶提供一個關愛但不溺愛、溫馨但不放縱、熏陶但不限製自由的良好環境,寶寶將受益終身。這也是寶寶將來人格健全發育的保障。

同情心是一種品質,是寶寶與人交往中必須具備的一種素養,要想從一開始就幫助寶寶塑造這種品質,父母首先要了解寶寶的同情心發育階段和特點,才能根據不同階段寶寶的同情心特點,有針對性地培養。

1 同情心的階段劃分

1.0~6個月為尚未分化的原始同情心階段。寶寶不能清晰地分辨自我與他人,一個嬰兒的哭聲會引發其他嬰兒的大哭。這是一種原始的、與生俱來的情緒衝動。

2.6個月~1歲以自我為中心的同情心階段。寶寶開始站在自我的立場上來看待別人的痛苦,如一個10個月大的寶寶看見另一個小朋友跌倒並哭泣的時候,他注視著這個小朋友,也開始哭起來,就像自己受傷時所做的那樣。

3.1~2歲為準自我中心的同情心階段。當寶寶看到其他人受傷害時,就會做出想要援助的舉動,例如。輕輕觸摸、拍打受傷害者,進行安撫或做出同情的表示,或者叫別人來幫忙。

4.2歲以後為真正的認知同情心階段。寶寶能夠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了,能為別人提供支持和安慰,寶寶為了安慰小朋友會把自己的玩具給他。

5.超越情境的道德同情。寶寶能夠將同情心賦予自己並不認識的人,或者在受傷害者不在場的情況下,也能做出富有同情心的反應。這種同情心取決於複雜的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道德教育。

2 了解了寶寶的同情心發育特點

父母該怎麼辦呢?首先要嗬護寶寶的同情心,這種衝動是從小培養起來的,父母對寶寶表現出來的同情心的萌芽,要特別悉心地愛護。

如果寶寶對別人表現出同情的苗頭,父母要表現出高興和讚揚的態度,而不能不屑一顧。父母還要給寶寶做好榜樣。在寶寶品質形成過程中,第一個具有決定意義的榜樣就是父母。

父母想讓自己的寶寶具有同情心,首先自己要先具有,一般如果父母都是很有同情心的人,對寶寶不進行刻意的培養,寶寶長大了也會富有同情心,這就是家庭熏陶的作用,不是幾句話或幾個遊戲能比得上的。

此外,父母還要經常鼓勵寶寶關心別的寶寶,關心愛護周圍的小動物和花草樹木等無生命的東西,不能為了滿足寶寶就當著寶寶的麵罵別人或動物花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