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普陰狠地看著朝堂發生的一切,他在等待。
盧多遜在大笑。
無人注意他們,邊境陸續在發生衝突,不過宋軍多有勝跡。
易州報破契丹數千騎,斬三百人,馬五千匹,於是建易州大保寨為平寨軍。
河東三交口西北三百裏處固軍,溪穀險絕,敵之所保,多由此入侵,潘美派師潛襲之,敵棄城逃走,軍使安慶以其族來降。
契丹以七千人入侵平寨軍,守將擊走之,殺獲甚眾。
這都是小規模的衝突,無傷大雅。
又詔郝守濬等分行河道,抵於敵境,皆疏導之。又於清苑界開徐河、雞距河五十裏入白河。由是關南之漕河皆能通達,也就是自此以後,可以用船將糧草物資送到三關任何前線,節約用兵成本。
歸德軍節度推官李承信買的鰃魚有爛者,笞其園戶,導致園戶病創數曰而死,家人上訴,將李承信棄市處決。為了一個小小的家仆間接死亡,能將一個節度推官斬殺,這在整個中國曆史也罕有朝代做到。
再如兩浙東北路轉運使王德裔不親事,部下不治,削兩任,追繳先前所賜千兩白金。
正是因為這些處罰,整個宋朝官場在高速的運轉著,雖戰事連連,因政策得當,而民不怨。這一條,就是後來的宋仁宗都難以做到。
也沒有士大夫說它。
幹嘛要說,攤上自己怎麼辦?最好是刑不上士大夫,那麼不管自己做了什麼,不會遭到嚴重處罰,甚至到吃苦的地方,因為士大夫不能侮辱,都能拒旨。
就在這時,趙普動手了。
盧多遜這時春風得意,有些馬虎大意,甚至他看到一件事,北宋攻入太原城時,趙延美幾個部下搶掠百姓,被大炮崔翰阻止,趙延美一直悶悶不樂,後來進諫,導致崔翰被嚴重處罰。
於是盧多遜反而與趙延美走得很近。
這個近不是投靠了趙延美,而是想獲得更多的實權,姓質與趙普與李崇矩兩家聯親差不多。
但趙普就想到了一件事,趙德昭死了,趙德芳死了,接下來會是誰?
趙延美難名會做出一些自保的措施。
不過整個局勢他還沒有看清楚,於是一直不動手。
他不動手,盧多遜又來了。
李崇矩悲催,候仁寶悲催,趙普的兒子趙承宗也悲催,在盧多遜的**作下,弄到潭州做了知州。
潭州也不錯,荊湖重要的城市,原湖南的首都,然而趙承宗與潘美姓質不同,那終是南方,不是很適應。因此趙普想了一個辦法,正好趙承宗前妻節李崇矩的女兒死了,讓他迎娶高懷德與燕國長公主的女兒。
可能候仁寶犧牲,讓趙匡義心軟了軟,於是允許。。
趙承宗回京成親,趙普**作,想要將趙承宗留下來。然而還沒有等他動手找關係時,盧多遜開始催促趙承宗歸任。
若呆在潭州倒也罷了,趙普很擔心在盧多遜**持下,弄不好趙承宗會成為第二個候仁寶。
這時趙匡義藩邸功臣楊守一、趙鎔、柴禹錫、相裏勳等人告發趙延美驕恣,將有陰謀發。這四人肯定不是趙普的人。
他們隻是順從趙匡義心意,再加上趙延美確實想自保,做過一些事,因此就勢而為,舉報趙延美。
不一定與趙普有關係,然而趙普一直關注著時局,在等待機會,隻要他稍稍表現,就會讓趙匡義看到。
看到了趙普就好辦了,想拿下趙延美,非是趙德昭與趙德芳那兩個黃毛小子,比較麻煩的。還有盧多遜的舉動也讓趙匡義不放心,自然而然趙普就進入了趙匡義的視線。
為了帝位,就不要再提以前的事啦!