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奇遇(2 / 3)

這是自抗戰勝利後四十多年來連續三天唱的一台花鼓戲。《站花牆》《白扇記》《十三款》,四麵八方擁來的人擠在喬家大灣的禾場上,熙熙攘攘。到第三天,林靜芝和戴季平被推到台上,人們要他們也來一段,鳳冠霞帔,再一次披在林靜芝身上,她與戴季平唱的仍是楊玉春與王美蓉的《站花牆》。掌聲口哨聲叫好聲,在這個風和日麗的禾場上空,經久不息。

上九日黃昏,鄢校長和他的老婆芳華提著禮品,賴在戴季平家,怎麼說也不走。他要等到送嶽父回城關的戴誌軍回來再走。

“哥,你幫我跟誌軍說說,把我兒子帶去,隨便幹什麼都行。”“廠子人夠了。這次真不行,再等等,再等等。”戴季平說。

想起這是戴誌軍退學後,戴季平求自己說過的話,鄢校長臉上掛不住了:“老哥,看在我當初同意誌軍複學,你大人不計小人過。兒子書讀不進,又不肯種田,我真沒辦法。”鄢校長又遞上一根煙。

“這娃兒才十六歲,童工哩。”

“他個子大,看樣子有十八歲啦。”鄢校長的老婆芳華接口,“誌軍大學通知來的那天,恁郎臉上被泥巴弄了個大花臉,還是我給恁郎手袱子擦幹淨了臉,才沒出洋相,恁郎沒忘吧?”

“啊?”戴季平憨笑,“是你的手袱子?人多,過後洗淨了也不曉得還哪個。”

這婆娘,一個手袱子過了這些年才來說起,這手袱子也太貴氣了。唉,當年沈伯齡因了薛姨太的手袱子差點被活埋,而今我竟因手袱子要走兒子後門了。戴季平心裏八百個不願意,還是答應了鄢校長。

從戴季平家出來,迎麵看到漢青提了點心和女兒小芹走來,鄢校長夫婦繞道避開,見漢青站在戴季平家門前,將東西交給女兒,把女兒向前一推,自己又折了回去。鄢校長自嘲地笑笑:“沒想到戴季平養了個這麼爭氣的兒子,要曉得他這樣有出息,當初不用他求我,我也要將這尊神請回來上學。”芳華撇撇嘴:“瞧你那小樣,教了一輩子書,就得了這麼個教訓。”

誌軍回來,戴季平說到鄢校長的兒子。

“你爹拿了人家的手袱子,人家來討人情了。”靜芝笑。

“你當著娃兒說什麼呀。”戴季平嗔怪。

誌軍聽了半天才明白,哈哈一笑:“這倒是個充分的理由。至於那漢青家的女兒,他家一直欺負我們,還是算了吧。”

靜芝歎口氣道:“兒啊,冤家宜解不宜結。我們不跟他們一般見識。小芹是小芹,她爹媽是她爹媽。這幾年他們家過得好難,一屋子女娃都大了,大女娃出嫁連嫁妝都沒有,鄰裏扯皮罵她是窮鬼,氣得她喝了農藥,人是搶回來了,身子骨卻大不如從前了。去年她爹病了她回來過一次,瘦得風一吹要倒似的。”

誌軍拉起母親的手:“姆媽真是菩薩心腸。好吧,我都帶走。”

至此,喬家大灣一村的人,除了老族長喬祖德等幾戶人家外,親連親,鄰搭鄰,大都與騰達有了聯係。

喬祖德二兒子在省城當廳長,三兒子在縣裏當縣長,大兒子和四兒子的孩子們跟著伯伯叔叔們各自找到單位,驚蟄的工作,他也跟二兒子提過要求了。喬祖德現在看戴季平,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味道,林靜芝這個嫁了喬家兩個男人的女人最終成了戴家的媳婦,現在是戴家的兒子有出息,他在心裏憋著一個梗,他想,你再怎麼出息也不如我的兒子們當大官榮耀,我的兒子們那才叫個光宗耀祖。

喬祖德一直住在喬家大灣,家駿沒接他到省城,他也沒想去,家宜倒是想接他去縣城,他也沒答應。幺兒子開巴士跑縣城到龍潭的班車,大兒子在村子裏開了個茶館,他每日到大兒子的茶館裏打半天骨牌,有時間侍弄一下菜園,過的悠哉遊哉,他耳不聾眼不花,人們恭維他教子有方,養的兒都是當官的料。喬祖德聽在耳裏,樂在心頭。

娃兒們回家過完春節,又跟著大巴車到了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