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1 章 印度主要港口之二加爾各答港(1 / 3)

加爾各答港位於印度東北部恒河三角洲胡格裏河左岸,瀕臨孟加拉灣北側,是印度第二大港,全印度經濟、交通和文化的中心之一。它是印度與東南亞及遠東地區進行貿易的重要門戶。加爾各答港擁有廣泛的物流網絡和完善的運輸設施,對印度的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印度東部的最大港口,因主要出口黃麻,又有“黃麻港”之稱。它是印度的黃麻工業中心,主要工業還有紡織、鋼鐵、機械、化學、造紙、皮革、印刷及陶瓷,加爾各答是內陸國家尼泊爾、不丹和錫金的出海口。港口距國際機場約22km。

一、港口自然條件

港口的地理位置為22°34′N, 088°20′E,氣候屬熱帶季風型,盛行南西南風。全年平均氣溫在15至30℃之間,5至9月會受到熱帶風暴及氣旋的襲擊。雨季主要集中在5月至10月,年降雨量約2600毫米,雨量占全年的90%。作為半日潮港,最大潮高可達4.9米,小潮為1.6米。港口設施完善,裝備有岸吊、抓鬥吊、重吊、集裝箱吊等,其中重吊最大起重能力高達200噸,拖船功率強大,碼頭可接納8萬載重噸的船舶。

二、簡要曆史

加爾各答港的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早期的考古發現證明了該地區有著悠久的居住曆史。在其發展過程中,莫臥兒王朝的阿克巴大帝的租冊和詩人比普拉達斯的《摩納娑頌》都提到了這個名為加爾各答的地方。

17世紀末殖民地時期,當時英國東印度公司在這裏建立了貿易站。1696年,由於附近的布德萬發生叛亂,莫臥兒王朝的行省當局對殖民地變得友好起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官員在此建立了威廉堡,標誌著加爾各答的初步形成。1772年,加爾各答被指定為英屬印度的首府,當時第一任總督沃倫·黑斯廷斯將重要的辦公處從莫臥兒帝國的省城穆爾希達巴德遷至加爾各答。從此成為印度政治、文化、教育和經濟的中心。

從1772年直到1911年的140年間,加爾各答一直是英屬印度的首都。在加爾各答有東印度公司的舊址,以及由該英國貿易商社所建造的幾個有名史跡。但是在300年的曆史中,該市容納了如中國、猶太、亞美尼亞等不同文化,因此仍遺留著它們的影響。在殖民地時期,加爾各答港及其周邊地區建造了大量維多利亞風格建築,這些建築至今仍是加爾各答市的重要文化遺產。這些建築不僅展示了當時英國殖民統治的風貌,也反映了加爾各答作為印度近代教育、科學、文化和政治中心的地位。

在殖民地時期,加爾各答港經曆了快速的發展。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港口設施不斷完善,貿易活動日益繁榮,加爾各答港成為英國東印度公司鴉片貿易的中心。19世紀50年代起,該市經曆了工業的迅速增長,特別是在紡織和黃麻工業中。英國政府對基礎設施如鐵路和電報進行了大規模投資,使得加爾各答港不僅是一個商業港口,還成為了印度最大的麻紡中心。

盡管在1947年印度獨立後,由於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該市經曆了長期的經濟停滯,但自從2000年起,經濟複蘇取代了病態的衰落,加爾各答開始重新迸發出增長的活力。

加爾各答還是一個擁有獨特社會政治文化的城市,以其從印度獨立運動到左翼和工會運動的革命曆史著稱。以印度共產黨 (馬)為主的左翼陣線通過民主選舉,已經在加爾各答所在的西孟加拉邦連續執政30年。

三、加爾各答港口建設

加爾各答港分新老港區在港市之西南的胡格裏斯河左岸,南距出入口孟加拉灣海上燈浮123海裏,至吉大港364海裏,至新加坡港1650海裏,至帕拉迪普港217海裏,至馬德拉斯港775海裏,至科倫坡港1250海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