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近期內食欲旺盛,但體重下降,並伴有乏力、怕熱、易出汗、易激動等症狀。若同時出現眼球外突,很可能患有甲亢。
(3)進食油膩食物後,出現食欲減退,並伴腹脹、胸悶、陣發性腹痛等症,可能是消化不良造成的傷食。若食欲尚可,但出現右上腹疼痛,可能是膽囊有毛病。
(4)暴飲暴食後突然發生上腹部劇痛,同時伴有惡心、嘔吐、發熱,服用止痛劑也不能緩解,可能是急性胰腺炎的表現。
(5)突然食欲減退,尤其是見了油膩食物就惡心,全身疲乏,腰酸無力、尿色深黃如濃茶,並見眼白發黃,可能是患了病毒性肝炎。
(6)食欲差,見食生厭,大便不正常,進食油膩食物就腹瀉,這是消化不良的表現。
(7)食欲不正常並有腹脹,多在食物後加重,平臥時腹脹減輕,並伴有惡心、胃痛等症狀,可能是胃下垂。
(8)40歲的人在無任何原因的情況下,食後腹部飽脹,同時伴有倦怠、食欲下降,身體日漸消瘦,可能患了食道癌或胃癌。
9疲勞給健康提個醒
許多人認為疲勞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其實,在某些時候它還是一種疾病的報警信號。
(1)它告訴你:該休息了。疲勞感本身是身體向大腦發出的告急信號。人之所以產生疲勞,是由於體力或腦力勞動時間過久或強度過大,體內組織器官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供應不足,代謝廢物乳酸等積蓄增多所致。當經過有效的休息之後,代謝產物從體內排出,疲勞便自然消除。
(2)它告訴你:可能已經患病。病毒性肝炎、肺結核、糖尿病、心肌梗死和貧血等疾病的早期症狀就是疲勞,這種疲勞屬於病理性,應盡快去醫院診治。
(3)它告訴你:應加強鍛煉了。如果經醫生全麵檢查之後,未發現什麼疾病,但疲勞仍然經常出現,說明你的身體較差,必須加強鍛煉。
(4)它告訴你:應該對自己的飲食與睡眠狀況進行檢查和必要的調整。排除上述三種情況的易疲勞者,應該對自己的飲食與睡眠情況進行一次自查。因為營養不良與睡眠不佳均容易引起疲勞。
(5)它告訴中年人:衰老可能過早地來臨。如果你是中年人,經常無故出現疲勞或疲乏不易消除,又找不出病理性原因,就應該注意抗早衰。除了生活規律化,飲食營養合理搭配,工作上勞逸結合外,還要保持精神愉快,尤其要戒煙,改掉酗酒及通宵打牌等不良嗜好。
10四十歲,麻煩找上門
(1)老花從40歲開始:隨著歲月的流逝,不少50歲左右的人漸漸覺得眼前的書報文字變得模糊不清,原來人老眼“花”了。
隨著年齡增大,眼內晶狀體日漸增厚、變硬,睫狀肌的調節功能慢慢減退。到了45歲左右,已影響到閱讀,甚至無法看清33厘米以內的小字或細小的東西,這就是老花的開始,而60歲以上的老人更是老眼昏花、視物模糊了。
其實,人眼看近物的能力從20歲以後便開逐漸衰退,開始老花時,隻在暗處或晚上看小字時感到疲勞,不能持久。天長日久,眼疲勞症狀日趨嚴重,能閱讀的時間越來越短,無論如何也看不清小的東西。這時真正的老花眼就形成了。每個人開始眼花的歲數不盡相同,主要決定於眼睛原來的屈光狀態。有的老年人看書不用老花鏡,但他仍然是老花,隻是因為他原來是近視而已。40歲以後,如果閱讀總感到疲勞,就該配老花鏡了。
對策:現在多采用計算機驗光,但其所出具的數據不是老花度數,而是視遠物所需的矯正度數,這與老花度數不相符。另外,一副老花鏡每五年就要更換一次,近距離工作的人2~3年需要換一次。
(2)骨質疏鬆防不勝防:人到了40歲以後,骨質的合成代謝減少,分解代謝逐漸增加,結果是骨組織逐漸萎縮,骨質密度降低,變得脆弱起來。人體會逐漸出現關節疼痛、身高縮短、駝背等,到了老年,骨質已經疏鬆,就容易發生骨折了。
對策:科學家在實踐中發現,當骨頭受到急促而輕度的打擊後,會促進骨質的合成,使密度增加。因此每天進行雙腳跳躍50次,堅持6個月,骨質會有明顯增加,降低發生骨折的危險。每日進行輕微跳躍運動不僅可強化骨骼,還能增強腿部及腰部肌肉力量,使關節靈活,防止扭傷。但要注意跳躍時間不要過長,動作不要過猛。
(3)性功能下降:步入中年以後,無論男女,性功能都會逐漸出現某些生理上的減退現象。實踐證明,及早采取一些抗衰老保健措施,對推遲人體衰老很有必要。
對策:堅持飲食有節、起居正常、鍛煉有恒的生活方式,使機體各部分保持正常狀態,精神上要立於不敗之地,追求輕鬆愉快的情緒;性機能衰老的關鍵在於腰和足功能的發揮是否正常,因此要加強下半身的活動鍛煉,諸如慢跑、步行、散步等,盡可能以步代車。鋅元素是夫妻性和諧的必須營養素,無論新婚夫婦還是中老年夫婦,在飲食上要保證含鋅豐富的海產品或含鋅乳品,還應力求戒掉煙酒。
(4)頸椎疾病:一些從事伏案工作的人,易頭暈、頸肩部酸痛、四肢麻木或有昏倒史,拍攝頸椎X片,常會發現有頸椎肥大性改變,有的頸椎的椎間腔變狹,這是由頸椎的椎間盤發生退行性改變而引起的,它是中年人常見的疾病,且多數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重。
一般說來,頸椎可分為四種類型: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
對策:做頸部操,針炙,手術治療,打太極拳。
(5)牙齒開始鬆動:老年人的牙齦退縮、牙根暴露、食物嵌塞是常見的現象,這些症狀的開始表現是牙齦紅腫,易出血,牙齒酸軟或有輕微晃動,咀嚼無力,繼而在患牙周圍形成深深的口袋樣改變,即“牙周袋”,其內藏有大量厭氧菌,難以清除,可反複造成牙周感染,牙周膜破壞,最終導致牙齒鬆動脫落。
對策:這種疾病通常是慢性的,病程可長達十餘年或數十年。應常叩齒,常保持口腔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