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篇 人際關係篇1(3 / 3)

因此,你應該趁早擺脫“小幫派”,否則,一旦老板把你列入“小幫派人員黑名單”,你就後悔莫及了。

2.不要輕易打越級報告

在職場上,越級報告意味著越過頂頭上司,向更高級的主管表達自己的想法。

若想任何事情都躲避頂頭上司,並不是明智之舉。嚐試過越級報告的人,往往會因自己的這種“魯莽”行為而後悔萬分。因為即使你是正確的,你仍然破壞了公司的運行程序。即使你的意見被更高級的領導采納了,他們還會心存顧慮,認為有朝一日你將用同樣的辦法對待他們。

小張是某學校的圖書管理員,當學校布置了重新編排書架的任務之後,圖書館的領導反複研究,一時難以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這時,小張就越過頂頭上司,直接找到了學校的相關領導,表示願意負責此事。這種做法其實傷害了圖書館領導的感情。

所以,想打報告最好逐級上報,與頂頭上司進行溝通,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3.不要在公司裏搬弄是非

在公司中,總有一些像“長舌婦”的人,有空就湊到一起,東家長、西家短地議論起某某同事或者老板的私生活,傳播各種小道消息和流言蜚語。

無論是無心還是有意,搬弄是非總是不好,它影響了公司內部的團結,又會引發人際危機。公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隻有每個員工互相配合,它才能正常地運轉。無疑,一旦這種歪風邪氣滋長起來,你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作為公司的一員,一定要記住:流言止於己,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工作上,這樣對自己、對同事、對老板、對公司都有好處!

在競爭中生存

競爭是現代社會的主旋律,競爭能促使社會發展進步。競爭存在於社會的方方麵麵,企業為了生存、為了市場要競爭;而對於個人,尤其是對於身處職場的員工來說,更需要競爭。競爭是一個不應回避,也無法回避的問題。因為在如今的社會,不投入競爭就意味著被淘汰,就意味著可能無法繼續自己的生活。

然而,雖然競爭已經成為一種必然,也不能片麵地認為當今的競爭相當合理。公平競爭,是人們理想的一種狀態,但在現實中,絕對公平的競爭也許並不存在。基於此,我們應該對如今的競爭有一個比較客觀、清醒的認識:當代社會的競爭更多地是指每個人都有均等的機會,但這僅僅顧及了普通人。由於每個人都有自身的不同情況,所以,這種“均等”隻能是相對的。比如,2002年的“韓日世界杯”,韓國隊最終取得亞洲球隊的最好成績,就被大多數人認為是某些場外因素的作用結果。事實上,在韓國隊參加的比賽中,裁判的確有失偏頗。但是,即便如此,我們仍應該充滿勇氣,不畏艱難,參與各種公平與不公平的競爭。

在一個公司中,職位總是有限的。可是,每個員工都對這些“稀缺的”職位虎視眈眈。因此,在公司中最激烈的莫過於對職位的競爭。那麼作為個人是否必須投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有人認為,職位隻是一種外在形式,隻要自己有能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可以了。這種想法並沒有錯,卻是一種參與意識不強的表現。職位雖然隻是一種外在形式,但是它是對個人能力與業績的評價和肯定。不妨問一下自己:雖然職位少,但是自己確實有能力,為什麼不在更高的職位上展現自己的才華?所以,通過競爭獲得職位是必要的,因為這是個人價值的體現。

也有人認為,與同事競爭職位似乎有點自私,隻要自己幹得出色,老板自然會考慮自己,競爭根本沒必要。其實,通過正當的手段競爭某些適當的職位,並不算自私;從老板的角度來說,他不可能了解手下每一個員工的具體情況,也不可能對每一個問題都考慮周到。這樣看來,我們仍舊應該投身於競爭。如果出現以下兩種情況,更不能放棄競爭:

第一,在一個團隊的競爭中,你被推選為自己所在這個群體的代表參與競爭;

第二,當沒人與你競爭,或者即使有人與你競爭,但他的能力及取勝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的時候。

也許有人會說:競爭不就是爭名奪利嗎?其實,這種觀念是值得探討的,這兩者之間也許不應該用等號連接。

競爭的目標物是有限的,不可能人手一份。這樣,便在辦公室中形成了一種“你上還是我上,你高還是我高”的你爭我奪的現象。如何避免這一矛盾?也許可以用“此乃身外之物”的觀念來回應。應當承認,看破紅塵的人畢竟是少數,尤其對現代社會中的人,功名利祿或多或少具有某種誘惑力。那麼,究竟應該如何對待這對矛盾?

不為名利能使人一身輕鬆、無拘無束、瀟灑自在、擺脫是非——這些已經是老生常談,這裏就不多加評論。我們是否知道爭名奪利的危害?

按照詞典上的解釋,“爭名奪利”就是過於熱衷於名利,不顧自己的尊嚴,不惜犧牲社會公德、不惜犧牲他人的利益去奪取。我們所謂的不爭名奪利,是指在名利的問題上,拿得起、放得下。當你成為了名利的囚徒,人生還有何了去?相反,一邊享受名利,一邊又不為名利所羈絆,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