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才成長和發展的內在因素 第五節 心理品格(3 / 3)

4.亢奮性。據說,有兩種心理類型的運動員。一種平時表現並不十分突出,但一到賽場上,馬上精神煥發,意氣昂然.比賽場的氣氛奇異般地鼓舞了他的精神,使他每個細胞都興奮起來,躍躍欲試,情不自禁。中國女排的名將梁豔據說就有這種特性,這樣的運動員稱為“比賽型”運動員。另一種,訓練時候,樣樣出色,技藝既好,頭腦也頗為機靈,生龍活虎,銳不可當。但一到正式賽場,特別是一到大的賽場上,卻不知怎麼一來,就心跳加快、麵色蒼白,好端端地看著飯菜難以下咽,此種類型的運動員稱為“訓練型”運動員。做任何一項事業,沒有一點興奮情緒都是難以想象的,而最好的亢奮情緒,在於訓練有素。需要亢奮馬上亢奮,仿佛有神相助,不召而至。我們看優秀的現實主義表演藝術家的表演,他們一登上舞台,就忘乎所以,完全成了劇中描寫的人物。演至高興之處,手舞足蹈,喜淚飛揚。演至傷心之處,如泣如訴,悲不欲生。嚴鳳英演出七仙女,下場以後,還沉浸在生死離別的痛苦之中。斯琴高娃措虎妞難產,停機以後還渾身難受,仿佛真的要死一般。科研人員以及各種具體的研究人員和創作人員,他們應該象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描寫的那匹無與倫比的賽馬一樣,在到達自己工作崗位之後,馬上表現出一種略帶神經質的極度亢奮狀態。有人說,工作中總是這種狀態,豈不要使人的生命大受損失。他們哪裏知道,美麗的生命,如果不把它貢獻給壯麗的事業,才是最令人惋惜的損失。“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悅目誰家院。”勸君奠傷眷,春在心問,亦在人間。

(四)創造晁感

周昌忠編譯的《創造心理學》是這樣論述靈感的:“靈感是科學家和藝術家在創造過程達到高潮階段出現的一種最富有創造性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中,科學家會突然有了發現,文學家會突然構思出絕妙的情節,動人的詩句,等等。”又說:“靈感所叫人感到好象奇妙得很,一個重要原因是,和有意識的邏輯思維這種心理活動不同,它是不知不覺地躍進頭腦墨來的。真可以說是‘潤物細無聲’。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創造者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知道他的目標。問題是靈感產生的過程,他自己沒有意識到,因為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所思考的問題上。”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靈感是這樣一種心理狀態:創造者雖然知道自己在想的是什麼,卻不知道這答案是怎麼悄悄來臨的。因此,它就顯得有點神秘,好象神靈啟示了自己,又好象自己得了某種好運氣的恩典。但是,不管怎樣,靈感是一種客觀存在,不論古今中外,靈感幫助人們進行創造的事情都是很多的。袁枚詩雲:“但肯尋詩便有詩,靈犀一點是吾師。夕陽芳草尋常物,解用都為絕妙詞。”所不同的是,在文學家稱為靈感的東西,心理學家稱為“頓悟”,頓悟這個詞較靈感好象更能反映這種心理活動的過程及其特點。冥思苦想,百思不得其解,“踏破鐵鞋無覓處”,無論是用什麼辦法都解決不了的疑問,卻在不知不覺之中,突然大徹大悟,“得來全不費功夫”,這不是頓悟是什麼呢?

總之,靈感是一種客觀存在,對於它的存在,古往今來的研究者們並沒有多大分歧。但是,對於靈感的認識和解釋卻存在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激烈爭論。

古希臘的柏拉圖時代,把靈感等同於神靈的啟示。在我國也有人把靈感說成是神的恩賜或好心有好報。有一句成語叫做。江郎才盡”,說大才子江淹因為作了一個夢,有仙人把他的五彩神筆又收回去了,於是聰明機智頓然一失,從此再也寫不出好文童了。這種解釋,完全不合乎科學與常識。

唯物主義認識論則認為,靈感是腦的機能,是入在創造性活動中出現的一種特殊的心理現象,它的生理機製是大腦神經係統的記憶痕跡,在一刹那間被接通的結果。把靈感神秘化是錯誤的,靈感神秘化的結果是否定靈感存在的開始,既然才子的學問完全依賴於仙人的神筆,那麼,要靈感作什麼?燒香拜佛去好了,文學家寫不出好文章,就去佛山聖地,多叩頭,多燒香。事實上,我們知道,很多偉大文學家和藝術家都是不信神佛的。

楊振寧教授對於靈感也頗有研究。他說心理學家作過實驗,把猩猩關在籠中,籠外放著香蕉和木棍。猩猩從籠中伸出手臂抓香蕉,抓來抓去抓不到,垂頭喪氣地蹲著,時而撓頭,時而抓耳,過好一陣,它突然躍起來抓住木棍去把香蕉鉤了過來。可惜猩猩畢竟不如人,第二次再作同一實驗的時候,它又首先把手臂伸出去了,在那裏撓來撓去,看著香蕉生氣.而科學家在“頓悟”的一刹那間,能夠將兩個或兩個以上不相關的觀念串連在一起,借以解決一個搜腸刮肚仍未解決的難題,或締造一個科學上的新發現。

靈感的力量不可小視,郭沫若的一些著作、詩作,就是靈感的產物。蘇東坡說得好:“作詩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永難摹。”法國國歌《馬賽曲》同樣是在靈感的啟示下誕生的。法國軍隊音樂家德利爾,就是在酒意朦朧中創作出這首國際聞名的歌曲的。那是1792年一個寒冷的冬夜,正在抵抗奧地利的侵略,保衛法國大革命的法國,處在貧困之中.斯特拉斯堡市長將僅有的一瓶葡萄酒送給德利爾.市長說:“德利爾應當從它最後的幾滴酒中獲得啟示,請寫一首從人民的心靈中噴湧出來、給人民的心靈帶來振奮的歌曲。”德利爾回到寢室,眺望斯特拉斯堡,濃烈的酒意,從一個公民的內心衝動中和一個聲樂家的琴鍵上,捕捉藝術的靈感,一句歌詞,一句樂曲,如畫林高手潑墨,漫散情收,於是《馬賽曲》誕生了。

不但詩詞與名曲,即使一些偉大的科學發現,也有靈感的功勞。l7世紀天文學家伽利略提出銀河係理論,l9世紀巴士德發現免疫能力,l895年倫琴發現X光,以至20世紀60年代楊振寧推翻了宇宙守恒定律,可以說都有“靈感”的功勞。那麼,怎樣去捕捉靈感呢?

第一,長期的預備性勞動,為靈感這隻彩鳳準備下梧桐樹。德國著名科學家赫姆霍茲在心理學、生理學、物理學好幾個領域都有重要發現和發明.他在慶祝自己70誕辰的宴會上說:“就我經驗的範圍內說……首先,始終必須把問題在一切方麵翻來覆去地考慮過,弄到我‘在頭腦內’掌握了這個問題的一切角度和複雜方麵,能夠不用寫出來而自如地從頭想到尾.通常,沒有長久的預備勞動而要達到這一程度是不可能的。”正象年輕的母親,生育一個嬰兒要經過多少艱辛。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這一朝分娩的時間,母親是不知道的。那時間來得很有點奇妙,奇妙得令人驚喜交加,但是經過那麼長時間的辛勞和磨煉,這時刻自會來臨。

第二,珍惜最佳時機和環境。楊振寧說:“頓悟不是來自正麵的思考,而通常是借助於熟能生巧的情況甚或是夢境——總之是在一種不注意的狀態下突然得出平日百思而不得其解的答案。”他說,他的靈感常常是在早晨刷牙時產生的,刷牙能產生靈感,奇。然而,靈感本身就是奇妙的意識。或在睡前,或在睡後(夢中),或在酒酣耳熱之際,或在散步之中,或在爭辯之下,或廣野荒郊之地。我們看《巴頓將軍》這部電影,蒙哥馬利將軍就是在廁所裏指指劃劃確定了作戰方案。那個地方雖然聞之不雅,作戰方案可是虎虎生威.總之,靈感到來信有時.隻是因人而異有不同。

第三。保持樂觀情緒。樂觀的情緒易於恢複疲勞,而緊張的

思維一旦輕鬆下來,就為靈感的到來準備了舒適的住所。高興使人快活,快活使緊張的大腦鬆弛,鬆弛使靈感有了棲息之地,於是,良辰美景,有鳳來儀。

三、妨礙人才成功的心理品格

(一)隨眾性

心理學研究的隨眾性,多指內在信念與外在表現之間的衝突。說違心話,做違心事等。隨眾性不等於對於真理的服從性,而是一種唯唯諾諾,自己毫無主見,或者雖有看法卻不能自立於人的心理狀態。隨眾性對於政治人才來說,很可能會成為致命傷。在動亂關頭,僅因為內心害怕,做出千古遺憾的事情。對於其他各種人才來說,隨眾性都是創造性的大敵。人雲亦雲,難有創造。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隨眾性仿佛牆上小草,東搖西擺,苟且偷生。隨眾性者心靈脆弱,行為可憐,究其根源,有的是幼時家庭教育不當引起;有的是遭受挫折沒有正確汲取教訓引起;有的是長期以來工作不順利,又缺乏足夠的勇氣改變局麵引起。當然隨眾性也有氣質方麵的原因,但那已經是次而又次的了,遠遠不如社會實踐影響之大。隨眾性者並非腦筋遲鈍,也不是沒有好的見解,以其內涵而論,絕非事事不如人。僅僅因為他膽小怕事,因為他信奉明哲保身的哲學,因為他不願意冒險,生怕砸了自己的飯碗。所以不到“四世同堂”中白巡長式的被逼得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又怎能舍得在大庭廣眾之下,大叫一聲。在很多有害於人才成功的心理品格之中,影響最廣泛的恐怕就是這種令人氣憤、又令人哀憐的隨眾性品行。

(二)狹隘性

心胸狹隘者做事常常有悖常理。而且,心胸既小,氣量也差,最是聽不進不同意見。在紛繁複雜的事物麵前,卻斤斤計較那些無謂的瑣事,沒有半點“大丈夫”氣概。《水滸》中的白衣秀士王倫,仿佛得其“精神”一二。狹隘性表現在道德上,往往有些叫人摸不著頭腦,如骨鯁在喉,窘迫非常。有人以為,人才都有怪僻,或傻或呆,或瘋或癡.其實人才個體在特定條件下確實存在異常表現。這在前麵已經分析過了,但是人才的異常表現絕非狹隘特征,不論是放金表於湯鍋的牛頓,還是被視為瘋人的伽利略,他們在與人交往中,都是很好的。居裏夫人尤其如此。他們的所謂怪僻,如鑽研科學時達到如醉如癡的程度,是其心理專一特征高度凝集的表現。與容不得別人有不同意見,剛愎自用、鼠目寸光的狹隘氣量完全是南轅北轍、毫不相幹的兩回事。實際上,不能與人和睦相處,本身就不能算作健康的心理狀態。如果與任何人都不能相處,則心理狀態不平衡程度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曆史上就算有這樣的人才.如果不屬於別人對他暫時不理解,也不屬於被惡勢力所壓製和迫害,那麼,即使他有些成就,其狹隘心理也絕然對他毫無幫助,如果氣量大些,成績還會更多。

(三)嫉妒性

嫉妒心理是狹隘心理的惡化,更是一種於人才成功極為有害的心理狀態。嫉妒之心,古已有之,它是私有製觀念下的一顆苦果。黑格爾說:嫉妒是“平庸的情調對於卓越才能的反感”。“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偉大的事業,於是就盡量去低估他人的偉大,貶低他人的偉大,使之與他人相齊。”嫉妒心理的惡化使人達到不可理喻的程度。匈牙利醫生澤梅爾魏斯,在他工作的醫院,患產褥熱的產婦高達l3%,而一般醫院不過2%.澤梅爾魏斯從一個醫生突然死亡,並且有與產褥熱相似的病症想到,這可能和醫生解剖屍體以後,沒有將雙手消毒就去產房有關。於是建議凡從解剖室走出進入產房之前,必須用漂白粉消毒,這一措施收效甚高。產婦的得病率下降到1.5%。這本來是一件大好事,沒想到竟使同行們大為反感.他們認為澤梅爾魏斯強製洗手侮辱了他們的人格,無異千說醫生是殺害產婦的人,是敗壞醫院名聲的不軌之行為。澤梅爾魏斯竟在一片嫉妒聲中被趕出醫院。澤梅爾魏斯一去,醫院產婦發病率隨即上升。這樣的怪事,可以理喻之嗎?

中國古代有孫龐鬥智.龐涓因為嫉妒孫臏的本事高於自己,竟然捏造罪名,陰謀陷害,使孫臏身受刖刑,被割去兩個膝蓋骨。春秋時期,鄭莊公手下戰將公孫子都,因為嫉妒大將穎考叔的戰功,在穎考叔飛身登城之際,子都竟撥箭怒射,箭從背入,使這位名顯一時的人物命喪袍澤之手.難怪歐洲哲學家斯賓諾莎在《倫理學》一書中指出:“嫉妒是一種恨,此種恨使人對他人的幸福感到痛苦,對他人的災殃感到快樂。”幸災樂禍,這是一種非常卑劣下流的心理。人有這種心理,全是私有製度下,人性被嚴重扭曲了的結果.嫉妒不能使人成才,輕則害己,重則害人。

妨礙人才成功的心理還有一些,不一一列舉。從原則上說,妨礙人才成功的心理有以下特征:第一,在社會變革中,凡鼓吹倒退,或者反對社會進步的心理,不論基於什麼原因,都是於國於家於民於己非常有害的.第二,在人際關係上,凡是損人利己的心理,不論打著什麼旗號,披著什麼外衣,也都是非常有害的.第三,在專業上,心不在焉,意誌薄弱,作風浮躁,見異思遷一,凡不能熱愛專業,專心致誌的工作的心理狀態,也都是於人才成功之路非常有害的。第四,在思想方法上,凡是缺少辯證觀點,缺少創新精神,缺少獨立思考習慣,不敢“自己作主”的心理狀態,都是子人才成功非常有害的.除此而外,至於人才個體身上有些小缺點,有一些不能讓人理解的行為,則不過是些區區小事,無足道哉.人才豈是完人?有點缺點和不足,電許會使人增加親切之感。完入近乎神,雖然高高在上,頗有無所不知的非凡氣派,卻使“平常入等”心中害怕,順著眼睛不願看他那頭上的“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