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才成長與發展的外在因素 第三節 人才成長、發展與小環境
小環境主要指人才成長和發展的家庭環境,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親友關係。
一,家庭環境與成才
我們先就一般意義上討論一下家庭類型及其社會曆史特點。然後再研究不同類型和不同曆史階段的家庭對於人才成長的各自影響,以及應該建立怎樣的有利於人才成長和發展的社會主義薪家庭類型和曆史演變包含的內容很多。恩格斯牛前曾對這一問題做出深刻的分析和論述,他在對摩爾根《古代社會》的研究基礎上,專門寫了《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這部理論巨著。恩格斯逝世至今已有將近100年的曆史。在這近1
00年來,家庭的曆史和社會演變出現了很多新情況和新內容.但是,恩格斯的基本理論思想無疑仍然是正確的,並且對現實社會生活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問題是,我們如何應用恩格斯的理論並結合新的家庭的實際情況,對現代家庭及其各種關係進行研究。這裏,我們隻就家庭的一般問題特別是與人才成長有關的內容做一些初步的探
1.家庭的社會性質及其曆史特征。有人說,家庭是社會的
組成基礎,其理由是古代社會和現代社會都是由家庭組成的。其實,這種說法並非完全正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還是錯誤的,家庭的存在是一個曆史過程,它的第一個標誌是它的社會性質。’換句話說,由於社會性質的不同,家庭的實質也不同。原始社會的家庭與奴隸製度下的家庭,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家庭也都有著天壤之別。奴隸社會中奴隸之家庭,充其量不過是配種生育牲口而已。封建社會的4種基本權利,或說套在農民身上的4條枷索,其中之一就是族權,族權乃是家長權威的典型體現。凡觸犯了族規,族長有權將其處罪,或刑罰,或打殺,沉潭,官既不究,民亦無奈。資本主義家庭中人的關係大抵被金錢化了。國外兒子涮一個碗,要取勞動報酬,這在中國人來看是可笑的行動和不能接受的現象。之所以不能接受,倒並非完全是因為社會主義製度在起作用,但社會主義製度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絕不能是金錢的關係,這應該是確定無疑的。即使有些家庭完全采取資本主義社會的作法,也絕不能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因為這種思想和作法與社會主義製度的性質及其作用在本質上是相矛盾的。家庭作為社會的一個細胞,它無法抗拒整個社會製度和社會關係對它的製約和影響。
除去由於社會曆史階段的不同而影響家庭的社會性質以外,至少在私有製社會製度下,家庭又具有階級性的特征。同一時代,由於階級地位不同,家庭的性質也隨之發生本質的區別。奴隸主階級家庭既與市民階級的家庭性質有很大差別,與奴隸更無比較性而言,地主階級的家庭與貧苦農民的家庭也有著莫大的差別。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其家庭關係也有極大的差別。對於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而言,在本質上是無法調和的。在階級鬥爭激烈進行的時期,不同階級的家庭統統歸於不同的階級衝突之下,二者更沒有一點共同的基礎和語言.但是,強調家庭的社會性質和階級差別,並不等於說,在同一時代,不同階級家庭根本不具有某種共同的社會特點。如生活習俗,某些道德觀念,思想水準和文化水準,都有某些相近之處。同一時代的人,固然因其社會經濟和政治地位的不同,要打上階級的烙印,但是又因為社會曆史條件在很多方麵的共同之處,而打上了共同的時代烙印。這一點,在家庭關係的演變史上也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同時,社會的發展演變為家庭的發展演變帶來的變化,一方麵是帶有本質特征的基礎變化,另一方麵這種變化又不是刀劈剪裁式的。特別是在社會製度發生根本轉變的曆史現實,免不了魚龍混雜,沉渣泛起。新的事物既在不斷發生,並蓬勃成長,舊的事物也在拚命掙紮,不願自動退出曆史舞台。即使進入社會主義製度37年之久的我們偉大祖國,其家庭內容也是非常複雜的一種社會現象,家長製、男女之間的不平等關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等等極其落後的思想而導致的溺殺女嬰、虐待妻子。非法體罰兒女,甚至公然娶妾的行為都不是孤立和個別偶然的現象。不同家庭對於其子女,雖然同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其影響的差異性必然是非常懸殊的。
家庭關係的社會性質及其曆史演變的原因,最主要的在於社會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運動。家庭的形成既為社會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所決定,又會對社會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發展產生反作用。由此,家庭成員在政治上。經濟上的地位也出現鮮明的曆史特點,例如封建時代的夫妻不平等關係、長子繼承權等等。作為社會組織基礎內容的家庭,當其適應社會製度的現實要求的時候,一般地說它會較自覺地遵循社會道德法則,家庭成員間的相互關係也呈現出穩定狀態.一旦家庭關係與社會製度發生矛盾時,其家庭內部也會出現危機,呈現混亂的鬥爭局麵。例如夫權的地位因封建主義的沒落而日趨不穩,對於女子的束縛包括經濟上和思想上的束縛也會隨之無法維持下去了。
因此,就每個具體家庭而論,一方麵,它們會由於自己的一般社會特征對家庭成員施加各種社會影響;一方麵又會因為自己的特殊情況,向每個家庭成員發生更加深刻的各種家庭影響.我們研究家庭社會性質及其曆史演變的目的,就在於使家庭這個社會的細胞,能夠順應曆史潮流的發展,符合社會進步的要求,並在隨著曆史和社會的進步過程中,發揮出自己獨特的影響和作用。
2。家庭情態類型。不同社會類型和階級屬性的家庭固然有不同的家庭情態,同一社會類型和階級屬性的家庭也存在不同的情態層次。我們著重研究後一個方麵。
家庭情態類型是什麼意思?簡單地說,家庭情態類型是指家 庭關係的感情狀態及其程度方麵的差異性質而對於家庭感情側麵給予的分類標準。
如果不就其原因而就其結果來進行家庭情態分類,那麼大約可以分為4種類型。至於原因,就隻好留給讀者特別是家庭社會學家去考察了。托爾斯泰說得好:“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第一類,和睦友愛型家庭.家庭和睦有助於每個成員的身心健康,這是為很多醫學家和倫理學家所熟知的問題。民間俗語“氣大傷身”,而生氣的根源,因家庭發生矛盾者居多.很多人。在單位工作很順利,但是家庭關係處理不好.吃飯不香,睡覺不甜,影響了健康和工作。家庭不睦對於身體的傷害是很明顯的,但是對於家庭成員,特別是幼小子女心靈的傷害就更明顯。相反,和睦友愛的家庭,對於人的身心卻頗有裨益.和睦友愛的家庭好象是一塊厚厚的神奇的海綿,裏麵充滿了甜蜜的汁液。這汁液仿佛永久也不會枯竭。家庭成員愛護這個家庭,願意在這個家庭中生活,而且每個成員能在其他成員身上獲得支持和力量,能汲取營養和溫暖.這樣的家庭是人才成長的理想家庭.
和睦友愛的家庭決非沒有矛盾,到處春光一片,連一絲風也沒有,一片雲也沒有,它的妙處在於可以自行調解其本身的矛盾,能夠把很多複雜的問題,輕而易舉地化為烏有。這樣的家庭,它的力量在於它本身的團結和有一股肅然正氣,使得很多不好的東西在這裏很快喪失存在的力量和基礎。和睦家庭,對於老人必定是尊敬的;對於子女,必定是愛護的;對於鄰裏必定是友好的;對於各自從事的工作必定是相互支持的;作風必定是嚴格和正派的;政治上必定是要求上進的。唯有如此,才能使一個原本平淡無奇的家庭取得不平凡的社會性功能和魅力,使人才能夠健康地成長.
第二類,平衡調節型家庭。這類家庭的數目頗多。它仿佛沒有多少奇異的魅力,或者父慈子孝,或者夫妻相敬如賓,或者合家歡快,整年未見吵過一句嘴,甚至難看的臉色也不多見。他們有矛盾,有時也發生爭執,以至心情鬱鬱,良久不快。但是,每個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還是平衡和友善的,各自的內心仍然是充實的。隻不過對於這個家庭的愛,好象深深埋在心底,大家都不願一下子表現出來,隻有在特殊的情況下,才煥發出那深藏已久的愛的魅力。這樣的家庭,我們稱之為平衡調節型家庭。說其平衡,因為他們沒有大的感情傷害;說其調節,因為他們常常有些不足和矛盾。這樣的家庭,也許因為兩代人之間文化差異較大。也許因為其中某個成員缺點多些,也許因為有點婆媳不和,也許因為父子之間在對一些問題的看法上各有偏頗而發生種種矛盾。但是,總的說,大家內心的向心力依然起著主導作用。他們的情感色彩雖然較之第一類家庭差一些,仍然不失為一種有特色的情感家庭類型。這樣的家庭,對於人才的成長也有裨益。
第三類,不平衡型家庭。不平衡型家庭是一種經常處於矛盾狀態,但尚可維持的情感家庭類型。這樣的家庭,夫妻間有時要爭吵,父子之間也常常因為某種原因而鬧意見.有時候,風平浪靜,春暖花開;有時候,烏雲遮日,風雷大作。其情感狀況呈不平衡狀態?每個家庭成員既對家庭有愛護和向往的一麵,也有厭煩和不喜歡的情緒存在。弄不好會使家庭生活滑到情感危險線的邊緣。就兩代人的關係來說,心情不好,可以成為僵局;就夫妻關係來說,最怕有什麼諸如第三者插足一類事情的發生;對於子女的教育往往也有明顯的缺陷存在。這樣的情感家庭環境,對於人才的成長,無疑不是一個理想和優良的環境。如果我們把家庭對於人才的成長比作為土地和種子的關係,那麼,很明顯這樣的情念家庭絕不是一塊肥田沃土,頂多是一塊尚未開墾的帶有處女地性質的貧瘠土地。
第四類,抗拒型家庭。抗拒型家庭,是家庭破裂的警鍾長鳴的家庭。或者已經發生很深的裂痕,夫妻爭吵劇烈,或者一方搬出去了,久久地不肯回來;或者對於老人,已經談不上孝順和尊敬,不虐待老人就是幸運的了。這類家庭,孩子們常常得不到家庭的溫暖和正常兒童所能得到的父母之愛。夫妻之間也很少有感情,其沒有最後破裂完全是因為愛情以外的原因。有些則夫婦已經離婚,男、女某一方帶養兒女生活。這樣的家庭,情感狀態很差,對於每個家庭成員的精神壓力也很沉重。有時候,還要影響與鄰裏的關係及單位同事的關係,使得本來文文靜靜的孩子也變得性格粗野,桀驁不馴。也由此給學校教育帶來麻煩,對孩子們心理的急劇變化,頗感為難和棘手。老年人對於晚年既已失去信心,身體情況也往往急劇惡化。中年人則不能安心工作,繁重的科研任務也無力爭取和承擔。這樣的家庭對於人才成長來說,是一種感情上的悲劇。它們哺育出來的後一代,可能並不缺乏聰明才智,甚至可以有所作為,但在情感上給孩子造成的影響也許一生都無法消除。對於人才成長道路,無疑造成了重重障礙,它可以使孩子成才的能級降低,全麵發展的範圍縮小,成才的時間後移,甚至整個毀壞了本來可以茁壯成長的人才幼苗。
3.家庭文化差異。家庭文化差異也是一種曆史現象。在文。化極為低下的原始社會,氏族部落這種差異或者根本不存在,或者會有微小的差異,但一般不存在“質”的差異。到了共產主義,家庭組織形式會發生質的變化,家庭文化差異,一般說來,當然也就不存在了。家庭文化差異的消失也許要和共產主義社會一起到來,也許還要來得更早一些。
在私有製社會情況下,被剝削階級文化甚低,或者沒有文化,這完全是階級壓迫的結果。在社會主義社會,家庭文化差異的存在,主要是受生產力發展水平還比較低下的限製,以及國家瓷金不足的影響。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下,還無法完全普及中、小學義務教育,離大學義務教育的到來,時間還要更長些。而普及大學教育或全民義務教育則需要更長的曆史時間。因此,在現階段,存在家庭文化差異是一種客觀現實。家庭文化差異當然會對於每個家庭成員的道德水準、思想水準和成才產生很大的影響。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國家和每個家庭應當對這種影響采取什麼態度?是積極努力,提高整個家庭的文化水平呢?還是自暴自棄,破罐破摔,以沒有文化自居呢?正確的方針應該是,既承認由於文化水平不同,不同的家庭可能還有一些不同的習慣,同時,又要對於不同文化家庭存在一些鄰裏矛盾進行善意的調解,使之和睦相處;另一方麵應該積極發展文化教育事業,使整個民族的文化水平都逐步得到提高,使文化水準較高家庭的比例越來越高,消滅文盲家庭的存在,提高非文化家庭的文化程度,這才是解決矛盾的根本辦法。
家庭的文化差異在社會主義製度下,一定能夠得到解決的,如果政策正確,方法對頭,其矛盾解決得還要快些。事實上,很多工農家庭的成員,在解放初期,連寫一封信都要別人代筆,現在不但可以寫信,第二代子女當中,也有了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學生,不少工農家庭還有了留學生和研究生。當然家庭文化水平的提高,產生人才的家庭基礎會逐步擴大。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這一口號在家庭這塊非常重要的陣地上也逐漸得到落實。
4.家庭組織形式的曆史發展趨勢。最早的家庭形式是氏族。母係社會於其先,父係社會於其後。那個時候,家庭可謂大矣,一位部族首領,可以有數不盡的子子孫孫,比起榮國府的老太太的兒孫滿堂還要多得多。以後發展到對偶婚姻,家庭形式為之一變。到了奴隸社會,家庭形式就更加不同了。封建社會私有家庭達到充分發展的地步,三代同堂、四代同堂、五代同堂的現象都出現了,而目。家庭與家庭的界限森嚴,姑表親與同姓兄弟之問的遠近親疏涇渭分明。家庭成員之間,長幼有序,尊卑等級森嚴,到了喪失人性的殘忍程度。資本主義的到來,打破了家庭。的桎梏,對於家庭成員的個性解放,婚姻自主,起了一個革命性?的變革作用。但是資本主義畢竟是私有製社會,其對家庭的解放。還是很不徹底的,而且很快把這種解放作用引入歧途。不要說在
.資本主義社會初期,如巴爾紮克筆下描寫的資產階級家庭的種種醜惡現象,就是托夫勒筆下鼓吹的隨處宜人的家庭形式,在我們看來也頗覺有些難堪和不能接受的地方。但是,這些曆史變化,卻給我們以一種新的啟示,家庭作為曆史發展的產物,它的;組織形式,隨著生產關係的不斷變化而變化。就我國的家庭情況來說,30多年來的變化也是非常明顯的。就家庭成員的數量來說,已漸次減少,由夫妻為主體成員加上未婚子女組成的小家庭模式逐步趨向穩定狀態,那種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的現象已經不多見了。就家庭成員的政治、經濟地位來說,在法律上已經得到平等,在實際上,大多數家庭也在走向平等。就夫妻婚姻狀況來說,法律上已經實現自主婚姻,實際上城市已基本達到自主婚姻水平,農民也大致上做到自主婚姻。有些舊的殘餘,或者已經轉入地下,或者已不能成為一種比較強大的社會力量。就幾代人的關係來說,在城市已經開始了由反哺型家庭向接力型家庭的過渡,在農村這種過渡雖然還不快,但生產發展迅速,工副業水平有了較高地位,也出現增長勢頭。這種變化,反映在思想上,顯然還有些不大適應,加上對外開放帶來的一些新問題和新矛盾,這些,不適應存有些人身上就表理得更為強烈。,倫理觀念,道德觀念,一些傳統家庭的習慣,或者受到衝擊,或者有所動搖,這些衝擊。未必完全正確,而這些動搖也不過是樹身和枝葉在劇烈搖晃,其根部植於土地中既深,其抵觸力量也非常強大。但這些變化無疑會對現實家庭帶來種種考驗。中國幾億個家庭將在這些考驗中。有所前進,有所變化,有所損失,有所犧牲。但是,正確的東西,合乎曆史發展的東西,在正確的指導思想和法律保護之下,一定會取得比較理想的結局和比較合理的形式。而這些變化對於人才成長的影響,就其本質意義上講,無疑是非常有益的。
總之,家庭的曆史演變自有人類以來,就從來沒有停息過,隻不過是隨著資本主義大生產的到來,其演變程度變得更加劇烈,其演變過程顯得有些急促罷了。家庭構成的各個側麵,政治方麵,道德方麵,情態方麵,文化水準方麵,組織形式方麵等等,並不是單一的出現,其內容和形式之間呈犬牙交錯、非常複雜的形態。有政治落後,而家庭氣氛十分和諧的;有具體家庭成員個人進步,個個有所作為,而氣氛並不十分融洽的,甚至關係非常緊張的;有文化水準很高,家庭關係卻一塌糊塗的;也有文化水平極低,卻夫唱婦隨,嚴父慈母,孝子賢孫,其樂融融的。我們對於家庭的分解式分析,在於使人們便於對合理家庭構成側麵的了解和掌握。但實際上,家庭的構成遠沒有那麼簡單和單一。因此,家庭的演變和進步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有時候,它竟然包含了一切社會矛盾,成為社會的縮影,就象《紅樓夢》中描寫的賈、王、薛、史四大家族和《家》裏描寫的“高府”一樣。但是社會的進步必定帶來家庭的進步,家庭的進步又會對社會的進步作出積極的貢獻,而人才的產生和增加,其根就植於社會與家庭的相互進步之中,這一點,恐怕是沒有疑問了。
(二)家庭環境對人才成長的影響
家庭環境對人才成長的影響是多種多樣和錯綜複雜的。說它多種多樣和錯綜複雜,是因為,大體說來,家庭對於其成員成長的
影響,不可能全是積極的和正確的。正如世界上不存在沒有缺點的個人一樣,實際上也不存在沒有缺點的家庭。但是家庭環境對
人才成長的影響畢竟有“質”的差別,即有主流與支流的區分。優等的家庭環境盡管也有某種不足,但它對人才成長的影響的基本方麵都是積極的。不良的家庭環境,既然還能夠成為一個家庭總是有一點兩點可親可愛之處,但對於人才的影響的基本方麵,卻往往是消極的。就理論上說,家庭的優點,往往成為影響人才成長的積極因素,而家庭的缺點和不足,就會直接成為影響人才成長的障礙。
家庭環境對於人才成長的影響一般地說是非常大的。任何在家庭中生活的個人,幾乎都無法從根本上擺脫家庭對他的熏陶和影響,但是這種熏陶和影響不管有多大,畢竟屬於外部因素,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人才本身。況且,家庭影響是外界影響的一個組成部分,不管這個組成部分多麼重要,它畢竟還不是影響的全部。
家庭環境對於人才的影響大體上有這樣兒種情況。
政治影響。家庭政治影響對於人才成長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是,這種影響在一定時期內被人為地誇大過,以至現在不少人對它發生反感了。但家庭的政治影響卻是客觀存在的,隻是在不同的政治環境下,有不同的表現形式。當資產階級處於上升階段段時候,其家庭政治影響就很有益處。無產階級在執行錯誤路線的時候,也難免給兒女灌輸一些不正確的東西。家庭政治影響不僅僅限於階級內容,還有愛國主義內容、政治理論教育等等方麵。但是,在現時條件下,最開明的家庭政治影響,應該最符合社會主義四化大計。否則,灌輸的所謂政治影響越多,對於人才成長在政治上越加不利,甚至引導孩子走到邪路上去。
經濟影響,主要是經濟生活條件。事實證明,家庭生活條件過於優裕,特別是對於孩子過於嬌寵,要星星不敢給月亮,並不是一件好事。往往使得孩子好吃懶做,一副少爺脾氣、姑奶奶架式,反倒貽誤了他們的美好前程。家庭生活條件有些拮據對於人才成長也不見得全是壞事。嶽飛家中生活貧寒,並沒有影響他成為一個有頭腦、有文化的傑出軍事將領和頗有才氣的詞人和散文作者。據傳說,嶽飛的字龍飛風舞,氣勢逼人,是由於他從小在沙盤上練習的結果。究竟是否如此,未知其詳,但他是一個不錯的書法家,確是沒有疑問的。這正是所謂“寒門出貴子”。但是家境太貧寒也不是好事,窮得吃不飽飯,哪裏有錢念書。家庭經濟條件,對於人才的品格,處世態度,學習態度的影響往往是巨大的,引導得好,可以成為.一種積極的動力;引導不好,也會使他們變成舉止猥瑣、懦弱無為的可憐巴巴的無誌小兒,甚至沾染壞的習慣。
道德影響。一個道德觀念很強的家庭,對於後輩的影響也大抵是積極的和有益的。華盛頓小時候,無意中砍慚了一棵他父親遠隔重洋運來的小樹。他父親看到斷樹,非常震怒,大聲詢問是誰幹的這件事,小華盛頓站出來承認是自己幹的,他父親卻轉怒為喜,高興地鼓勵了自己的兒子。在他看來,做一個誠實無欺的孩子要比損失一株哪怕是珍貴的樹木重要得多。現在社會上風氣不太好,有些作父母的,對於公家的東西,特別有“熱情”,偷偷摸摸,手腳不幹不淨,這樣的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顯然是很不好的。我們從報紙上看到多少消息,說兒子犯法,老子或母親為之銷贓,這不是拿自己的孩子往火坑裏推嗎?如果說,家長們都希望孩子們成為有道德的人,那麼,我們先應該自己造就一個有道德的家庭。
職業影響。職業影響是非常強烈的一種影響,前麵已經多有敘述。簡單地說,家庭中有某種職業技術,就應該使之成為一種 家庭的優勢,以此來培養兒女,哺育英才。
文化影響。所謂“書香門第”,並非完全是沒有意義的騙人鬼話。出身書香門第的人,往往在文化修養上要比一般子弟高一些。即使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考入名牌學校,特別是名牌大學的學生中,高級知識分子的子弟數量比例,也占有相當的優勢。因為高級知識分子的家庭數量比一般家庭的數量小得多,這種優勢就顯得更為突出。優良的文化家庭,本身也應該成為一種教育子女的優勢,其對於孩子的成才和發展顯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庭環境對於人才成長的影響有全麵的,有特殊的,即在某一方麵發生顯著影響的。需要說明的是,家庭環境對於人才成長的影響雖然很大,但人才對於家庭的影響尤其不容忽視。人才影響家庭的發展和變化,家庭又造就新的人才,這種良性循環,如果說在現實世界中還顯得不太普遍的話,那麼,隨著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麵的社會進步,會一天天地普及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