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下一站,亞洲4(2 / 3)

在馬蔚華看來,國內銀行業2006年將會麵臨“兩大脫媒”加劇的形勢,即資本性脫媒和技術性脫媒。前者是指國內銀行業在社會融資中的地位將會改變。目前,國內銀行處在社會融資的中心地位,82%的融資總額是通過銀行間接融資渠道實現的,這種不平衡的狀態有望在2006年有所緩解,股改的完成將使資本市場恢複生機,央行陸續出台的多項舉措將更有力地推進債券市場發展,這些都將成為資本性脫媒的重要因素。後者是指日新月異的IT業將越來越多地介入銀行業的發展,更積極地參與甚至衝擊銀行業傳統的支付領域。

馬蔚華更進一步預測,從2006開始,在未來的5~10年內,中國銀行業將會出現三大結構性變化:一是銀行間接融資比例將會從目前的82%降至50%以下;二是銀行的批發性業務比例將會降到50%以下,零售業務占比則將上升到50%以上;三是在銀行的收入結構中,零售業務和中間業務的貢獻率將超過50%。

第三,“顛覆”和“創新”兩大撒手鐧。

作為民族金融業的代表之一,招商銀行從幾年來“與狼共舞”的親身經曆中,積累起豐富的實戰經驗,馬蔚華將其濃縮為兩大“撒手鐧”,一是顛覆,二是創新。

所謂顛覆,意指國內銀行首先要徹底轉變長期形成的傳統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傳統的商業銀行所關注的例如稅後利潤、存款和業務規模等指標在銀行業未來的發展中將逐漸淡化。事實上,現代商業銀行已不再單純依靠擴大存款規模來謀求發展,如通過發行金融債券,開辟主動負債渠道,將是對存款的有效補充。未來銀行關注的焦點,將集中在經過風險調整後的資本收益、經濟增加值等新指標。對傳統銀行經營模式的顛覆,將會促使國內銀行在體製上進行革命,引入更有力的激勵機製和約束機製。馬蔚華強調,到2007年,中國銀行業資本充足率必須要達到8%,受此影響,國內銀行會更加重視風險控製。

憑創新而成功躋身國內一流商業銀行行列的招商銀行,對“創新製勝”有著深刻的認識。馬蔚華認為,未來國內銀行競爭的焦點就是創新,圍繞著零售業務、中間業務等領域,特別是理財業務和信用卡業務而展開的創新,不僅是中資銀行也是外資銀行的“必爭之地”。同時,國內銀行將會越來越多地關注中小企業,因為利率市場化和直接資本市場的興起,直接影響到大客戶的忠誠度,所以銀行會被迫麵向中小企業客戶,為滿足他們的需求進行產品創新。此外,所有銀行會越來越重視綜合性業務,不僅僅關注貸款,還會關注債券、基金和保險產品的代銷、企業年金等非信貸業務。追求金融產品品牌、追求卓越服務,將成為一種新的潮流。

8.對話金融以外的智慧

金融會客廳品牌是一個全球化的品牌,它站到北京看世界,站到地球上談金融。會客廳的口號是“放眼天下金融,聚焦高端智慧”。他傲視群雄、傲視天下的金融。他通過中國金融網這樣一個網絡,把全球的金融智慧吸取過來。金融會客廳由中國金融網、中國金融記者俱樂部、中國金融家與企業家國際俱樂部共同打造的全球化的國際第一個會客廳。中國金融網聯合了中國50家主流新聞媒體,推出金融高端訪談。是中外金融家分析當前金融形勢、預測金融發展走勢、縱觀金融風雲的高端平台。自從2005年11月,金融會客廳在北京開播以後,眾多中外金融高官和金融專家往來於金融會客廳。現在的金融會客廳吸引了全球金融的高官和金融專家、銀行家,他們坐著飛機從四麵八方來到北京,參加訪談。金融會客廳的影響力非常大,其影響度遍及全世界,它是撬動全球經濟的一個杠杆。金融家們在此暢談金融發展、共享金融智慧。金融會客廳成為全球金融領域的思想智庫。

“金融會客廳”是中國金融網彙聚高端智慧的實地。在這裏,除了能聽到金融界高端人物的聲音外,經濟領域的其他聲音也能在此得到碰撞、生出火花。

實業人物比如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牛根生。蒙牛牛奶現在是營銷香港的液體奶第一品牌,在市場上超過其他對手,占有率為25%。這樣驕人的成績得力於蒙牛人的團結一致,而該團隊的“頭狼”牛根生更是功不可沒。他於1999年創立蒙牛,僅6年多,蒙牛奶業收入超過百億元,6年增長300倍。

這位能人有他自己的哲學觀點,何世紅認為此觀點頗可一讀:

第一,他創立“難易律”,說先難則後易,先易則後難。開端決定終端,人手決定出手,勢能決定動能。難處著手,贏得的往往是高開端、寬人手、大勢能。人生開端如掘井,開口小進度快,開口大進度慢。但開口大小將決定你可能挖掘的深度。人生開端又似造船,造小舟易,造大艦難,但船的大小將決定你將來是優遊淺灘還是辟浪大海。

第二,他建立“視野觀”,說每個人的視野都是有限的,都不能窮盡所有,總有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在決策中,大家全部扮演著“盲人摸象”裏的某個角色。因此,每個人都需要借助別人眼睛來延長自己的視線。

第三,他主張“智慧觀”,說真正有生命力的策劃,不是“抖機靈”,(即賣弄小聰明),也不是“賽智商”,而是捧出一顆真心,拿出一份熱誠,與別人同呼吸,共命運。“小勝憑智,大勝靠德”,策劃的最高境界是誠信。大誠信其實就是大智慧。

金融會客廳裏經常會響起如此有力的聲音。IT界一個“地球以外的”思想也在這裏閃亮過,他就是被稱為“中國的堂·吉訶德”的馬雲。

馬雲(阿裏巴巴兼雅虎中國的CEO)表示,他相信今後的阿裏巴巴,每天隻接接電話,就能有上千萬元的收入。馬雲對自己持有以下觀點。

觀點一:“我講的故事總能變成現實”。

“我們投資做淘寶網的時候,華爾街的媒體形容我是唐·吉訶德,說絕不可能與美國Ebay抗衡。後者也說18個月內要滅了淘寶。但現在我們活得好好的。”馬雲說話時,眼神異常明亮。

“我早在2003年就向媒體發誓,公司今後分三個階段——每天收入100萬元、每天盈利100萬元、每天納稅100萬元。這句話當時在業內被當成了笑話,因多數人認為阿裏巴巴將來連生存都會是個問題。”馬雲一臉自信,“可是他們看錯了人,我不是唐·吉訶德。阿裏巴巴在2005年上繳的稅收為2.54億元,按全年250個工作日計算,我成功地實現了每天納稅100萬元的目標。”

“我相信今後的阿裏巴巴,每天隻接接電話,就能有上千萬收入。”馬雲得意地表示,“軟銀等股東之所以能一直支持我,不是因為我會講故事,而是因為我講的故事最後總能變成現實。”

觀點二:“我沒從對手那裏挖過人”。

“阿裏巴巴從創業做到現在,一直用的是自己培養的員工,從來沒有從競爭對手那裏挖過人。”馬雲解釋說,從競爭對手那邊挖來的人,如果讓他說出對手的商業機密,那麼他就是對自己的舊主“不忠”。而如果他選擇不說,那麼又對現在的新公司“不孝”。即使不讓他說原來公司的機密,但他在工作中仍然會無意識地用到這些技術,那麼這樣就是陷他於“不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