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才成長與發展的外在因素 第四節 人才成長內外因素的辯證關係
就最一般的意義上講,內外因素的辯證關係,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即,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但是,社會的組成是非常精密和複雜的整體,人才個體所處位置和環境也千差萬別,異同難計。因此,對於人才成長和發展需要進行具體的分析,對於客觀條件的變化和發展同樣需要進行具體的分析。真理的最大特征在於,它盡管需要高度的抽象和概括,其精髓卻在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客觀條件是發展變化的
整個社會是一個嚴密的係統,其發艮變化有客觀規律性。與人才有關的客觀條件也是一個嚴密係統,有其固有的發展規律。影響人才的客觀條件包括大環境、亞環境和小環境。大環境中其實還有國際環境這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因此,就其層次來說,我們可以把客觀條件分為:國際環境,國家與民族環境,地區與人才社會群,以及以家庭為主體的小環境。這些環境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大環境製約和驅動亞、小環境的發展和變化,亞、小環境又會對大環境的變化產生反作用。在曆史轉折的重大關頭,大環境轟然而變,為社會曆史的變革帶來本質性的巨大影響。亞、小環境表麵看來並沒有這種力量,但社會的變革,正是亞、小環境長期變化所引起的必然結果;而整個社會的變化,又會對亞、小環境的變化形成新的驅動力量和製約條件。人才外在環境的變化仿佛是一個極大的畫麵,在通常情況下,其整體的變化是細微的,是不明顯的,甚至使人感覺是靜止不動的。然而它
的局都,它的每一條線、每一個點卻在積極和緊張地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是不平衡的,此起彼伏,漲落無序,但總處在積極的變動之中。這些小的局部的變化終究會引起整個畫麵發生變化,這就是從漸變到突變的演化過程。在這些變化中,對於具體的人才個體來說,其環境對他的影響是不規則的,又是巨大的。因為人才個體直接觸到的人往往是亞環境和小環境,因此,盡管大的環境可以形成一種進步的趨向,或相對穩定的趨向,或者一種沒落的趨向,但對於人才個體所處的直接環境來說,卻可以出現與整個環境或協調,或不協調,或內容相反的局麵。例如,民主革命時期,整個中國社會是非常黑暗和腐朽的,但廣州城中,正雲集著先進的中國革命的精英;井岡山上,正播下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解放戰爭時期,國統區固然黑暗得很,反動派垂死地掙紮,但解放區的天空卻是明朗的天空,人民獲得了解放。試想一下,生活在這不同的環境裏,會培育出怎樣不同的人才?而且在同樣的社會條件下,由於所習專業不同,受環境影響的差異性也是很大的。戰爭時期,革命軍隊是造就人才最多最快的地方。從八一南昌起義算起,至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培育了多少傑出的軍事家,傑出的將領和英雄的戰士。但在和平時期,不論軍隊的建設怎樣,卻無法培養出為數如此眾多的英雄人物。即使有很多潛人才在和平時期出現,其貢獻和曆史作用也與戰爭時期有著本質的區別。同樣作為科研部門,不同的國家環境,可以具有不同的地位,同一個國家環境,不同的地區也存在不同的優勢。因此,客觀條件如果作為一種人才成功的機會來說,其機會絕不是均等的,有些人才個體的機會好些,機遇多些,有些人才的機會則來得很少,機遇也並不太佳。家庭的變化就更加如此。生活在50年代的青少年,家中七八個兄弟姊妹,生活不免拮據,營養難免不良,家庭負擔也相對增加,而隻有一個孩子的同等收入的家庭,其環境當然大不相同,而且父母感情甚篤。這與父母經常吵架,甚至出走或離婚的家庭相比,對於孩子心靈的影響,就不是社會製度和地區環境所能包容和代替的了。但是,經濟收入很高,但教子無方的家庭,鳳凰窩中常常飛不出金色的彩風,而家庭貧寒、訓子有道的家庭,卻可以招來金鳳凰。統而言之,客觀形勢千變萬化,這種變化對於人才個體這個人類社會的微小原子來說,其變化的方式和內容就顯得更加豐富多采和有著巨大的影響了。一個家庭的毀滅,對於社會來說,也許不及九牛之一毛,而對於這個家庭中的每個成員來說,付出的代價太大了。因此,客觀條件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上說,它決定著人才的命運。而客觀條件的變化一旦形成一個比較強的洪流,就不是哪個人可以將其一把拽回,隨意改變它發展的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