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救心藥”的二寸字訣
用於緩解心絞痛的硝酸甘油和中藥速救心丸等,被病人簡稱為“救心藥”,但如果服法不當,就難以發揮急救作用。如果“救心藥”已變質,常會自救反被自救誤而使患者抱憾終生。為了便於記憶和掌握,專家們為服“救心藥”者編了二十字訣。
(1)藥物要“新”:這些藥物雖說是有效期一年,但患者平時就應查看藥物有否變軟變黏、變色、破碎,發現變質要立即更新,以免急救時使用失效藥而影響藥效。
(2)先嚼後含:多數人都是按說明所說的舌下含服,其效果固然不錯。但是,如果能在心絞痛發作時先嚼碎後再壓在舌下含服,則見效更快。因為溶化的藥物通過舌下黏膜吸收,能高濃度地迅速到達心髒,比口服胃腸道吸收療效更好,見效更快。
(3)講究姿勢:含服本藥時應取坐姿,因為站著含服,頭部位置較高,常因周身血管擴張而致血壓降低,引起暈厥,躺著含服也不妥,因心髒位置較低,而大量血液回流心髒致心髒貯血量突然增多,加重心髒負擔,心絞痛反而不易迅速得到控製。
(4)事不過三:在藥物有效的情況下,通常用藥數分鍾後心絞痛就應緩解。若仍不見效,應隔5~10分鍾後再服一次,如此重複2~3次,若仍然無效,就應考慮有心肌梗死或其它病症的可能,立即到醫院診治,因此,事不過三就是服用“救心藥”者的座右銘。
(5)藥不離身:救心藥應隨身攜帶並放置在固定、掏取方便的衣袋中(以內側上衣袋為佳),更換衣服也千萬不要忘記同時轉移好“救心藥”。晚上睡覺時應把“救心藥”放在枕側易取之處,以便急需時伸手可得,做到藥不離身。
2自購藥物的常見誤區
人們患了感冒、腹瀉等小毛病,多半是自己去藥店買藥來吃,因為病人不是專業醫務人員,所以難免發生有損健康的的亂服藥行為,常見的有:
(1)抗生素:發燒,可因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也可因其它非感染性疾病引起。如查明是因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燒,應選擇某種或兩種對此種病菌有效的抗生素,連續服用5~7天,才能基本控製病菌感染。不少人在服用1~2天抗生素,發燒減輕、某些症狀消除後便停藥,這樣容易再次感染,而再次使用同種藥物時,效果就不明顯了。另外,常患細菌感染性疾病,又常服用一種抗生素者,他們隻知道藥物越用越不管用,甚至懷疑是假藥,卻不知道病菌已對該種藥物產生了耐藥性。
(2)感冒藥:感冒是一種常見病。國外研究數據表明,一個人每年要患感冒3~5次,感冒的自然病程為3~7天。現在的各類感冒藥,特別是衝劑類藥物,名目繁多,廣告誘人。人們如不明白感冒的自然過程,過多服用感冒藥,既浪費錢財,還可能損害胃腸或肝腎功能。治療感冒,關鍵在於控製並發症。如無嚴重並發症產生,服用1~2天感冒藥,頭痛、咳嗽、流涕、噴嚏等症狀緩解後,即可停藥,待其自然病程過後就可痊愈。
(3)清熱藥:自以為“熱”很重的人,在生活中實在太多了。他們往往擅自買些清熱的中草藥或衝劑,長期服用,這是非常有害的。中醫認為,過多過久地服用清熱藥,會損傷人的陽氣,使消化功能減弱。我們發現,生活中兒童自服清熱藥物的現象很嚴重。請那些有食欲不振症狀的患兒家長,檢查一下孩子是否把甜味清熱衝劑作為飲料常服;請那些乙肝患兒的家長反省一下,是否讓孩子過多地服用清熱類治肝炎的藥物,因為已有許多報導證實,過多地使用清熱治肝炎的藥物正是造成體質每況愈下的重要因素。
(4)瀉下藥:便秘者欲自服藥物治療,應首先弄清便秘形成的原因,找出原因後再行處置。便秘很厲害時,隻應服用1~2次瀉下藥,便通即止,切不可一見便秘就服用瀉下藥通便,因為常用瀉藥會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出現“便秘???服瀉藥???便秘”的惡性循環,嚴重影響人體對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有損健康。對年老體弱者,尤其應注意不能輕易用瀉藥,否則,不僅體質會下降而便秘也將更嚴重。
3人到中年五不熬
(1)起居不熬夜:人到中年,由於工作任務繁重,特別是文、衛、教、新聞工作及各類腦力勞動者,有時適度地開開夜車,第二天午休補上,對身體不會有多大妨礙。但如果工作上長期硬拚,生活上長期熬夜,就會引起因神經係統過度緊張而導致的神經衰弱、潰瘍病、高血壓和冠心病等病。長期睡眠不足,還會造成大腦受損,促使早衰。
(2)飲食不熬頓:有些人因工作忙、學習緊張或生意脫不開身,長時間連口水都顧不上喝,不吃早飯更是常事,長此以往去會導致“水、營養缺乏症”,促發腦血栓和尿結石症。經常饑不進食,還會引起胃潰瘍,誘發低血糖,甚至引起昏迷、休克。相反,經常饑不擇食、暴飲暴食,更有損健康。因此,隻有定時定量、按餐按頓進食,才能保證大腦機能得到充分發揮,使記憶、理解、思維、分析等能力處於較為理想的狀態。
(3)玩樂不熬神:文明、輕鬆、健康、適度的娛樂活動,可以調節人的神經,陶冶情操,有益健康。但玩樂過度,會使體內維生素A消耗過多,視力下降,神經疲勞。如長期聽狂躁音樂,會使耳膜過度緊張,影響聽力;長期玩電子遊戲機,會患上“遊戲機綜合症”;整夜打牌、下棋、搓麻將,會過多消耗腦力和精力,傷身勞神,影響健康。故玩樂也應適可而止,注意文明雅趣和輕鬆舒暢。
(4)運動不熬勁:適當的體育鍛煉可增強體質,有益身心健康。但過量的運動會使熱能大量消耗,乳酸等代謝物在血液中堆積,大運動量還會造成心律不齊,使影響肝髒功能,導致筋骨和肌肉酸軟,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