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誌強曾找過一些要跳槽的員工問他們為什麼要走,這些員工的回答卻讓他啼笑皆非:一些員工說:“我老鄉叫我走,我就走。”還有一些員工說:“我看到別人都走了所以我也走”……這些員工對於自己人生的盲目。使許誌強又一次感到無奈和悲傷。其實,作為從最基層做起的許誌強更加明白,許多人員工都是帶著一個夢想,至少他們都是帶著改善自己或家人現狀的願望才出來打工的。人的思想決定人的態度,人的態度決定人的行為,人的行為反過來又會加強人的思想,這似乎是一個很普通的哲理,在生活的實踐中卻容易卻往往容易被人遺忘。不少人帶著尋夢的願望來到這個城市,帶著改變自己的命運的理想來到這個城市,然而轉了一圈後,卻猛然發現原來自己不願意去改變,因為在自己根本不願意去改變自己的觀念,改變自己的思想。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每個人都在學習如何成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人會抱怨他的客觀條件,因而無力去追求成功。必須承認,令人失望的困境的確是生活的一種真相--同樣必須承認,某種成功的可能性構成了生活的另一種真相:一個人的能力有多少,不是你習慣發揮的那些,而是你盡全力發揮的多少!大多數人會失敗是因為他們連自己的能力是什麼都不知道,而且往往都低估了自己真正的價值。連你自己都看不見自己的能力是什麼了,又有誰能看的見呢?一旦你都否定自己、低估了自己的才能,那還能期望誰來重視你呢?如果連自己都放棄了,別說是眼前的挫折、磨練,就連自己身上的能力也會被你自己給抹滅掉了。因此如何理解自己的生活和客觀條件,其實完全取決於自己的態度,學會熱愛自己,珍惜自己無疑是成功的先決條件。
由於早有準備,許誌強很快就從新組織了工廠的一支新力軍。“淤血去盡,生肌更快”,對於工廠這一次的大換血,許誌強對“做最好的準備,預最壞的打算”體會得無比深刻。新的觀念和新的員工給工廠注入了新而生的動力,生產效率提高,貨期準時,效益增加。並在不增加其它設施的情況下,使競爭力大大提高。
四個月的時間,許誌強從入門到升為工廠的副總,代價是體重從一百四十多磅猛降到一百一十幾磅。在來到深圳的半年時間中,許誌強沒有回過一次家--雖然家很近。在工廠改革進入正軌後,許誌強和廠裏的工人一起到東門老街玩,恰好在街邊遇到一個稱體量的自動秤,為了試一下秤準不準,身高一米七幾的他好奇地跳了上去,一秤才一百一十多磅,他跳下來對其他人說:“大家不要上當,這個自動秤不準的,騙人的。”
他身邊的一位女工不信,跳了上去一稱,說:“我的準啊!”
大家看著很愕然的許誌強開玩笑地說:“許經理,你很久沒有照過鏡子了吧?”
許誌強才如夢一般醒來,發覺自己真的是已經很久沒有照過鏡子了。從東門回來,當許誌強拿起鏡子,才發現鏡子裏麵的人的樣子很陌生,一雙深陷而帶著血絲的眼睛特別顯眼。許誌強這時開始才開始懂得擔心自己的身體,快臨近過年的那一段時間,為了回家向“老媽”有個“交待”,許誌強還特意去買了“增肥糖丸”來吃。
由於當時寶安的電話線路常發故障,許誌強要騎著一個多小時的自行車到東莞長安去打電話,喜愛運動“KEEP FIT”(健身)的他,所有的運動也隻剩下在蚊子多的晚上打蚊子……然而,從1988年到1997年這十年中,許誌強苦心管理和經營,使這家工廠的生產能力與利潤都大幅提升,而許誌強的工資最多時才4000多港元--當時其它在內地管理工廠的香港人的年薪可達到四五十萬港元,這還不包括其它的生活補貼。
曾有人對許誌強感到不惑,問他這樣做值得否,許誌強笑答說:“做人是講定位,我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付出就自然會有回報的,沒有回報這證明了我付出不夠也,而我須要繼續做的就是繼續努力和用心付出而絕非抱怨。”期間,曾有兩次香港的好友出資請許誌強一起合作辦工廠,但被許誌強婉拒了。十年的奮鬥,無論當中有多少唏噓與苦楚,卻使他真正認識到了自己,認識到自己的能力,認識到了自己的價值,也使自己得到了別人的認可和肯定,也許這正是許誌強最大的收獲。
成功是一種選擇,是一種決定,它更是一種承諾,一種持續不斷的過程。每一個人之所以會處於他目前的位置,完全是因為他的選擇。有人說:我沒辦法選擇,我爸爸是當醫生的,我爸爸要我從醫,所以我隻好從醫。事實上這根本是一派胡言,這其實還是他的選擇。有人說他一定要去上課,但每次上課時卻逃課,這還是他的選擇。有人說他一定要找一份這樣或那樣的工作,不然他沒辦法生活,這也是他的選擇。每一個人都必須對自己的選擇負責,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概念。而當你在選擇之前學會熱愛自己更是一個很重要的根念。熱愛自己就是這樣一種力量,他能讓你還沒有成功的時候就具備成功者的信心,正如許誌強所言:“成功就是你昨天所堅持做的事情,在今天體現出了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