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對話農業銀行行長楊明生
何世紅希望能中國銀行能盡快縮小與國外銀行的差距,早日實現電子銀行。中國農業銀行黨委書記、行長楊明生強調,農行全行要統一認識,明確目標,認清形勢,凝聚力量,實現電子銀行嫁接式、跳躍式、超常規發展,為農業銀行全麵戰略轉型做出貢獻。
楊明生指出,電子銀行係統對電子銀行部成立後全麵部署工作、規劃未來發展有重要意義。
楊明生說,總行黨委始終高度重視和關注電子銀行業務,始終把發展電子銀行作為全行的一項戰略性任務。電子銀行部升格為一級部以來,業務增長迅速,這說明農行電子銀行業務雖然起步晚,但發展快、成績顯著。今後將麵臨更艱巨的任務,全行上下一定要加倍努力,把電子銀行業務推向新的增長階段。
何世紅關注農行如何發展電子銀行業務,楊明生指出,首先要充分認識電子銀行業務發展的巨大潛力。一是用戶基礎日益雄厚。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內電子銀行業務市場日益成熟,客戶對電子銀行的認知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在線消費習慣進一步強化。二是電子商務市場前景誘人。2005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到7400億元,網上購物用戶達到2200萬戶,電子商務進入飛速發展階段。三是基礎配套設施更趨完善。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是國家“十一五”期間重要的戰略性任務,屆時信息基礎設施、信息安全設施將會更加完善。四是政策法律體係基本成型。《電子簽名法》、《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電子銀行安全評估指引》等法律法規的相繼頒布和實行,標誌著我國的電子商務和電子銀行業務相關法規體係基本成型。五是內部支撐條件日益完備。農行業務發展迅速,增長方式日益優化;客戶資源豐富,優質群體比例不斷提升;數據大集中即將完成,信息係統架構基本形成,渠道體係基本成型。特別是加快全行產品和服務創新,全麵提升總部運管能力的現實要求日益迫切。
楊明生指出,麵對發展潛力巨大的電子銀行業務,農行任重而道遠。
首先,全行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凝聚力量,立即行動。要充分發揮農行同業最大、連接城鄉的信息化網絡和物理網點優勢,實現電子銀行與傳統銀行業務互相支持、互相促進、相得益彰、協調發展。
其次,要全力打造國內知名的電子銀行品牌。一是要立即整合分散在多個部門的電子銀行渠道,使農行電子銀行渠道形成合力。二是要加強部門配合與協作。電子銀行是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是一項全行性的工作,必須多部門協作、步調一致、和諧進行。三是要縮短產品研發周期,緊跟同業和國際先進水平。縮短產品研發周期、加強產品質量是提高競爭力的重中之重。此外,麵對同業競爭中“金融產品同質化、金融服務對象趨同化、金融服務差異化”的特征,必須主動出擊,營造品牌,打好品牌戰。要包裝好、設計好、打造好“金e順”電子銀行品牌。
第三,要努力造就一支知識型、創新型的電子銀行隊伍。體製理順、產品創新和渠道整合關鍵在於電子銀行業務人員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一是必須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適量引進外部專家型人才,重視崗位技能人才招聘,建立有效的技能人員崗位激勵機製。二是要加大電子銀行業務在全行綜合績效考核中的比重,並要逐年提高。
第四,要加大財務對電子銀行的支持力度。要以新一代網上銀行、全國一體化客戶服務中心、全國統一的客戶信息係統等三大工程為重點,從加大固定資產投入人手,強化財務支持力度,提高財務支付效率和集中采購效率。並且需要做好電子銀行與整個電子化建設的銜接配套,事前要邀請外部權威專家進行論證,保證項目規劃的科學性、先進性。凡是能夠采取外包的項目,都要直接嫁接,推進電子銀行跳躍式發展。同時,還要繼續保持對自我研發和原創產品的財務投入。
楊明生強調,發展電子銀行是數字經濟時代的一個必然趨勢,是農行改革和發展的迫切需要。大家要適應國內工業化、信息化對全社會轉型的壓力,直麵其帶來的對觀念、創新流程的倒逼,深刻領會電子銀行“超時空、零距離、全天候”的特征,跟上社會步伐。要通過發展電子銀行,增加市場份額,增強同業競爭能力,同傳統業務緊密結合,打造農行新的綜合競爭力。
當何世紅談到電子銀行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時,楊明生予以認可:一是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收入不斷提高,高端客戶、白領階層逐漸增加,電子銀行業務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二是要進一步增強大力發展電子銀行業務的決心和信心,采取嫁接式、跨越式、超常規的方式加速發展。要瞄準國際同業先進水平,選用成熟的電子銀行技術,加大投入力度,盡快趕上。三是電子銀行業務是一項全新的銀行業務,要按照現代科技發展和現代商業銀行發展的方式,鼓勵創新,建立先進的管理體製和良好的機製。楊明生行長最後指出,總行要專題研究電子銀行體製創新和機製創新等問題,要解放思想,理順體製,加快創新,推動電子銀行業務跨越式發展。
7.對話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
何世紅提起,隻有11個月的時間,中國的銀行業就走到了全麵對外開放的轉折關口,這不僅意味著我國的銀行業從此真正融入了國際金融市場,也迫使國內銀行加速蛻變。國內銀行將麵臨哪些變化?國內銀行應如何應對未來的挑戰?
對銀行發展戰略素有研究的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用八個字預測了2006年國內銀行業將要出現的曆史性變化:“四大趨勢、兩大脫媒”。
第一,銀行信息化生存趨明顯。
“四大趨勢”是指國內銀行的信息化生存、綜合化經營、資本化運作和國際化發展。馬蔚華認為,在中國加入WTO以來的5年過渡期間,上述四個趨勢在國內銀行業的發展曆程中已逐步顯露,隻不過“人世”之初的狀況是“暗流湧動”、“波瀾不驚”,而進入2006年,上述趨勢就將表現得更加突出。
馬蔚華進一步闡述,所謂信息化生存的趨勢,是指IT業在銀行的發展中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招商銀行能夠從一家地方性的中小銀行,發展成為目前國內頗具競爭力的全國性商業銀行之一,借力IT是其中重要的成功經驗。他同時預計,中國銀行業的綜合化經營,將在2006年獲得更大的突破,如國內銀行將更為積極地利用銀行平台廣泛地交叉銷售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同時在資本市場上積極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發行、承銷各類債券等。資本化運作在2006年也將向縱深推進,不少國內銀行將會積極謀求上市,借此提高資本充足率,改善治理結構,提升管理水平,並利用資本市場發展業務。國際化發展將是國內銀行不可回避的選擇,馬蔚華強調,我國加入WTO時承諾2006年底將全麵開放國內的金融市場,屆時,國內銀行所有的產品、服務、人才都會融合到國際市場上,遵循同一遊戲規則進行競爭。
第二,銀行間接融資比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