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目標,現實問題
有人說:“工作就是為了賺錢。賺更多的錢讓生活更加富足。”這種工作目標並非高尚,但非常現實。從宏觀方麵來說,如今的社會強調經濟的發展,正如偉大的無產者馬克思說的:“經濟決定政治。”從微觀角度看,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薪金就是人們維持生活的來源,它能滿足人們絕大多數的願望——越是高薪的人就越能享受生活——我們可以隨時看見一輛“奔馳”從身邊飛馳而過,也可以看到一個落魄的乞丐沿街乞討。薪金在某種程度上是個人價值的體現。那麼究竟怎樣才能使自己能夠獲得高薪呢?
首先,要對自己進行準確的定位。
中國有句古話:“人貴有自知之明。”古希臘人也將“能認識自己”作為人生的最大智慧。可見,正確認識自身的重要性。不過人類對於自己的認識,並不容易,甚至比人類認識客觀世界更加困難:有的人隻看見自己的優點,對自己的缺點視而不見;有的人雖然看見了自己的缺點,但卻無法認識到自己的主要問題;還有些人,光顧著看自己的缺點,忘了發掘自己的優點。
阿雅是個天生麗質的女孩,有許多男孩都鍾情於她。但她總是與所接觸的男孩不歡而散。阿雅總是無意識地破壞每一次接觸的機會。當一個男孩向她示愛時,她就會產生一種奇怪的念頭:“他知道我想聽這樣的話,才這麼說的。”除此之外,她根本不相信其他人會認為自己長得漂亮。
可見,阿雅在個人感情方麵頻頻受挫,就是源於她對自己的定位不夠準確,她總是極力地否定自我價值——這種思維方式阻礙了她。
除了上述情況之外,有些人十分注重外界對自己的看法,這往往會使人陷入誤區。有人會讚美、欣賞你,還有些人會嘲笑甚至譏諷你,究竟哪一個才是真正的自己?事實上,認為自己是個怎樣的人,比真正是個怎樣的人要重要得多,因為每個人行動的出發點都是前者。隻有當你充分認清自己的時候,你才能不斷適應環境,達到自己的目標。
其次,做一個有智慧的人。
任何人在社會交往中都會與他人產生意見分歧和矛盾衝突。同樣,金錢財富、生老病死、天災人禍都是每個人幾乎要遇到的。如果一個人認為這些問題隻不過是生活的一部分,並且能夠控製自己,那麼他就是有智慧的,當然也是難能可貴的。
一個有智慧的人,處世應該達到下麵的一些主要標準:
1.主見,有原則,不隨波逐流,不以別人的好惡作為自己行事的標準;
2.有容忍和寬容的胸襟;
3.懂得“人必先自愛而後愛人之,人必先自助而後助人之”道理,自強不息;
4.就事論事,而非以人論事,正確的是非觀;
5.不拿自己跟別人進行比較;
6.重視人與人的溝通,不自傲、封閉。
控製自己可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尤其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應該不斷告戒自己:大腦是屬於自己的,時時刻刻都應該是明智的。
最後,要有耐心和韌勁。人一生的成就,一半靠的是實力,另一般靠的是機遇。要把握住機遇,首先要有耐心和韌勁。
鬆下電器(Panasonic)的創始人鬆下幸之助,原本家裏很窮,全靠他一個人養家糊口。一次,他去一家大電器廠求職。身材瘦小的他來到人事部,說明來意,請求安排一個工作最差、工資最低的工作給他。人事部經理見他這副模樣,不便直說,就隨便找了個理由:“現在不缺人,過段時間你再來看看吧。”沒想到鬆下一個月後真的來了。人事部經理有借口推脫,過了幾天,鬆下又來了。後來,那位負責人說:“你這樣髒兮兮的,進不了工廠。”於是,鬆下借錢去買了衣服。主管沒辦法,又找了個理由:“關於電器的知識,你了解得太少了。”兩個月後,鬆下又來了,說:“我已經學了不少電器方麵的知識。您看我哪方麵還有差距,我一項一項來彌補。”人事部經理這下真的黔驢技窮了:“我幹這項工作幾十年了,今天頭一次見到像你這樣來找工作的,真佩服你!”於是,鬆下如願以償地進入了工廠,並且成為了日後的“經營之神”。
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在當今世界越來越表現出其真實性。有了高薪,才能解決我們實際生活中的許多問題。朋友們,為了這個實際問題而加倍努力吧!
付出不為回報
有人對於自己的工作,抱著例行公事的態度,有一份回報,就付出一份努力;員工為公司付出智力和體力,公司為員工發放薪水。在一個崇尚價值等價交換的社會中,這一切似乎天經地義。然而實際上,這是一種目光短淺的做法。因為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和經驗,對我們把握隨時出現的機遇更加重要。
如果一個人僅僅為了獲得報酬,而沒有更加有遠見的目的,實在是一種不明智的選擇。在此過程中,受害最深的往往是他本身。因為他在平日的工作中,自欺欺人,而這種因被騙而遭受的損失,即使日後他奮起直追,也難以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