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篇 生涯目標篇3(1 / 3)

付出回報,要相對稱

在職場上,有些人將得到的回報看得比自己的付出更加重要。其實在工作中持有這種功利的態度是極其不可取的,它將導致員工對工作缺乏熱情甚至養成拖拉、懈怠的習慣。殊不知,回報與付出是成正比的,是相對稱的。一個人付出多少,就會有多少的回報。應該用更多的時間去吸收新的知識,培養自己的能力,展現自己的才華。當你從一個新人、一名無知的員工成長為一個熟練的、高效的管理者時,他實際上已經大有收獲了。

成功人士的經驗說明了這樣一個真理:如果工作時傾盡所能,不敷衍了事,不偷懶、不拖遝,即使現在沒有取得理想的回報,在未來也一定會有所收獲。在工作中忠於職守、兢兢業業的員工,最終會有獲得晉升的那一天,薪水自然也會隨之提高。不要擔心自己的付出會被忽視、會白費,對於盡職盡責的表現,同事和老板早就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了。所以,你首先應該關心的是如何把工作做好。

工作中,聰明的老板在鼓勵員工時不會說:“好好幹吧,我會加你工資。”而很可能會說:“好好幹吧,把你所有的才華展現出來,將有更重要的任務等待著你。”想想,更重要的任務不就意味著升遷或者加薪嗎?那些原來職位低下、薪水微薄的員工,突然間被提拔到一個重要的位置上,表麵上似乎不可思議,其實這正是他們不懈付出的結果——在他們身居“卑位”時,始終保持著一種追求完美的工作態度,對自己的目標滿懷希望,並且投入了滿腔的熱情,獲得了寶貴而又豐富的經驗。

這裏有一個故事。趙律師在法律界鼎鼎有名,他曾經聘用李小姐當助手,替他拆閱信件並且對它們進行分類,提供的薪水同其他相關的工作人員相同。有一天,趙律師吩咐李小姐在電腦上大打一句格言:“請記住:你唯一的限製就是你自己腦海中所設立的那個限製。”

她將打好的格言交給了趙律師,並且頗有感悟地說:“這句格言使我深受啟發,對我來說,非常有價值。”從那天開始,她開始在晚飯之後回到事務所繼續工作,不計報酬地做一些本職工作——替趙律師回信給客戶。

小李潛心研究了趙律師的語言風格,以至於她的回信能夠恰如其分地表達趙律師的意思,有時甚至更好。她一直這樣做,並不關心自己的老板是否關注。終於有一天,趙律師的秘書因故辭職。在挑選合適人選時,趙律師自然想到了李小姐,李小姐也完成了自己的心願。

故事還沒有結束。李小姐的優秀引起了更多公司的關注,其他公司紛紛提供更好的職位和待遇邀請她加入。為了挽留她,趙律師多次提高她的薪水——與剛被趙律師招入麾下時相比高出了五倍。對此,趙律師也無奈,因為小李已經不可替代了。

李小姐的這些回報都是她應得的——在晉升之前,她已經身在其位了,而這些回報恰恰源自於她的付出——它們是對等的。

無論你現在身處何職,每天要給自己留點時間,去從事一些在自己本分之外的,對其他人有價值的工作。在你主動提供幫助的時候,不要想到回報,因為你的主要目的使為了培養更加強烈的進取心。

具備了這種精神,有朝一日,你將會得到相應的回報。很可能這種回報對於你職業生涯來說,是一次轉機,從而改變你的一生!

學會享受,熱愛工作

一個人如果對工作是被動的,像一匹馬在主人的皮鞭下一樣;如果厭惡自己的工作;如果把工作當作一種苦役,無法享受其中;那麼,在事業上,就不會取得巨大的成就。

當一個人對工作心存抱怨、斤斤計較、把工作看作苦役的時候,他對於工作的熱情和忠誠就不能被激發出來,他的工作最終就很難有所成效。用一句俗話:他們隻是在“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