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分田(2 / 3)

喬家宜道:“既然是假的,那我們何必去學!”李常柏默然。

竟陵縣最終上報的中稻畝產量是700斤,僅僅壓過了鍾縣的684斤,在那些畝產2316斤、畝產1780斤的先進麵前,竟陵縣和鍾縣被地委書記鄧本棣劃了紅鉤,喬家宜低著頭,鍾縣的縣委書記劉民高不屑地對喬家宜說:“過去的學生考試,主考官在落榜的學生名字後打紅鉤,咱們也享受這待遇了。”

這是後話。

此時的柳樹徹回想起喬家宜的話,仍然同意他的觀點,喬家宜是龍潭公社出去的領導,照理他柳樹徹有條件也有責任去為喬家宜分擔些擔子,也搞個試驗田來當個典型,可他實在不想虛報畝產量,難道報上畝產2000多斤就有飯吃了麼?自己一個公社書記當著,上麵還有補貼,尚且糧食不豐足,那些勞力少、孩子多、老人病的人家不知是啥光景了。

如何解決目前的問題,讓我們這個一直緊緊跟著上級領導的公社一把手柳書記陷入了沉思。

這幾年縣裏的活動一個接一個,在去年的冬播會上,縣裏布置早稻育秧任務,要求學習報上一個地區的先進經驗,提出了“一早百早”的口號,柳樹徹與清荷大隊黨支部書記彭昌海是初中同學,加上清荷垸的農業基礎比其他大隊好,柳樹徹便在清荷垸試點,春節後也開始大育秧苗,結果倒春寒來了,播下的種子剛剛長出些嫩綠的葉子,就被活活地凍死了,村子裏的老農怨氣大且不說,損失的穀子叫他柳樹徹心疼了好幾天,彭昌海更是愁得吃不下飯。

記得他當時急得直接找到了縣上,在政府大院堵住正要出門的喬家宜:“喬縣長,這樣幹下去不行啊,很多農田出現了大片草荒,社員們出工不出力,春上穀子損失不說,農民的積極性也下去了,‘一人講,眾人聽,鋤頭把上歇丁丁’,農民說,我們種了一輩子的地,還不知道有這個搞法。”喬家宜拉著柳樹徹到辦公室,倒一杯水給他:“樹徹呀,情況我都清楚了,不隻是你一個公社有反映。總會有個結果的,還是要堅持實事求是啊。任何事情,任何工作,隻有從實際出發,才能取得勝利,我看那個‘一律化’‘一早百早’的搞法是有問題的,你看‘二月份就下秧’致秧苗全部被凍死,‘少種、高產、多收’又導致冬播麵積減少夏糧減少。示範是讓群眾看到好處,看不到好處就別幹了嘛。 ”

正是因為有了喬家宜的意見,柳樹徹才和彭昌海停止了這個“一早百早”的搞法。

可這幾天的參觀學習,看到報紙上的畝產5000斤還是讓他這個公社書記心中起了波瀾。

柳樹徹在琢磨這個吃飯問題時,清荷大隊支書兼大隊長彭昌海剛剛送走戴漢青兩口子,這時也站在大隊部的場院裏思考著同一個問題。

彭昌海是清荷垸漫裏嘎六屋台的人,幾代都是莊戶人家出身,打從祖爺爺開始就給人扛長活,他們吃得起苦,東家的事交給他們比交給自家人都放心。彭昌海家就憑著祖輩幾代扛長活劃成了貧農,彭昌海又憑著祖輩幾代扛長活當上了大隊支書。他像他的長輩一樣老實,平易近人、禮賢下士這些評價彭昌海都當得起,他沒有架子,上麵開會,他回來傳達,如何幹他聽班子成員的,他性格隨和,小事裝糊塗,大事不放手,頗得擁護。

清荷大隊共有七個專幹。彭昌海一肩擔兩任,設了三個副職,副支書曾祥林是曾家台子回鄉知識青年,他喜歡讀報,有主見,但他寡言少語,征求他意見時他才肯說;副支書李德厚是李家大灣的老隊長,他是指望著做大隊一把手的,卻不知這把椅子被彭昌海坐了,他不管事也不幹事,心裏打著小算盤,無論開會,還是檢查,總是陰沉著臉叼著根煙,他廢話多,中庸圓滑;排在第三位的副書記是程家門的程普發,他中庸之道學得到位,隻要是彭昌海定下的事,他沒有不讚成不執行的。喬二狗是民兵連長,彭昌海與他沾著親戚,彭昌海老婆的母親與喬二狗老婆的父親是表兄妹,他不知道這喬二狗咋當上了大隊幹部,而且在彭昌海上任之前就是大隊專幹了,有了這層八竿子打著了的親戚關係,喬二狗就不同於其他人,他時不時拉上彭昌海喝上一盅,就衝這一點,喬二狗在大隊部比其他人說話算數,彭支書拿不定的事必去問問喬二狗再作決定,一來二去,這喬二狗竟擁有了不小的權利。他緊緊跟著彭昌海,凡是支書要辦的事他都先替他想好,這一點讓彭昌海滿意,久而久之,彭昌海倒把這個非黨員的喬二狗視作了比幾位副支書還得力的助手。大隊會計兼文書是鼻家業子的黃小平,他是鼻家業子生產隊長的兒子。另有婦聯主任吳婉香,她家雇農,選女幹部時,她就被推薦進了大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