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正因為上界仙族不再隨處可見,就連凡界異獸也幾乎匿跡,人們一看見傳說中的龍出現就興奮非常,那眼神既敬畏又好奇,可對於被圍觀的燭龍來說當下就不樂意了,立馬調頭飛回委羽之山去,琴自然也沒得找。
不過事情卻沒就此結束,龍飛是飛走了,但人能去找啊!偏偏燭龍飛的方向沿途最顯目最大的一座島就是委羽,於是委羽之山有龍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膽子大的人就成群結隊劃船去偷瞄龍究竟長怎樣,等四時之龍的名頭開始流傳後,甚至殺豬宰羊去拜龍的都有。
燭龍嫌吵,加上不喜歡血腥味,於是殺豬宰羊剁雞斬鴨來的,他來一艘燒一艘、來兩艘燒一雙!其餘的則一律用結界擋在外海。
那些跳火燒船的,苦哈哈遊過幾次泳後自然就得出了一個結論:龍不愛吃豬肉羊肉各種肉,而且脾氣還不太好,吾等凡人可遠觀不可褻…咳、不可上島膜拜焉。
但在當時的人心中,龍是實力高深莫測的、是一不爽就會滅城滅國的,就算不提四時之龍的名號,都必須時時祭拜以防龍怒。於是他們推舉了一名水氏部落的首領上島去談───能被允許上島還是飛鴿傳書好幾次的成果───希望龍神大人能給他們表現的機會,以換得彼此雙贏。
燭龍煩不勝煩,最後看看鳥滿為患的委羽之山,才終於開口說了句:『那給那些鳥建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吧。』
雖然這要求出乎意料之外,但仍讓水氏首領鬆了口氣,欣喜地回去交差並帶人手來大興土木。但有句話說得好:〝請神容易送神難〞,雖然用在這有些奇怪,不過確實等給鳥遮風避雨的地方建好了,燭龍也沒法再斷然拒絕那些人上島,最後雙方各退一步,西域開始了一年一度、形式簡約的龍神祭。
後來燭龍即將麵臨九重雷時,他以自毀視物能力的方式讓自身的天劫得以延期,而也是自從第一個西域人踏上委羽之島後,原先熔岩地脈活動頻繁的西域便再也沒遇過火山爆發,一次也無。
隨著物換星移,韶光荏苒,仁慈儉樸的堯禪讓帝位予舜,禹亦繼承父業,展開長達十三年的治水大業,四時之龍中的相柳則因在此次洪水中造成無數死傷破壞,被視作共工之臣,成為眾人除之而後快的凶獸。
而隱世已久的應龍也在此時出現,踏上委羽之山的白沙岸,還帶來了一副玻璃冰棺。
數千年後,天下共主之位不再,四域早已分別由東帝、西皇、南後、北王所統治,而那隻玻璃冰棺裏裝著的一具空殼也在某日毫無預警地有了靈魂,晴空藍天下突然乍響的雷電驚動了燭龍,待他趕到,還是遲疑許久才動手融去那層冰。
醒來的人其氣息不像夔,卻也不像燭龍認識的任何一個人,他必須承認,他根本不曉得對方究竟是誰,又怎麼會出現在這個應龍為夔重塑的身軀裏,因此當那人茫然地問他是誰、而他自己又是誰時,燭龍隻能冷著臉一言不發。
然而那人的茫然其實隻維持片刻,見燭龍回答不出後,接著自顧自地說了句原來你也不知道,隨後看著玻璃棺上自己的倒影,便摸摸下巴不甚滿意地評論道:『嗯,雖然長相我不喜歡,不過發白、膚白、衣服白也挺好認的,應該有人會記得,那就先叫白好了,等以後我知道自己是誰後再來換名字也不遲。』
『………』燭龍鄙視,這什麼低俗的名字!?
畢竟對方那軀殼是應龍請他代為保管的,加上自己堅持不殺生,燭龍隻能任由白在委羽之山住了下來,然後每天被對方釣魚逗鳥劃船遊泳的各種動靜擾得不得安寧。
燭龍沒見過有人會像這樣連片刻都靜不下來,一整天都有做不完的事、說不完的話,甚至還有吃不完的東西───白喜歡嚐鮮,常帶一些特別的吃食回來分燭龍吃,哪怕燭龍鮮少吃這些人類的食物,白也隻會對他叨念幾句不懂享受美食,下次卻依舊多帶一份回來。
燭龍熟識的人很少,應龍算一個,白勉強也算上一個,雖然他是無從選擇被迫熟識的…但這也讓過慣獨居生活的燭龍覺得各種不自在各種吵,正巧那時皇城島的火山隱隱有開始活動的跡象,於是在某個晴空萬裏的日子裏,他直接化回龍形便飛往了島城島。
而在那個繁盛非凡的島嶼裏,他遇上了西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