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半生閑(大結局)
1886年6月。(閱讀網,最快文字更新精彩小說!)新的《土地改革法》頒布,國家正式宣布土地私有化,並允許自由買賣。
十幾年前,太平天國之亂方平,大江南北屍橫遍野,田園荒蕪,那時大明為了恢複生產,才將無主的荒田低價發放給農民,並嚴格規定了每人授田的限額。那個時候的目標當然是為了避免土地兼並,減輕農民負擔,維護國家之穩定。
但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大明的農業已經趨於穩定,糧食產量也因技術的革新而年年刷新紀錄,農業問題已經不再是製約大明發展的根本。
相反,隨著工業化的加深,遍布大明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工廠又開始麵臨著工人緊缺的現實情況,當城鎮的人口無法滿足廉價勞動力支撐時,把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引導他們加入工人的隊伍,就成為了當前十分迫切的問題。
大明如今通過土地改革法,就是要通過競爭機製。使那些懶惰的農民不得不賣掉手中的土地,而為了生存下去,他們就不得不湧入城市,轉變角色,由農民變成工人。
大明目前的工業產值雖然已接近英國的三分之二,但工資與英國相比,還差著一個檔次。大量的農民湧入城鎮,加入低廉勞動力的大軍,必然會使勞動力成本進一步下降,這就會使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由此,大明製造的物美價廉的工業產品,便將在世界上更增加了競爭力。
當然,農民們也許並不覺得成為低價勞動力有多麼不好,畢竟,在農業仍占相當比例的大明國,做工人所獲得的收入畢竟還是要高於農民。既然能獲得更高的收入,又能從鄉下進入城市,成為體麵的城市人,何樂而不為呢。
時間進入1887年,經濟的繁榮為政治改革提供了一個寬鬆而有利的氛圍,曾紀澤在這一年年中頒布了憲政計劃表,即:大明將在三年之內實現內閣總理由黨派提名,經議會選舉產生,由皇帝批準之後就任。內閣總理任期最多不超過兩屆,每屆期限四年。如若第一屆新內閣運行效果良好,大明將在第二屆時宣布大明帝國將參照英帝國。實施君主立憲之製,皇帝將正式退居幕後,並將國家之經濟、軍事、行政、司法、立法之大權,盡數放手給議會、政府和法院。
與此同時,大陸與台灣也共同簽署了《兩岸和平民主統一宣言》,雙方全麵開放議會競選條件,縣、市、省乃至帝國中央兩院議會,兩岸黨派均可自由參選。
三年之內,大陸與台灣將實現統一,兩岸黨派可自由提名總理,中國實行君主立憲製。而第二屆總理將由全民選舉產生。
這是一八**年的冬末春初,曾紀澤低調的赴湖南長沙遊曆,這是一次秘密的出行,決心漸漸隱退出政壇的曾紀澤,並不想讓他的退休生活受到媒體的打擾。
曾紀澤遊曆了湘江西岸的大學城,三十多年前,他就是在這裏完成了他的大學階段,當然,那經是穿越之前的事了,而那些過往的記憶,由於他自己的穿越。反而已經成為虛構之事。
多少年了,一直處於風口浪尖的他,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情去舊地重遊,而今,當這個國家已經步入富強、民主、文明的正軌之時,他才終於的閑了下來。已是暮年的他,自然而然的會對那些深藏在腦海深處的回憶產生獨特的情感,而正是這種情感,促使他回到這裏,試圖從這一山一水中尋找到些許過往的回憶。
隻是物非人亦非,今日之湘水,亦非百年之後湘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