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能夠認認真真、兢兢業業地對待工作,無論他現在的薪水多麼單薄,終會有出人頭地的那一天。
公司中,經常有看起來老實巴交、思維呆滯的人被提升,這究竟是什麼原因?
小楊現在是一家大公司大老板。“幾年前,我在一家快餐店當臨時工,根本沒有什麼發展前途可言。”他回憶到,“一個寒冷冬天的深夜,其他商店都已經打烊了,我也正準備關門,這時進來了一個年輕人,他正經受著饑寒交迫。不巧的是,店裏隻剩下了最後一個漢堡包,而它就是我那天的晚餐。我不忍心,於是將漢堡包給了他。這時,他掏出了錢,我拒絕了。”“那個年輕人臨走時,對我說:‘你有足夠的能力能夠當一家大公司的大老板。’。”“開始我還以為他隻是在說客套話,沒想到的是,半年後,我收到一封聘用書,正是出於這位年輕人之手。他在信中邀請我去當他們公司的一個部門經理——我的職業生涯就這樣開始了。”
小楊的一個漢堡包,使他獲得了一次千載難逢、夢寐以求的機會。
為追求回報而斤斤計較一開始隻是為了爭取個人的蠅頭小利,但久而久之會變為一種習慣,會使人變得心胸狹隘、自私自利。不要計較太多,多做一點並沒有壞處,它可以使你獲得更多的關注,讓你輕易地從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你的老板因此而賞識你,從而給你更多的機會。
許多人認為公司對他們的回報太微薄了,所以他們開始逃避工作,敷衍了事,借此發泄心中對老板的不滿。這種態度的後果可能隻有一個:自己的才能被埋沒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被埋沒了,自己可能成就的偉大事業也被無情地埋沒了。
也許你的付出無法立即得到回報,但千萬不要氣餒,一如既往地付出,回報可能會在不經意間,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現。
每個人對於自己目前所從事的工作,應該抱有這種態度:我要從這份工作中獲得的是踏入社會的機會,是在社會上取得成功的機會。事實上,通過工作親自獲得的大量知識和經驗,是工作賦予的最有價值的回報。
這裏有兩種思維方式。第一種,公司和老板為我做了什麼?第二種,我能為老板做些什麼?顯然,後者是富有遠見的。一開始也許你從事的是會計、編輯、秘書等非常瑣碎的事務性工作。難道你的抱負僅僅如此嗎?成功者除了完成本職工作之外,還應該注重培養自己各方麵的能力,引起別人的關注,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成功者所擁有的創造力、決策力和洞察力並非天生的,而是在長期的工作中學習和積累。工作讓他們了解自我、發現自我,使他們無窮的潛能得意發揮。
一個被利益禁錮,總算計著自己能拿多少工資,總擔心自己的付出超出了回報的人,怎麼能看到工作帶來的成長機會呢?怎麼會有打開成功之門的那一天?
站的更高,望的更遠
怎麼協調個人利益與公司利益的關係?許多人都自然而然地將個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於是導致了諸如上麵提到的“僅為回報而工作”的工作態度。這種態度是錯誤的,我們應該以公司的“大局”為重,讓個人利益服從公司的利益。
一個合格的員工應該首先重視公司的利益。一方麵,以大局為重的員工是每個公司都歡迎的,因為他們表現出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可靠性;另一方麵,以大局為重的員工更能獲得同事的欣賞和老板的青睞。
將公司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前的員工,通常將工作本身看成是一種神聖的使命感。這樣,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將被調動起來,他們對公司的責任感也會與日俱增。在平日工作中,就能發現員工內心賦予自我的使命是什麼。行動能夠使使命更加清晰、具體;從行動的輕重緩急,可以感覺出敬業的員工內心中那種強烈的衝動:不僅要取得成功,更要取得巨大的成功。富有使命感的敬業者與普通從業者最為顯著的區別就是:他們相信人是被賦予一定使命和職責的,要為自己的使命做出承諾和犧牲。鬆下幸之助從一個“窮孩子”到一個“經營之神”,除了鬆下本身具有的強烈的使命感外,可能找不到更好的原因了。
克服困難、完成使命,可以使個人的能力進一步得到加強,比如領導能力、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學習能力等。以“大局”為重的員工都有一個相同的理想:投身於社會,為個人、公司和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
具有使命感的員工,具有鋼鐵般的意誌,他們是實幹家。他們勇於探索、勇於投入;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尋找目標和任務;他們自動自發地去研究和改變所處環境;他們盡力做一些至關重要的貢獻,並且從中汲取能量,走向新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