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某個偉大人物曾經說過,他的偉大,並非因為自身多麼了不起,而是因為站在別的巨人肩膀上的緣故,通俗的理論巾,往往包含著千真萬確的真理和令人仰慕的謙虛精神。但是,無論是後來的巨人,還是先前的巨人,沒有人民群眾怍其堅實的基礎,都將一事無成。
如求舉例來說,那麼,沒有18世紀的法國大革命,就沒有馬拉、羅伯斯庇爾、丹東和拿破侖;沒有1
9世紀法革革命風潮和文藝運動,就沒有巴爾紮克、雨果、司湯達和梅裏美;沒有五四運動,就沒有魯迅、郭沫若和後來的茅盾與巴金。社會在發展,人類在前進,而人類社會在運動中培養和造就許許多多蓋世英才。沒有社會的運動,沒有人民的努力,沒有千百萬人形成的強大的旋流和浪潮,任何的天才、人才、能才,都會沉緬於死海,毀滅於未名之中。
人民,是曆史前進的強大推動力。人民,是一切人才的師長和母親,忘記這一點,就是忘了出身的根本。背離了這一點,難免成為脫離牧群的野馬,縱有追風及日的本領,也逃不脫滅亡的命運。
三、主觀潛力猶待開發
客觀條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人民群眾的決定性意義,已經議論過了。但是人才個體決不是母親懷抱中的嬰兒,也不是扶杖而行、籲籲帶喘的老婦,他是精力無比的青年,是振翅翱翔的雛鷹。他本身孕育著極其強大的內在力。我們強調社會條件和人民群眾作用的目的之一,就是使這強大的內在力,發放出來,並使之成為人民與社會力量的一部分。人才個體,特別是潛人才的發展潛力非常之大,人才學的應用目的之一,就是開發這些潛力,使他們最大程度地以最佳形式發放出孕育已久的聰明才智。
人才,特別是傑出人才的作用,我們在前麵已經說到了。沒有人才或者沒有傑出人才的民族和國家,其曆史是平庸的、乏味的、無所作為的,因而也是非常危險的。法國文學史上,如果沒有19世紀那些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大師,今天的文學史該缺少多麼令人遺憾的一章。中國曆史上,如果沒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和那千千萬萬名垂青史,功昭日月的傑出人物,中華民族哪有今天的豐采?人才有賴人民,人民渴望人才。人民是人才之父母,人才是人民之驕子。社會主義社會應該以最大的熱情,最優的條件,最好的方法,去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不但擁有現代的屈、宋、班、馬,而且擁有新一代的魯迅、茅盾、老舍和巴金。不但擁有現代的孫子兵法,而且擁有新一代的毛澤東、朱德、劉伯承與彭德懷。不但擁有現代的張衡、郭守敬,而且擁有更多的錢學森、李四光、吳仲華和華羅庚。即使如此,我們還不應滿足.德國出過馬克思和恩格斯,英國出過達爾文,歐洲出過愛因斯坦,我們中華民族也應該出這樣偉大的曆史巨人。長江後浪推前浪,一輩新人超舊人,此言雖舊,其意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