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0年以來增加了1 oo%。今天,在結過婚的人當中有1 09‰離過婚。未婚同居,現在有1
90萬個家庭是由未婚男女組成的。在這種家庭中,有55%的人是未結過婚的,32%的人是離過婚的,近2/3的家庭是由年齡在35歲以下的男女組成的。獨身,在l
970年至1982年期間,獨身生活的人數增加了75%.以1981年為例,65歲以上的獨身人數增加了65%,從510萬增加到750萬。25歲以下的獨身人數增加了兩倍,從55。6萬人增加到l70萬。34歲至55歲的獨身人數增加了3倍,從89.3萬增加到350萬,在這獨身生活的人中,有3/5是婦女。未婚母親,在l
9
70年至1982年期間,由未婚婦女維持的家庭增長367%。在20歲至24歲的婦女當中非婚出生率最高。”僅這些數字,就應該引起現代倫理學家和人才學專家給予充分的重視和研究。
婚姻結構在變,不言而喻,愛情觀念也在變。這些變化,在美國的統計表中有了清晰的體現。但是存那些沒有統計,或雖然有所統計卻沒有予以公布的國家中,大約也不會是風平浪靜或微漣細漪,沒有多大變化吧。
第二,愛情與婚姻觀念的變化。觀念上的變化是行為上,變化的先導,其影響在某種程度上比之實際行為還要大些。
在我國,對愛情與婚姻觀念影響最大的大概有這麼幾種思想。一種是所謂的性解放。性解放的具體內容究竟包括哪些內容,沒有人研究它,就是那些主張性解放的人也未必認真地研究過。不過是覺得現在的婚姻方式不大合自己的口味,要來一個解放。這種思想在一部分青年人中頗有影響,而且後果很嚴重。但是,這種思潮的影響所及,絕非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也不是三年五載就可以輕易糾正的。理論上既需要繼續探討,以求得最有說服力的理論效果。行動上也應該有一定措施,以保護青年人的健康成長和家庭幸福。
除“性解放”以外,影響比較大的,還是對於離婚的看法,這個問題有廣泛的討論者和關心者。因為這幾年離婚率持續上升,離婚直接影響到了很多家庭和個人的切身利益。離婚觀念的變化,其原因很複雜,其中某些原因與“性解放”也許有點關係,也有很多內容與其並無關係。以常理而論,婚姻自由,就包括戀愛自由、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夫婦雙方生活不協調,感情已經破裂,離婚也是一條必要的出路。在這個意義上說,離婚並不是一種單純消極的行為,而是一種極好的補救辦法。而且離過婚的人,也絕不應該受到歧視,他或她應該象其他一切別的人一樣地生活、重新戀愛與結婚。但是離婚率上升過快,確實給社會帶來一定影響。看起來,離婚率上升是當代社會一種帶有普遍性的傾向。兩方社會如此,社會主義社會也是如此。我們過去某一階段常常以離婚率低而沾沾自喜,看起來也不一定就有足夠的理由和根據。離婚率在我國農村確實還比較低,但這並不說明農村的婚姻道德觀念就強於城市,主要的還是與他們的生活環境與經濟條件和生活習俗有關。一個普通農民,結婚之前,要蓋房子,要購置相當數量的家具,要送給女方一定數量或相當數量的彩禮,而這些都需要全家人拚命勞動,進行積蓄。這種情況下的婚姻,其破裂的程度低一些,也不難理解。但是,將來其生產方式和分配方式以及生活方式有了變化,又會怎麼樣呢?對於離婿率上升的研究,應該作為一個課題進行下去,現在就下一個什麼結論,恐怕條件還不太成熟。但是,離婚率上升對於人才成長的影響卻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大因素.
除此以外,人們對於愛情和婚姻還有各種各樣的看法和想法。例如一些人主張獨身,一些人又拚命反對獨身,非常熱心地為大男大女想辦法尋找合適的意中人.結果,熱心過度招來不少非議。獨身觀念究竟怎樣?尚且不說。但是社會上很多人對獨身者看不慣,甚至以“怪”視之,就夠令獨身者心寒的了。況且說很多議論已經超出關心的範圍,就是一般人也不能接受。
如此種種,給現代愛情與婚姻家庭觀念帶來了很多新的內容,造成很多的影響。
第三,由於愛情婚姻觀念和社會現實情況的變化,也帶來新的社會矛盾.這些矛盾體現了傳統的變化和人們不適應這些變化而出現的一些思想和實際問題。這些思想和實際問題,對於一個社會來說,也許是正常的,無傷大體的。但對於具體的個人來說,損失也就夠大的了。這些矛盾和問題的一個突出方麵是,使有些有學曆的青年女子在戀愛和婚姻方麵出現了不是由於自身原因而造成的難以克服的困難。按照一般傳統觀念,男青年總喜歡找學曆和能力都比自己低一些的比較賢慧的姑娘作為自己的終身伴侶,而女青年也往往希望找比自己在能力上更強一些的男青年作為自己的戀愛對象。但是,客觀情況改變了,在很多國家,女青年上大學的比例逐年上升,有些學科,女青年已經超過了男青年的數量。可是問題來了,要不要找一個比自己更有才幹的女青年作為自己理想的伴侶呢?仿佛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小夥子們還缺乏這麼點勇氣,而使得許多有才有貌的女大學生失去了戀愛和婚姻的寶貴機遇。《中國婦女報》1985年5月1日登了一篇題為《新加坡女大學生婚姻多障礙》的文章,文章說:“新加坡去年結婚的2003名大學生畢業生中,隻有706名男生娶女大學畢業生,占注冊結婚大學生的35.3%。而超過半數的男大學畢業生是和沒有大學學曆的女性結婚。今年1月份的記錄同樣顯示男大學畢業生和學曆較低者結合的傾向。至於沒有大學學曆的男性娶女大學生的比例,低至12.3%。”新加坡19801年一次統計調查顯示,男女大學畢業生結婚比例差距越來越遠。在40~50歲以上的大學畢業生中,雖男性人數是女性人數的4倍,仍有1
5%的女性未婚。30~40歲的大學畢業生中,男性人數為女性人數的3倍,但未婚女性增至24%。而在20~30歲的組別中,男女比例是一比一,可是未婚女性估計超過50%。在美國人那裏,情況就更令人不安了。據報道,美國紐約市溫徹斯特學院一位心理學教授指出:現代婦女不是生活不能稱得上幸福愉快,而是大部分在精神和心理方麵,都呈現不平衡狀態。數以千計的婦女,患上各種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病。其中最有普遍性的一‘種是“內咎情緒症候群”,特別是兼顧工作和家庭的婦女最容易患此病。文章介紹不詳,不知患“內咎情緒症候群”的患者的具體情況如何,但從其中照顧家庭又要工作的發病原因來看,大約其中不乏知識婦女吧。這就是說,即使能夠結婚的婦女,仍然有著很大的苦惱。女大學生在目前世界文化發展水平上,不論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可以看作是人才結構方麵的一個顯著標誌,而其戀愛和婚姻如此不幸,不能不說是對子人才成長和發展的一種消極作用力。
第四,就我國的情況說,除去上述幾種情況以外,還有一些由於舊思想、舊意識和封建主義殘餘帶來的更加荒唐的婚姻觀念和非法行為。據《中國法製報》報道:“廣東省普寧縣近年來重婚、納妾案件越來越多。l
981年處理3起5人,1
984年增至7起lo人,今年第一季度已處理了3起5人。目前全縣尚未處理的重婚案件還有98起(其中屬納妾的37起)。”這種情況令人觸目驚心。
對於這些變化,確實需要認真對待和進行細致的調查研究,然後力求在理論上給一個科學的說明和指導。但是,即使從目前我們的現狀出發,也絕不能對這些情況聽之任之,置之不顧。愛情與婚姻所涉及的主要對象是青年人,而最敏感的青年人是知識層,這些青年中潛在的人才很多,有些已經為國家和單位做出了一定的成績,如果因為在愛情、婚姻問題上處理不當,而犯了錯誤,走上邪路,實在是不應有的重大損失。那麼,在愛情和婚姻問題上,應該遵循哪些原則呢?我們認為,至少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即,對不利於人才成長的愛情與婚姻觀念均應該堅決反對和抵製;對不利於別人或自己家庭幸福的愛情和婚姻觀念均應該堅決反對和抵製;對於不利於社會安定,不合於法律要求,不利於國家經濟建設的愛情和婚姻觀念,均應該堅決反對和抵製。不論其源於何處,穿著多麼漂亮的外衣,打著多麼動人的旗號。對於危害嚴重的,還應該加以批判和嚴肅打擊。
(三)樹立正確的愛情與婚姻觀念
1.戀愛要知情、理、法。正確的戀愛觀,應該是情、琿之間,有君一席。而且要合乎法律規定,受法律保護。這種戀愛才會真正有意義。
情、理,有時候也可以看作一對矛盾.戀愛是愛情的特殊表現形式,其特點就是情感運動激蕩而熱烈。這個時候,要注意情、理之間的恰當關係。沒有感情的理性,是一種可憎惡的理性。孔子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這話說得有點迂,它們本來不是一回事嘛。真的好德如好色,到了如癡如果的程度,叫人看管害怕,哪裏還有德行可言。不論什麼事情,沒有一點感情色彩都是辦不好的,即使最枯燥的工作,在行家裏手看來,都是興味盎然,注滿了深情厚意。戀愛本來就是一種感情的鍛煉和考驗,沒有感情,心如死灰,形同槁木,還談戀愛幹什麼?但是感情過於強烈、輕浮,甚至完全隨其自然,也絕不是談情晚愛的好方法。沒有韁繩的野馬,也許顯得比之騎士鞭下的戰馬來得自由些,世是其力量永遠難及戰馬的長久。而且也永遠達不到戰馬的英姿颯爽和顧盼有情。風格不同,風情迥異。那種任其自然的戀愛方法,是最靠不住的方式之一,其結果往往是害j’他人,也作賤了自己。戀愛是感情的交流,但是要有理性指導,這包括在對戀愛對象的觀察和分析上,戀愛的方式上,以至最後確定結婚與否上,沒有理智都是不行的。對於戀愛對象的觀察和判斷,本不是一件容易事。有時候,常常乃喪麵現象所迷惑,為漂亮的容貌,滔滔不絕的談吐,慷慨的饋贈和熱情的追求所迷惑,而忘記了其他更為重要的內容。真正的戀愛,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絕不是一件無足輕重的事,在感情激蕩的情況下,人們往往為自己的愛情所誘騙,把對方的優點無限誇大,甚至把缺點也變成了優點。如果完全不能從這種感情中稍稍解脫出來,那麼,這種戀愛,至少是盲目的,即使成功,也帶有很大的盲目性。戀愛方式上,由於受年齡、氣質、文化修養、民族習慣等種種因素的影響,會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性。但是不管這種差異性有多麼大,戀愛決不是隨心所欲的一種行為,象打撲克牌一樣,這一把打錯了,還可以打下一把。馬克思主張戀人的態度應該是“含蓄”的。對於多數人來說,含蓄的標準恐怕太高了些,但是鄭重和嚴肅則是必要的。戀人之間要相互尊重對方的人格,沒有對對方人格的尊重,會給今後的生活埋下一顆定時炸彈。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那大概是愛情發泄過頭所造成的一種結果;否則就是男女一方不慎看錯了對象,誤把小人當成了君子。結婚決定的作出必須慎重。就我國現在城市戀愛的類型分析,雖然自主婚姻占了絕大多數,但其中的自由婚姻比例並不太高,大部分婚姻的形成是由第三者牽線而成功的。這就給婚姻雙方的相瓦了解帶來一定的客觀困難。如果,決定過於倉促,則往往在不慎重或不了解對方的情況下,就做出了決定,以至後來感情不合,後悔畢竟遲了。
除去情、理關係以外,戀愛要有法製觀念。愛情如水,法律如渠,隻有渠中的流水才能暢快自如,而湧出渠外的水就很易幹涸。湧出時雖然朝氣蓬勃,一往無前,揮發盡致,但很快就形勢大變,露出衰敗的跡象。有些青年人,由於不能正確認識這些問題,不管是對方是已婚者,還是別的什麼人,以為隻要有了愛情就能“改造一切”,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還有上麵講的重婚罪和納妾罪,就更要不得。據說,有的女青年為著某種原因,甘心作妾,那就太可悲了。人格都沒有了,勉強去巴結別人,還能夠得到幸福嗎?
總之,情、理、法是戀愛和婚姻的三大保證。沒有或缺少什麼就應該盡快彌補上。有情、有理、又守法的婚姻才能夠成為人才成長的合理的婚姻。
2.事業第一,愛情第二,愛情為事業增輝,事業與愛情同在。在刑場上舉行婚禮的陳鐵軍與周文雍,可謂是愛情與事業同在的典型,即使是那種極為壯烈的場麵和方式,愛情也仍然可以成為事業的強大精神支柱。而共同的事業永遠是愛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有人認為,愛情本身就是一種壯麗事業。這看法是偏麵的,作為曆史範疇的愛情,它在特定的曆史條件下,確實起過類似社會革命的作用,它本身曾經作為社會革命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內容和組成部分在曆史上出現過,但是,那隻是曆史過程中的一段,而絕不是全部曆史。那一段純貞的愛情與壯烈的社會革命相統一的時代,就是反封建壓迫的時代,就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時代,隻有在那種特定的時代,愛情本身才同時具有了社會革命的意義。其實際情形大抵同於《紅樓夢》上所描繪的情況。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並沒有包含什麼自覺地反封建反壓迫的政治內容,但是,他們追求自主的愛情本身,就成為當時反封建統治的一部分。因此,賈政才痛驚天地,怒撻親生,賈太君才要冷待外孫女,不惜將其置於死地。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美麗故事,如《白蛇傳》和《梁山伯與祝英台》也大抵上有這種社會意義.但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完成了,在西方,隨著資產階級民主的建立,婚姻自主已經早已不成為重大的社會問題。在我國,隨著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自主婚姻有了法律保障,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人們可以自由地抒發自己的情感,大膽地去追求自己的意中人。再也不需要如林黛玉一樣的以淚洗麵,象一棵被扭曲的頑強的小草一樣,在堅石惡土之下回腸百轉,痛苦呻吟。如果在今天的世界上,仍然無限誇大愛情的社會作用,認為有了愛情就有了一切,就未免有點以常識為真理,帶有小題大做的味道。現代
人應有符合現代曆史要求的情懷和思想,現代的愛情應該以事業為第一位。把愛情之藤附於事業的大樹之上,才更顯得鬱鬱蔥蔥。
有人認為,一提到事業,就離開了愛情的本旨。其實,既然是社會中人,不論什麼都離不開所生活和工作的社會,愛情和婚姻當然也是如此。不能想象一個愛國者,會對一個背叛國家的叛徒產生愛情;也不能想象一位獻身科學事業,一心一意為人類和國家的進步的科學家,可以和一個唧唧喳喳,滿腦袋個人打算的人白頭到老。“道不合,不相謀”,更不要說在一個家庭過日子了。愛情是有事業作基礎的,這樣的道理實在是太簡單了。談到愛情與婚姻的時候,不能不同時考慮到雙方的社會理想和事業心。沒有考慮到這一點的戀人們,不管怎麼合乎“男才女貌”的舊標準,或什麼別的更加有趣的新標準,十之八九,洞房花燭之下就已醞釀著寒風冷雨。
3.愛情與婚姻既是汲取又是給予。愛情與婚姻是無私情感的結晶。有人說,愛情是自私的。實際上,自私的愛情必不能長久,極端自私自利才真正是婚姻的墳墓。看過易卜生《傀儡之家》的人們,誰不同情女主人公的遭遇。女主人公的感情正是一種無私的情感,而她的貌似君子的丈夫,胸膛裏埋藏的卻是一顆非常卑鄙自私的心。台灣科學家沈君山說得好:“愛情就如在銀行裏存一筆錢,能欣賞對方的優點,這是補充收入。容忍缺點,這是節製支出。”那麼,我們可以加上一句,能夠為對方做點事情,則是收入的增加,一味要求對方為自己“效勞”,則是最帶浪費性的支出。
在此,我們也仿照某些心理學家和報刊記者所喜歡的方式,列出一些維護和發展純貞愛情即無私愛情的準則。
準則一,把做對方喜歡的事看成自己最大的幸福。對方喜歡做什麼,注重什麼,凡愛人哪有不知的道理。知而不做,不為愚夫便是愚婦。對方喜妒的,你去做了。盡管你自己可能並不習慣那種方式,但是所得到的甜蜜的愛情卻會使你逐漸養成一種新的習慣。對方愛吃什麼,愛穿什麼,愛看什麼,愛聽什麼,當然不是讓夫妻的一方一味勉強,亂講假話,你隻要擇其要點,做上那麼一件兩件,就會象黑暗中的火石一樣,合然一擊,就會發出耀眼的亮光。
準則二,給對方留麵子。麵子人人皆有,丟麵子的事有誰能願意接受。但是人人有缺點,這缺點被人說出來,好象被人打了屁股一樣的難受(請注意,有礙於工作的麵子不在此例),打屁股的竟是自己的愛人,則其惱火程度可想而知。中國古語。當人教子,背後訓妻。”夫妻平等,何訓之有?如果能夠相互注意對方的自尊心不受傷害,那麼,即使數九隆冬,在愛人的心裏也總含有幾分融融春意。
準則三,相信對方勝於相信自己。有一篇外國的故事說,一對年輕的夫婦,感情甚篤,忽一日,妻子有意見了,丈夫問她為什麼不高興呢?她回答說,你已經許久不叫我“親愛的”了。她的丈夫回答說:“這樣吧,如果我不當麵告訴你我不愛你了,那麼,我就仍然在愛著你。”有些人偏偏心胸不開,好聽小遭消息,而且疑心特重,最好捕風捉影,弄得夫妻之間垂頭喪氣。有這樣脾氣的人,不妨在苦惱焦心之際,去看一看《奧賽羅》。這對於習慣予捕風捉影,醉心於懷疑者來說,大有裨益。
也許有人會說,真正的人才絕不會被這些凡間瑣事所困擾吧。照我們看來,如果能在婚姻這個人生最為敏感的地方,插上幾朵愛情的鮮花,恐怕多麼富有天才特征的人才個體大約也不會厭煩的。
4。要學會愛情和婚姻中的科學方法。愛情是一門科學,有一本書叫做《情愛論》,就是研究這門科學的著作。婚姻也是一門科學,研究它的人還不少呢。如果掌握了一些必要的方法,感情既深,方法又好,那麼,愛情和婚姻會青春常在,永葆魅力。我們不妨借一段有趣的議論做例子:“當丈夫大聲朗讀時,妻子應該安靜地坐在椅子裏,注意力要集中。如果他決定朗讀共和黨的競選綱領,或一篇關於爭奪金牌的拳擊比賽中一拳一拳的詳細報道時,對妻子說來,做到集中注意力可不容易,但是她至少應裝著是感興趣的樣子。她不應該在那兒一直搖晃著一隻腳,開始給手表上弦,修指甲,或雙手啪的一聲去打蚊子。當丈夫在朗讀時,一位好妻子是會讓蚊子叮咬自己的。她也不應該插嘴去糾正丈夫的發音,或者告訴他,他的襪子穿反了.當他念完後,明智一點的妻子就稱讚:‘真有趣’。”
四、親鄰學友與成才
古人說,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青少年的成長,就其小環境而言,當然與父母接觸最多;觀其一生,則夫妻之間關係最密。但親戚、鄰居、同學和朋友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雖然說未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但潛移默化的作用是誰也否認不了的。而且親鄰學友對於人才影響的差異性非常之大,影響大的,可以超過父母、夫妻;影響小的,則幾乎不發生什麼關鍵性作用。唐朝的韓愈就是被嫂子撫養成人的,這雖然是親友關係中的一個特例,但也可以從中看出親友的影響不可小視。如明朝的史可法與左光鬥的師生之誼;春秋時期管仲與鮑叔牙朋友之交;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知音之情,以及當代文學大師魯迅與瞿秋白的同懷知己之論,都是這方麵非常典型的事例。至於馬克思、恩格斯那樣深厚的友誼和共同作出的不朽業績,更是為世人所欽佩和敬仰。可見同誌之情有時要勝過最親近的家人。從這個意義上說。親鄰學友的影響就更不容忽視了。
古人講究擇友,主張交友要慎。對於親戚當然是無法選擇的,但是交友的某些原則對於親戚問的來往也有可借鑒之處。以交友論,一日“慎”。有些人交友隨便,但是很不長久,方才還親密無間,瞬時即反目成仇。這樣的朋友其實稱不上朋友。有的人輕信他人,與壞人為友,結果是上個大當,後悔不已。古時候,孫臏與龐涓本是同窗好友,一師之徒。但龐涓嫉妒心起,竟欲陷孫臏於死地,可見交友不慎的危害。二日“雅”。交友宜雅,君子之交淡如水,而不是酒肉朋友,吃吃喝喝,拉拉扯扯,成幫結夥,互相吹捧,沒有一點原則。這樣的交友不如沒有朋友,有了朋友反倒多了犯錯誤的機會。社會上一些青年人,結幫幹壞事,如此交友,就是飲鴆止渴.三日“直”,交友宜直,也就是所謂諍友。從古至今,腐友易得,諍友難求。諍友如良藥,如明鏡,可以使人少犯錯誤,多思進取。魯迅先生就主張要有一兩個知心朋友。朋友如同親戚、夫妻一樣,也是現代生活中的一個必要層次。即使對於革命家和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來說,盡管同忠應該在他們心目中占據一個最為重要的位置,但總不能因此就要求他們斷絕與社會各階層的來往。何況在社會主義階段還有不同信仰存在,有不同政治觀點和不同社會階層,作為一種社會溝通和聯係的渠道和媒介,交友就不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了。從心理學的意義上說,正確地交友,可以擴大人的視野,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使人的心理狀態更為健康和幸福地發展。既然人才也是人,不過是才能大些,貢獻高些而已,七情六欲,豈可無之?如果在親鄰學友這些必要的外部接觸中育明顯的缺陷,其發展和成長過程中,必會顯露出某種不足,實在是很令入遺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