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魔
就是殺、盜、淫、妄、酒的罪魔。是屬於外魔,乃生死惡緣。若是犯了殺生害命的罪魔,必定招感短命的果報。若是犯了偷盜的罪魔,必定招感貧窮的果報。若是犯了**的罪魔,必定招感生死輪回的果報。若是犯了妄語的罪魔,必定招感世世無舌的果報。若是犯了飲酒的罪魔,必定招感昏迷無智的果報。總之,由犯如是的罪魔,必感如是的惡報。
行魔
就是念念遷變流動造作的行魔。是屬於內魔,乃生死的行因。若起念念殺生害命的行魔,必定遭遇殺害的行緣。若起念念偷取物件的行魔,必定遭遇偷取的行緣。若起念念妄言兩舌的行魔,必定遭遇欺罵的行緣。要之,作如是的行魔,必得如是的行緣,絲毫無差。有了行緣,乃有行業,就煩惱無盡了。
業魔
就是身、口、意的三業魔。是屬於內魔,乃生死的惡業。所以有善業因,必得善業果。有惡業因,必得惡業果。如身上,有殺、盜、淫的三種業魔。口中,有妄言、綺語、兩舌、惡口的四種業魔。意內,有念、瞋、癡的三種業魔。
心魔
就是身內所起的心魔。是屬於內魔,乃生死的主體。所以最初修道用功的時,對於順合的境界合於心意的,就起貪欲的心魔。對於違背的境界逆於心意的,便生瞋恚的心魔。對於事相和理性,都不明白,就起遇癡的心魔。對於一切人物上,有喜著好勝的念頭,就生憍慢的心魔。對於一切人物上,無徹底的明了,就起疑惑的心魔。對於人物上,著我著我所等,就生身見的心魔。對於人物上,執斷執常,執有執無,就起邊見的心魔。為於人物上,撥無因果,就生邪見的心魔。為於修道用功上,錯亂用心,非聖人果反計聖人果,就起見取的心魔。對於修道用功上,誤入邪路,非出世因反計出世因,就生戒取的心魔。這等心魔,全是見見思的煩惱魔中,所分的類別。若是細分,真真沒有限量了。
如上所說魔的種類雖多,總不出乎內外的二魔的範圍。若要細言,真是極多極多,辭莫能窮的。而各種的行相,由下分說。
編輯本段魔的行相
魔的種類既明,還要說明魔的行相。大凡魔來的時候,多數化作三種的五塵境界,來破壞修道用功人的善心。所謂(一)可畏色、聲、香、味、觸的五塵,就是違背性情,要使令人,生恐怖的。(二)可愛色、聲、香、味、觸的五塵,就是順合性情,要使令人,生執著的。(三)平等色、聲、香、味、觸的五塵,就是非違背性情、非順合性情,要使令人,起動心念,紛亂意想的。
但是三種的五塵境界,也不外乎魔的貪、瞋、癡的三毒而生。若現順合的境界,就是諸聖賢的形像,父母兄弟的相狀,以及戲笑語言歌音奏舞一切等相,都是從貪愛生。若現違背的境界,就是豺狼虎豹獅象羅刹夜叉的形貌,以及縛打鞭拷所刺剖截悲號啼哭一切等相,都是從瞋恚生。若現非違非順的境界,就是熱火炙身投岩赴淵自餓拔發瘋顛糊塗一切等相,都是從愚癡生。這是由魔毒中,發生的魔事。如佛在世的時候,一日,佛披衣持缽,入城乞食。魔王生起歹的念頭,要破壞佛的道法,便化一個管車的人,手中拿著鞭子,身上穿著敝衣,頭發亂蓬蓬的走到佛的所在,就問:你佛有否看見我的車牛嗎?佛心中想:今日魔王有意要來擾亂我。就警告魔王說:你是惡魔,那裏有牛,且要牛做什麼用呢?魔王心中想:你佛知我是魔,又罵我是惡魔。我要和你辨駁清楚,就向佛說:我眼觸入的處所,是我所乘的。耳觸入的處所,是我所乘的。鼻觸入的處所是我所乘的。舌觸入的處所,是我所乘的。身觸入的處所,是我所乘的。意觸入的處所,是我所乘的。你佛究竟要什麼乘呢?佛說我要那個沒有六觸入的處所,才是我所乘的,乃你不到的處所。由此可知不到的處所,就是不生不滅的涅盤。而魔王著於生死的愛欲,怎麼能到呢?真是以飛天的本事,也萬萬不能到的處所了。不過,當時魔王的膽量非小能以解等魔境,惱亂於佛。何況末世的薄地凡夫,悠悠泛泛的行人,怎麼不急急的提防,對治魔境的遭遇呢?
上麵所明魔王,以色、聲、香、味、觸的五塵境界,來擾亂修道用功的人,是屬外魔。而魔境所現的行相,是沒有一定的。或現種種美醜的色相,種種好惡的音聲,種種香臭的氣道,種種好惡的滋味,種種苦樂的境界。這樣現出多眾各色各樣的境相,莫非希圖破壞修道人的善法。今先明修道人煩惱魔的行相:
或起貪欲煩惱的內魔,或起瞋恚煩惱的內魔,或起愚癡煩惱的內魔,
或起疑惑煩惱的內魔,或起我慢煩惱的內魔,或起惡見煩惱的內魔,
或起忿怒煩惱的內魔,或起怨恨煩惱的內魔,或起惱亂煩惱的內魔,
或起覆藏煩惱的內魔,或起誑詐煩惱的內魔,或起諂曲煩惱的內魔,
或起憍傲煩惱的內魔,或起損害煩惱的內魔,或起嫉妒煩惱的內魔,
或起慳吝煩惱的內魔,或起無慚煩惱的內魔,或起無愧煩惱的內魔,
或起不信煩惱的內魔,或起懈怠煩惱的內魔,或起放逸煩惱的內魔,
或起昏沈煩惱的內魔,或起掉舉煩惱的內魔,或起失念煩惱的內魔,
或起散亂煩惱的內魔,或起不正知煩惱的內魔。……但這內魔煩惱發現,若不設法對治的方法,若不努力的預防,若不勇敢的擊退,若不奮鬥的殲滅,若不出力的破潰,而修道用功的人,就時時刻刻的遭遇,沒頂淪溺的危險。在次,也不得不說楞嚴經中,五十重陰魔的行相。所言五十重,就是色陰十魔,受陰十魔,想陰十魔,行陰十魔,識陰十魔。
編輯本段治魔的方法
一治煩惱魔的法
凡修道用功的人,若煩惱魔起現的時候,以心對治為要。或貪欲煩惱魔,以不淨觀法的對治。或瞋恚煩惱魔,以慈悲觀法的對治。或愚癡煩惱魔,以因緣觀法的對治。或疑惑煩惱魔,以淨信觀法的對治。或我慢煩惱魔,以尊聖謙下法的對治。或惡見煩惱魔以正見法的對治。或忿怒煩惱魔,以平氣法的對治。或怨恨煩惱魔,以和睦法的對治。或惱亂煩惱魔,以專心法對治。或覆藏煩惱魔,以發露法的對治。或誑詐煩惱魔,以誠實法的對治。或諂曲煩惱魔,以直心法的對治。或憍慢煩惱魔,以退遜法的對治。或損害煩惱魔,以慈愛法的對治。或嫉妒煩惱魔,以慕能法的對治。或慳吝煩惱魔,以布施法的對治。或無慚煩惱魔,以慚己法對治。或無愧煩惱魔,以愧人法的對治。或不信煩惱魔,以真信法的對治。或懈怠煩惱魔,以精勤法的對治。或放逸煩惱魔,以遵守法的對治。或昏沈煩惱魔,以惺悟法的對治。或掉舉煩惱魔,以不動法的對治。或失念煩惱魔,以明記法的對治。或散亂煩惱魔,以禪定法的對治。或不正知煩惱魔,以正知心法的對治。
二治陰魔的法
凡修道用功的人,若色陰魔變現的時候,以知堅固妄想虛假法的對治,能超劫濁。若受陰魔變現,以知虛明妄想不真法的對治,能超見濁。若想陰魔變現,以知融通妄想不實法的對治,能超煩惱濁。若行陰魔變現,以知幽隱妄想幻化法的對治,能超眾生濁。若識陰魔變現,以知罔象虛無顛倒幻法的對治,能超命濁。由是五陰魔,同為妄想的手,能以觀法智慧消除,就是心得通達,空無所有。
三治天魔的法
凡修道用功的人,若天魔變現的時候,以正念現前,心不動搖,不受不著法的對治,乃魔自退。
四治死魔的法
凡修道用功的人,若死魔發起的時候,以視死如歸法的對治。因為人身,全攬外四大而成。如果沒有外四大,而內四大無從起用。因此就知四大的非有、五陰的本空,死魔自無。又病魔起時,當觀病魔由業起,業從惑生。而惑無體,都依真心為本。真心無相病魔何有。宜以坦然無畏為要。
五治罪魔的法
凡修道用功的人,若罪魔發起的時候,以懺悔觀空法的對治。因為大小的罪魔,或今生或前世造成,非賴求佛懺悔的功力,不能消滅。但懺悔有作法懺,取相懺等,隨人根性而用。又觀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滅時罪亦亡。旦心,就指妄想造罪的心。
六治行魔的法
凡修道用功的人,若行魔變現的時候,以斷相續心法對治。因為相續心起,就習氣不斷。習氣不除業根難消,且念念發現行。現行薰種子,種子起現行。由是互為因緣,循環不停。今相續心斷,就現行不起,習氣漸滅,行魔自去。
七治精靈魔的法
凡修道用功的人,若精靈魔變現的時候,以善識喚名法的對治。因為在十二時中的何時,須知何時的獸類。其獸名,見行相中。
八治鬼魔的法
凡修道用功的人,若鬼魔變現的時候,以誦戒律咒語法的對治。如出家人,應誦梵網、四分、五分等戒律,如在家人,當誦三皈五戒等戒。或者誠誦楞嚴咒、大悲咒等,以及三十六獸咒。(咒:波提陀,毗耶多,那摩那,吉利波,阿違婆,推摩陀,難陀羅,憂拖摩,吉利摩,毗利吉,遮陀摩。)因為戒咒俱有不可思議的功德,若誦起來,鬼魔聞到,就四肢並行,伏地而去,不敢作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